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PPT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PPT
状发展。“带形城市”的规划原 则是以交通干线作为城市布局的主脊骨骼;城市的生活用地和生 产用地,平行地沿着交通干线布置;大部分居民日常上下班都横向 地来往于相应的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城市继续发展,可以沿着 交通干线(纵向)不断延伸出去。带形城市由于横向宽度有一定 限度,因此居民同乡村自然界非常接近。纵向延绵地发展,也有 利于市政设施的建设。带形城市也较易于防止由于城市规模扩大 而过分集中,导致城市环境恶化。 最理想的方案是沿着道路两边 进行建设,城市宽度500米,城市长度无限制。 1892年,索里亚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在马德里郊区设计一条 有轨交通线路,把两个原有的镇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弧状的带形城 市,离马德里市中心约5公里。1901年铁路建成,1909年改为电车 。经过多年经营,到1912年约有居民4000人。虽然索里亚规划建设 的带形城市,实质上只是一个城郊的居住区,后来由于土地使用 等原因,这座带形城市向横向发展,面貌失真。但是,带形城市 理论影响却深远。
带形城市理论对以后城市分散主义有一定的影响。苏 联进行过带形城市的探讨。20世纪40年代希尔勃赛玛等人 提出的带形工业城市理论也是这个理论的发展。由现代建筑 研究会(MARS)的一组建筑师所制的著名的伦敦规划(1943 )采取了这种形式。此外,作为这种形式的变种,战后时期 在哥本哈根(1948)、华盛顿(1961)、巴黎(1965)和斯 德哥尔摩(1966)的规划中都出现过。从华盛顿与巴黎都 证明,在面临私有企业者企图在指状或轴线式布局的中间空 隙地带进行建设的情况下,这种规划是很难保持住的。
二、《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
1. 《雅典宪章》(1933年) 2.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3.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比较
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18、19世纪之交,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的 生产方式产生,城市成为矛盾的焦点。某些开明人士、空想社 会主义者曾做过一些有益的探讨和部分实验。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 早期: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 安德雷亚的基督教之城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后期:欧文的新协和城 傅里叶的法郎吉
欧文把城市作为完整的经济范畴和生产生活环境进行研究, 提出“协和新村”的示意方案,建议居民人数2000~3000人,更低 面积每人0.4公顷,全村产品统一分配,财产公有。
傅里叶的法郎吉 Phalanges 主张以社会大生产代替家庭小生产,组织公共生活。他 的空想比欧文更为极端,把400个家庭集中在一个巨大建筑物 中。
霍华德还设想﹐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 群 。中心城市的规模略大些﹐建议人口为58000人﹐面积也相应 增大。城市之间用铁路联系。
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设想後﹐又为实现他的设想作了细 致的考虑﹐对资金来源﹑土地规划﹑城市收支﹑经营管理等问 题都提出具体的建议。他认为工业和商业不能由公营垄断﹐要 给私营企业以发展的条件。霍华德於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会 ﹐宣传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 金﹐在距伦敦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 ──莱奇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 的韦林(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建立引 起社会的重视﹐欧洲各地纷纷效法,但多数只是袭取“田园城 市”的名称﹐实质上是城郊的居住区。
霍华德对他的理想城市作了具体的规划﹐并绘成简图。他建 议田园城市占地为 6000英亩(1英亩=0.405公顷)。城市居中﹐占 地1000英亩﹔四周的农业用地占5000英亩﹐除耕地﹑牧场﹑果园 ﹑森林外﹐还包括农业学院﹑疗养院等。农业用地是保留的绿带 ﹐永远不得改作他用。在这6000英亩土地上﹐居住32000人﹐其 中30000人住在城市﹐2000人散居在乡间。城市人口超过了规定 数量﹐则应建设另一个新的城市。田园城市的平面为圆形﹐半径 约1240码(1码=0.9144米)。中央是一个面积约 145英亩的公园﹐ 有6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6 个区。城市的最 外圈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市场﹐一面对著最外层的环形道 路﹐另一面是环状的铁路支线﹐交通运输十分方便。霍华德提出 ﹐为减少城市的烟尘污染﹐必须以电为动力源﹐城市垃圾应用於 农业。
现代城市
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 演变
本节主要内容:
一、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
1.格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及学说 2.广亩城市 3.柯布希耶的集中主义城市——现代城市设想 4.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5.卫星城理论与新城运动 6.社区、邻里单位理论 7.team10思想及理论 8.环境行为研究、城市设计 9.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
二、田园城市
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于1898年著述《明天—一条引 向改革的和平道路》,1802年再版书名改为《明日的田园城 市》。 霍华德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 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 合体。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 德商议後﹐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 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 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 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掌管。
霍华德认为,城市环 境的恶化是由城市膨胀引 起的,城市无限扩展和土 地投机是引起城市灾难的 根源。他建议限制城市的 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 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城 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 市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 磁性”,如果能控制和有 意识地移植城市的“磁性 ”,城市便不会盲目膨胀 。他提出关于三种“磁力 ”的图解,图中列出了城 市和农村生活的有利条件 与不利条件,并论证了一 种“城市——乡村”结合 的形式,即田园城市,它 兼有城、乡的有利条件而 没有两者的不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