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章数字基带传输

第5章数字基带传输


码及HDB3等码的编码及译码 三、差分码、AMI码及 差分码、 码及 等码的编码及译码
5、密勒码 、 编码规则: 码用码元中心点出现变化来表示, 编码规则:“1” 码用码元中心点出现变化来表示,即 来表示, 用“10” 或“01”来表示,码元交界处电平不变;“0” 来表示 码元交界处电平不变; 码分两种情况来表示:单个“ 码分两种情况来表示:单个“0” 用“00”或“11”来表 或 来表 码元交界处电平不变;如果出现连“ , 示,码元交界处电平不变;如果出现连“0”,则“00” 交替变化。 与“11”交替变化。 交替变化 如: 1 1 0 0 0 1 10 0 00 1 01 1 0
P ( f ) = 2 f b P (1 − P ) G1 ( f ) − G2 ( f )
2 2
2
此项为连续谱
+ f b PG1 (0) + (1 − P )G2 (0) δ ( f ) 此为直流分量
+ 2 fb
其中: 其中:
2
∑ PG (mf
m =1 1

2 b
) + (1 − P)G2 (mf b ) δ ( f − mf b )
常用码型示意图
5.1.2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差分码、 码及HDB3等码的编码及译码 三、差分码、AMI码及 码及 等码的编码及译码
1、差分码的编码及译码 、 用相邻码元的变化来表示信息。编码公式为: 用相邻码元的变化来表示信息。编码公式为:
bn = a n ⊕ bn −1
如信息a 如信息an为: 则差分码b 则差分码 n为: 1 1 1 0 0 0 1 0 1 1 0 1 0 1 0 0 0 0 1 1 0 1 1 0 1 0 1 1 1 1 0 0 1 0 0 1 1 1 0 0 0 1 0 1 1 0 译码公式为: 译码公式为:
【重点】 1.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系统框图和基带信号的特点 及其编码方法; 2.无码间串扰的传输特性及无码间串扰传输系统 的判断方法; 3.在无码间串扰传输条件下码元速率、带宽和频 带利用率之间的关系; 4.匹配滤波器的特点及传输特性; 5.错误概率最小准则及二元确知信号最佳接收的 概念; 6.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基带传输系统的最佳 接收机结构及其抗噪声性能; 7.眼图的观测方法。
a n = bn ⊕ bn −1
码及HDB3等码的编码及译码 三、差分码、AMI码及 差分码、 码及 等码的编码及译码 练习:设信息序列为: 练习:设信息序列为:101110001100 求其相应的差分码(参考信号分别设为“1”和 求其相应的差分码(参考信号分别设为“ 和 ),并用矩形脉冲画出相应的单极性归零及 “0”),并用矩形脉冲画出相应的单极性归零及 ), 单极性不归零波形示意图。 单极性不归零波形示意图。
通信原理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不使用调制和解调装置而直接 传输数字基带信号的系统。 传输数字基带信号的系统。
数字基带信号:频谱集中在零频附近的数字信号 数字基带信号:
特点: 特点: (1)信号是数字的并且是低通型的 ) (2)系统的传输特性也是低通型的 )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5.1.3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
二、常用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1、单极性全占空(矩形脉冲) 单极性全占空(矩形脉冲) 设代表“ 码的 (t)是高度为 码的g 是高度为A 宽度为T 的矩形脉冲, 设代表“1”码的g1(t)是高度为A,宽度为Tb的矩形脉冲, 代表“ 的 代表“0”的g2(t)=0 2、双极性全占空 设代表“ 码的 (t)是高度为 码的g 是高度为A 宽度为T 设代表“1”码的g1(t)是高度为A,宽度为Tb的矩形脉 代表“ 的 (t)是高度为 是高度为宽度为T 冲,代表“0”的g2(t)是高度为-A,宽度为Tb的矩形脉 冲。 3、单极性半占空 设代表“ 码的 (t)是高度为 码的g 是高度为A 宽度为(1/2) 设代表“1”码的g1(t)是高度为A,宽度为(1/2)Tb的 矩形脉冲,代表“ 的 矩形脉冲,代表“0”的g2(t)=0
码及HDB3等码的编码及译码 三、差分码、AMI码及 差分码、 码及 等码的编码及译码
AMI码的编码及译码 极性交替码) 码的编码及译码( 2、AMI码的编码及译码(极性交替码) 它用无脉冲表示“ 码元 码元, 码元则交替用正、 它用无脉冲表示“0”码元,而“1”码元则交替用正、负 码元则交替用正 极性的脉冲,这种码没有直流分量。 极性的脉冲,这种码没有直流分量。 如信息序列为:1 1 如信息序列为: AMI码为 则AMI码为 也可为 1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0 0 0 1 +1 -1
【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系统框图和基带信号的特点及其编 码方法,了解数字基带信号频谱分析的思路;了解随机数字波形 序列的功率谱,掌握常用二进制波形序列的功率谱的特点; 2.熟练掌握无码间串扰的传输特性,并会判断系统是否为无码间 串扰传输系统;正确理解等效理想低通传输特性,了解实际无串 扰特性;掌握在无码间串扰传输条件下码元速率、带宽和频带利 用率之间的关系; 3.熟练掌握匹配滤波器的特点及传输特性;掌握错误概率最小准 则及二元确知信号最佳接收的概念; 4.熟练掌握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基带传输系统的最佳接收机 结构及其抗噪声性能; 5.理解眼图的意义、功用,掌握其观测方法; 6.理解均衡器与部分响应技术的意义、功用,了解其具体实现方 法。
本章主要内容及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及要求: 1. 掌握数字基带系统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 熟悉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 3. 会求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 4. 理解数字基带传输中的码间串扰 5. 了解部分响应系统的构成 6. 掌握二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原理 7. 掌握眼图的形成及作用 8. 了解均衡技术
+1 –1 +1 1 -1 +1 –1 1
注意:AMI码为三电平码 码为三电平码。 注意:AMI码为三电平码。
码及HDB3等码的编码及译码 三、差分码、AMI码及 差分码、 码及 等码的编码及译码
HDB3码编码及译码 3、HDB3码编码及译码 AMI码的改进 其编码原理为: 码的改进, AMI码的改进,其编码原理为: 当连“ 码不超过 个时, AMI码完全一样 码不超过3 码完全一样; (1)当连“0”码不超过3个时,与AMI码完全一样; 当连“ 码为 个以上时,每四个0为一组, 码为4 (2)当连“0”码为4个以上时,每四个0为一组,第 四个零改为V 破坏脉冲),所有V ),所有 四个零改为V(破坏脉冲),所有V极性交替 +V开始也行 开始也行, 开始也行) (从+V开始也行,从-V开始也行) 从第一位信息开始, (3)从第一位信息开始,遇“0”用0表示,遇“1” 用 表示, 极 性交替,如果V前面的最后一位信息( 性交替,如果V前面的最后一位信息(或B)与 反极性,则将这一组0的第一个0改为B V反极性,则将这一组0的第一个0改为B(附加 脉冲), ),此 的极性与其后的V同极性, 脉冲),此B的极性与其后的V同极性,与前面 的信息(包括B 反极性,所以信息“ 与 的信息(包括B)反极性,所以信息“1”与B构 成一个整体,极性交替。 成一个整体,极性交替。
基带传输系统各点的波形
基带传输系统各点的波形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5.1.2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一、传输码应具有下列特性: 传输码应具有下列特性: (1)能从其相应的基带信号中获取定时信息 ) (2)相应的基带信号无直流成分和只有很小的低频成分 ) (3)不受信源统计特性的影响 ) (4)提高传输效率 ) (5)具有内在的纠检错能力 )
码及HDB3等码的编码及译码 三、差分码、AMI码及 差分码、 码及 等码的编码及译码
4、数字双相码 、 编码方法: 编码方法:“0”用“01”表示 用 表示 “1”用“10”表示 用 表示 如有信息: 1 如有信息: 双相码为: 双相码为: 10 1 10 0 01 0 01 1 10 0 01 1 10
码及HDB3等码的编码及译码 三、差分码、AMI码及 差分码、 码及 等码的编码及译码
HDB3编码举例: HDB3编码举例: 编码举例 信息码 1 0 0 0 0 0 0 0 0 0 1 1 HDB3码 +v HDB3码 1 0 0 0 +v -B 0 0 -v 0 1 –1 1 练习:设信息为 110000101110000000001101001 练习: 试求该信息的HDB3 HDB3码 并画出三电平波形图。 试求该信息的HDB3码,并画出三电平波形图。 用矩形) (用矩形) HDB3码的译码是编码的反过程。 HDB3码的译码是编码的反过程。 码的译码是编码的反过程
5.1.3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
练习:求双极性半占空数字信号的功率谱, 练习:求双极性半占空数字信号的功率谱,画 出示意图,并求其带宽。( 。(设 等概, 出示意图,并求其带宽。(设“1”“0”等概,波 0 等概 形采用矩形) 形采用矩形)
5.1.3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
AMI码及HDB3码的功率谱 码及HDB3 三、AMI码及HDB3码的功率谱 特点(P109) 特点(P109) (1)靠近零频率的低频功率谱密度很小 能量集中在(0.4(2)能量集中在(0.4-0.5)fb附近 (3)这两种码型适合在低频特性不好的信道上传输
密勒码为: 密勒码为:10 01 11 00 11
10 00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5.1.3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
一、功率谱公式
数字基带信号波形图
5.1.3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
g 表示, 表示, 设“0”码用g1 (t ) 表示,“1”码用2 (t ) 表示,码元宽度 码用 码用 为 Tb ,概率分别是 p 和 1 − p ,则此二进制随机序列的 功率谱为: 功率谱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