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的几点思考

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的几点思考

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的几点思考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内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基础性工程。

在新形势下,党员队伍建设任务日益繁重,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也层出不穷,这就为党建工作中如何去探索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工作提出了新的命题。

一、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是党建工作在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新形势下,少数机关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模范作用不强,党内关系庸俗化,分析原因,传统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机制因方法滞后、手段单一而不适应现代机关党员干部特点是一个重要方面。

总的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现象和问题:
1、机关党员干部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思想观念多元,接受信息渠道多速度快,对事物的认识有自己的评判与结论。

在复杂多元的环境下,容易出现认识不清、发生困惑等问题,而传统的教育如上党课、搞活动、谈心等因针对性不强,导致说服力较弱,往往难以帮助他们从理论上明辩是非,进而从行动上自觉服从党的利益。

2、机关人员的工作相对固定性降低了党员间使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提升党性修养利器的效果,大家之间斗争性少一团和气多,庸俗的机关和谐关系消耗了党性的锐利与锋芒。

3、机关党员人数众多且相对集中,极少量的群众和非党干部形不成有效的监督力量,党员易淡薄自己的先锋模范意识,降低党员标准。

4 、机关党员因公出差等流动性频率高时间长,易出现管理教育“空档”,单纯依靠党员个人实现有效自我管理过于理想化,而党组织对党员进行管理教育的手段方法及载体相对滞后,静态的管理模式不适应流动性管理要求。

5、党组织教育管理活动方式较单一,针对性不强,程式化面孔的活动吸引力不强,凝聚力弱化,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紧紧扭住制约机关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的瓶颈与难点,从内容形式上发力抓住主要矛盾大胆破题
(一)在组织方式上创新,加强党务工作者力量,建设高素质的机关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1、要严格选用党务干部队伍。

要用制度保证一批热爱党务工作,斗争性原则性灵活性团结性强的干部担任党务干部。

党务干部队伍建设要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条例》中明确的条件来选任,同时要重点使用那些熟悉党建工作,办事认真讲原则讲奉献讲大局的同志。

2、要创新加强党小组的建设。

“三会一课”是我党工作的经验与法宝,要坚持,更要发扬。

在机关党组织建设中,有些支部没有成立党小组,党小组的作用没有发挥。

应该把每一名党员都编入党小组,党小组长由普通党员担任,组内党员要定期汇报思想,小组要经常讲评党员,通过小组的活动,使每个党员都在组织监督管理之中。

二是要创新党小组的工作,小组长应对每个党员的表现进行动态管理并在制式笔记中记载学习教育及表现情况,对党员进行积分制管理的考评
情况进行打分。

最后再汇总至支部书记处,由其对每个党员的积分情况进行复核,有不同意见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二)在管理方法上创新,大胆完善使用网络,加强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严管流动党员及“八小时外”党员,突出党员管理的严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1、要采取多种方式亮明党员身份。

党员是先进分子,要让身边的每个人都看得到感受到他的模范带头作用,要让党员的身份在群众面前明朗化,时时受到群众的监督,以此促进党员守党纪遵党规,体现党性发挥作用。

应要求每名机关党员配带党徽,在政府网站公布每一名党员的单位、姓名,由群众进行民主评议,对评议结果不佳者由组织进行专项调查;由各单位开通微博开展党员党性评比活动,所有党员均参加评比活动,并对评比结果进行分析、研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与质量。

2、要采取多种形式严管流动性党员。

一是要加强与相关组织的联系,采取网络等快捷方式对外出党员进行动态管理,党员长期出差期间要以邮件、电话等形式及时向党小组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党小组应如实记录并交相关部门备案,相关部门可与有关组织联系,对汇报情况进行抽查检查;二是要加强对“八小时”外党员的管理。

可与社区、街办、单位、物业公司等党员居住地相关部门的党组织及时沟通,了解本部门党员的表现情况,完善对党员的管理、教育;三是要做好长期出差的党员管理教育。

对较长时间外出的党员,要与当地党组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