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
百步笑五十步
孟子周游列国至魏国都城大梁,梁惠王听说他是闻名于世界的大腕级文人,非常高兴,便多次接见了他。
有一次,梁惠王向孟子诉苦说,他治理国家已经非常尽心尽力了,然而却并没有得到百 姓的认同,心中很是不平。孟子听罢,当即讲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梁惠王觉得 孟子说得很有道理,领悟到自己原来并不比邻国的国君们强多少。不知是不是心血来潮, 这位魏国的君主随后便真的开始整顿起了朝纲。 没想到这一下发现了好多的问题,随后,他捉到了许多贪官。 孟子知道梁惠王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便派底下的人买通狱卒,然后暗暗跑到监狱里去 查看。其间,他听到两个一大一小的贪官在狱中对话—— 甲问乙:“你贪污受贿了多少?” 乙回答说:“五百两银子。” 甲讥笑道:“贪这么一点银子就出事了?真不值得!” 乙颇为不解:“我觉得自己被抓进来是罪有应得,你为何要如此说呢?” 甲非常傲慢地说道:“当我在你这个级别时,已经贪污受贿五千两银子了;我这次被抓, 是因为数额实在太大,将近十万两了!” 孟子觉得这件事情很有趣,便打算在梁惠王再次接见他时,把这个故事讲给他听。数日 之后,孟子偶然从《魏国日报》上发现了两篇令他惊诧不已的消息:乙因为贪污受贿罪 被判问斩;甲因为政绩突出,被梁惠王加官晋级。 孟子一打听,原来甲的妹妹,是梁惠王的宠妃。
惊弓之鸟
• 有一天,更羸和魏王站在一个高台上,仰头看见有鸟在天空中飞。 更羸对魏王说:"请大王看看,我可以只拉弓不发箭而把鸟射下来。" 魏王不相信地说:"难道你的射术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吗?" 更羸很自信地说:"可以。" 过了一小会儿,一只雁从东方飞来,更羸拿起弓拉了一下空弦,那只雁就一下子栽落 到地上。 魏王惊叹说:"射箭的本领居然可以达到这样一种地步!" 更羸说:"这是一只受伤的狐雁啊!" 魏王说:"先生是怎么知道的呢?" 更羸回答说:"它飞得很缓慢,叫声很悲惨。飞得慢,是因为旧伤疼痛;叫得惨,是因 为长久失群。由于它的旧伤没有长好而害怕的心情又没有去掉,所以一听见弓弦响, 就急忙往高处飞,这就引起伤口破裂,从高空掉下来了。" 寓意:掌握一种过硬的技术,是一种本领;善于观察事物并能够掌握事物规律,则是 一种更大的本领。 原文: 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 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 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 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战国策· 楚策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吕氏春秋-掩耳盗铃
• 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 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 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 只耳朵紧紧捂住。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 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 • 寓意:做贼心虚的人,欺骗得了自己,欺骗不了别人。 • 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吕氏春秋· 自知》
愚公移山
• 传说很早以前,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山高万丈,方圆有七百里。 在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汉,年纪快九十岁了。他家的大门,正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得绕着走, 很不方便。愚公下定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山挖掉。 有一天,他召集了全家老小,对他们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我们的出路,咱们大家一起努力,把它挖掉,开出 一条直通豫州的大道,你们看好不好?" 大家都很赞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了疑问。她说:"像太行、王屋这么高大的山,挖出来的那些石头、泥土往哪里 送呢?" 大家说:"这好办,把泥土、石块扔到渤海边上就行了!再多也不愁没地方堆。" 第二天天刚亮,愚公就带领全家老小开始挖山。 他的邻居是个寡妇,她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儿子,刚刚换完奶牙,也蹦蹦跳跳地前来帮忙。 大家干得很起劲,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汉,这人很精明,人们管他叫智叟。他看到愚公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挖山运土不止, 觉得很可笑,就去劝告愚公:"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用尽你的力气,也拔不了山上的几根 草,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呢?" 愚公深深地叹口气说:"我看你这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是顽固不化,还不如寡妇和小孩呢!不错,我是老了,活不 几年了。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一直传下去,是无穷无尽 的。可是这两座山却不会再长高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它们挖平呢!" 听了这些话,那个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再也无话可说了。 山神知道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一直挖下去,就去向上帝报告。老愚公的精神把上帝感动了,他就派两个大力神下凡, 把两座大山背走,一座放到朔方东边,一座放到雍州南边。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面,汉水的北面,就没有高山阻挡 了。 寓意:只要有顽强的毅力,坚定的决心,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 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 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 不可彻,曾不苦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 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列 子《列子· 汤问篇》 列 子(公元前450-前375),名列御寇,春秋末郑国人。 《列子》,共8篇,保存了很多寓言故事。这些故事 多数是采用民间传说。也有人说《列子》并非列子所著,而是后人假托。
螳螂捕蝉
• 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着,准备吮吸些 清凉的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螳螂伸出两只像砍刀一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它正要捉知了的时候, 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 黄雀伸长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它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下面有 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 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 这都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害的表现呀! 寓意:目光短浅的人在追求眼前利益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后面隐藏着的危险。 原文: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 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 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 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韩 婴《韩诗外传》 韩 婴,生卒不祥,燕(今属北京市)人。西汉"韩诗学"的开创者。著述有 《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韩诗外传》共6卷,杂述古事古诗。
• •
•
杞人忧天
•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塌地陷,自己没有地方容身,因此愁得睡 不着觉,吃不下饭。 有个人看他这样忧愁,很为他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很 厚很厚的气积聚在一起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你一举一动,一 呼一吸,从早到晚都生活在天的中间,怎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呢?” 那人忧天的人听了,又说;“如果天是很厚的气,那么太阳、月亮 和星星不会掉下来吗?”。 前来开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和星星,也都是会发光的气积聚 而成的,即使掉下来,也不可能把人打伤。” 那个忧天的人又问:“如果地陷塌了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回答说:“大地是土块积聚而成,它充塞四野,无处不 有,你在它上面随便行走、跳跃,整天在它的上面生活,怎么担心它 会陷塌呢?” 那人听了朋友的话,如释重负,非常高兴;那个前来劝他的人放下 心来,也很高兴。 • 寓意:只要把道理说透彻,就能够帮助人解除顾虑和忧愁。
南辕北辙
• 魏王想去攻打邯郸。正出使别国的季梁听说后,走到半路赶紧折回来, 衣服上的皱折顾不得整理平整,脸上的尘垢也顾不得洗干净,急急忙 忙去见魏王,说:"这回我从外地回来,在太行山脚下碰见一个人, 正坐在他的马车上,面朝北面,告诉我说,他要到楚国去。 我对他说:'您去楚国,楚国在南面,您为什么面向北走呢?' 他说:'我的马好。' 我说:'您的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他又说:'我的路费很充足。' 我他:'你的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他又说:'给我驾车的人本领很高。' 他不知道方向错了,赶路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会越远。现在 大王动不动就想称霸诸侯,办什么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 国家强大,军队精锐,而去攻打邯郸,想扩展地盘抬高声威,岂不知 您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统一天下为王的目标就越远,这正像要去楚 国却向北走的行为一样啊!" • 寓意:做人做事,必须有正确的方向。方向错了,条件越好,花的力 气越大,离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就越远。
买椟还珠
• 楚国有个人到郑国去卖宝珠。为了能卖个好价钱,他用珍 贵的木兰木给宝珠做了一个非常精致的盒子,又用珍贵的 桂椒一类的香料把盒子薰得芳香扑鼻,并且,还在盒子上 面缀系上许多珠玉,用玫瑰色和翠绿色的宝石装饰起来。 有个郑国人看见这个盒子非常漂亮,就把盒子买下来,而 把珠宝还给了楚国人。 • 寓意:一个素养不高、缺乏鉴别能力的人,往往会丢掉真 正宝贵的东西,而把那些价值并不高的东西当成宝贝。 •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 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 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