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再保险论我国地震保险的发展

再保险论我国地震保险的发展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再保险》
主讲教师:陈伊维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5)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我国地震保险试点分析
2、对我国试办居民地震保险的评价
3、论我国地震保险的发展
4、论我国巨灾保险的发展
5、论我国巨灾保障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6、从2017年美国哈维飓风看巨灾保险
7、日本地震保险的启示与借鉴
8、英国洪水保险的启示与借鉴
9、美国洪水地震保险给与我们的启示
10、论我国再保险的发展
11、我国再保险的问题分析
12、论中国再保险集团的发展
13、论影响我国再保险发展的因素
14、对我国再保险市场的评价
15、论大型工程项目中的再保险的安排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

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
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论我国地震保险的发展
积极灾害保险是国际上公认的灾害损失分担和风险管理手段。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巨灾保险在中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回顾了我国地震保险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多年来积累的成果,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地震保险是将单个投保人的地震灾害损失转移给所有投保人的一种经济行为。

是实现社会互助、减轻国家经济负担、提高防震减灾能力的有效金融手段。

一、发展历程
我国地震保险发展较为曲折,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地震保险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恢复发展阶段(1979—1995年)
1979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全国保险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恢复国内保险的政策和任务。

1980年保险业恢复后,地震被纳入财产保险的正常保险责任范围。

财产保险条款,如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工程保险、机动车辆保险等,基本上都把包括地震在内的大部分自然灾害列为保险责任。

1993年4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关于印发国民保险条款和费率的通知》(国内保险部门)中也重申,破坏性地震属于财产保险的保险责任。

根据当时保险条款的解释,纳入保险范围的“破坏性地震”是指4.75级以上、6级以上的地震。

这一时期,在全国统一核算、财产保险各项保险责任综合核算、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建立了地震保险制度。

近20年来,地震保险为地震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别是1988年云南澜沧-耿马7.6级地震后,及时赔偿了保险财产,为企业和居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由于缺乏保险精算基础和巨灾损失难以控制,许多保险公司都卷入了巨灾损失中。

(二)停滞调整阶段(1996—2000年)
1995年我国保险法实施后,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逐步实现了分业经营。

鉴于我国地震保险缺乏科学的精算依据,为确保保险公司稳健经营,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当时保险业的监管机构,发布了《关于印发条款解释的通知》,1996年5月《财产保险基本险》和《财产保险综合险》(以下简称《187号通知》)的费率和条款,明确规定“地震造成的保险标的”损失列入财产保险免责条款,这就要求从1996年7月1日起,对“基本财产保险”和“综合财产保险”的条款、费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