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原理 第五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通信原理 第五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例:
特点: 1) 有较多的电平跃变,定时信息丰富 2) 是CCITT推荐的PCM接口码型
27
综合
1.二元码
只有两电平的波形: 例如:单极性非归零码、双极性非归零码、单极型归零码、 双相码、反转码(CMI)、密勒码 nBmB码——分组码之一 编码: 原始信息码n位二进制变成m位二进制 一般:m>n∴新的码型有个,选一部分逐位分组码 例如:双相码、反转码(CMI)、密勒码为1B2B码 光纤数字传输系统用5B6B码 在低次群(码速低于200Mb/s)1B2B码还有较好的性能 高次群(三次、四次)采用5B6B可以提高20%的码速
数字基带传输



数字基带信号的特征 AMI、HDB3码 码间窜扰 部分响应系统 时域均衡原理
1
5.1 5.2 5.3 5.4 5.5 5.6 5.7
数字基带信号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部分响应系统 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眼图
2
信 息 源
9
设bi为差分码,ai为原始数据
bi ai bi 1
差 分 编 码
1 0 1 原始码
1 初始为1 0 0 1 差分码
10
(6)多值波形
+3E +E -E -3E 11 10 00 01
特点:一个符号对应一个脉冲,每个符号多个比特
11
(二 ) 基 带 信 号 的 频 谱 特 性
重点是了解分析的思想 1.数学表达式和分析思路 (1)数学表达式 以二进制脉冲序列为例,g1(t)和g2(t)分别表示符号0和1, Ts为一个码元宽度
1
10 01
1
10 10
0
01 00
1
10 01
0
01 11
0
01 00
1
10 01
0
01 11
双相码
密勒码
双相码 密勒码
25
双相码 密勒码
特点: 1) 双相码下降沿跃变 2) 适合低速基带信号
26
6、CMI——反转码
编码:
“1”交替用“11”和“00” “0”用“01”
1 11 1 0 1 0 0 1 0 00 01 11 01 01 00 01
例: 01 00 11 10 10 11 00 +模0+ -+ +- -0 +0 +- -+
特点: 1) 定时容易(码元同步) 2) 无直流 3) 缺点:有帧同步问题(分组通信时)
23
4、Manchester(曼彻斯特)双相码
编码: 二进制用2个不同相位的二进制取代: 0→01 1→10 例: 1 1 0 0 1 0 1 10 10 01 01 10 01 10
1
0
8
(3)单极性归零波RZ(L) +E 特点: 1) 有电脉冲宽度比码元窄、码元有间隔 2) 每个脉冲回零 0 (4)双极性归零波 特点: 1) 有0电位间隔 2) 0,1等概时,无直流分量 (5)差分波形——相对码波形
例:初始为1,电位不变表示0,变化为1
+E 1
1
0
0
-E
1 0
1 0 0
11Leabharlann g1 (t nTs ),以概率P S (t ) S n (t ),其中S n (t ) n g (t nT ),以概率 1 P s 2

(2)分析思路 1)波形分解
S (t ) v(t ) u (t ) 稳态波 交变波 功率谱密度: P( ) Pv ( ) Pu ( )
28
信号幅度取值+1、0、-1 例如: (1)传号交替反转码(AMI)、HDB3——属于1B1T码(1位二 进制对应一位三进制) (2)4B3T码 即:4个二进制对应3个三进制,传输速率低,频带利用率 高 (3)MS43、FOMOT——4B3T变形——用于高次群同轴电缆传 输
2.三元码
3.多元码
提高频带利用率 对n位二进制,可以用 元码来传,理论上M元码的频带是二 进制的1/n
(与t无关)
组成的脉冲序列将无
17
5.2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码型 , 脉冲波形的区别 (1)代码:应编码用于传输用的码型——传输码型的选择 (2)波形:电波形应该适应信道——基带脉冲的选择

传输码型(线路码)的设计原则: 1) 便于从基带信号中提取位定时信息. 2) 对传输频带低端受限的信道,传输码型频谱不含直流分量. 3) 码型变换(码型编译码)过程不受信源统计特性影响.(传输码型的 频谱与信源的统计特性有关) 4)尽可能提高传输码型的传输效率. 5)具有内在的检错能力.

数字基带信号波形 任何数字传输系统均可等效为基带传输系统

组成基带信号的单个码元可以是矩形、升余弦脉 冲、高斯形脉冲、半余弦脉冲等。
5
单极性波形
0
1
1
0
1
0
0
1
1
1
0
双极性波形 单极性归零
双极性归零 差分波形
多值波形 3E E -E -3E
6
• 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 数字基带信号一般是随机信号,用功率谱密 度来描述其频谱特性。
m
( f mf s )
15
2. 交变波 uT (t ) 的功率谱密度
3.
s (t ) 的功率谱密度 ps ( ) pu ( ) pv ( )

1 pu ( ) p (1 p ) G1 ( f ) G2 ( f ) Ts
2
f s p (1 p ) G1 ( f ) G2 ( f )
20
破坏极性交替 规律
HDB3码
消息代码→AMI码
没有4个以上连0→HDB3
第4个0变为同极性V,相邻V之间有偶数 个非0符号,将该小段第1个0变换反极性 B,后面的非0符号从V开始交替变化. 消息码 1 0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AMI码 -1 0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HDB3码 -1 0 0 0 -V +1 0 0 0 +V-1 +1 -B 0 0 -V +1 -1 译码:V是表示破坏极性交替规律的传号,V是破坏点,译码时,找 到破坏点,断定V及前3个符号必是连0符号,从而恢复4个连0码, 再将-1变成+1,便得到消息代码.
特点:
1) 2) 3) 只有两个电平 有足够的定时信息、无直流、编码简单 缺点:带宽大
24
5、Miller(密勒码/延迟调制码)
编码: “1”用码元持续中心点跃变表示, 即:01或10,但保持边沿不跃变
例:
二进制
边界也不跃变 单个0:不跃变,且相邻码元 “0” 00或11 两个0:第2个0边界跃变,即:

19
二进制信息 1 0 1 0 0 0 0 0 1 0 0 1 1 发送AMI码 +1 0 –1 0 0 0 0 0 +1 0 0 –1 +1 接收AMI码 +1 0 –1 0 0 +1 0 0 +1 0 0 –1 +1


AMI码含有冗余信息, 具有检错能力。 缺点 与信源统计特性有关,功率谱形状随传 号率(出现“1”的概率)而变化。 出现连“0”时,长时间不出现电平跳变, 定时提取困难。

设二进制随机脉冲序列,g1(t)— 0, g2(t)— 1,码元宽度 Ts,在任一码元时间Ts内 g1(t)和g2(t)出现的概率为P,1-P,且统计独 立。
g1 (t 2TS )
s (t )
Ts
g 2 (t 2TS )
7
即:消息代码的电波形 基带信号有很多种类,以矩形脉冲基带信号为例
(一 )
r (t ) an g R (t nTs ) nR (t ) n 1 jt g R (t ) G ( ) C ( ) G ( ) e d T R 2
21

归一化功率谱
HDB3
AMI P=0.5 P=0.4
1 2
1
fT
22
3.PST码(成对选择三进码)
编码规则: 二进制2个码元为一组 每组码元对应两个三进制(+、-、0)
二进制 00 01
10 11
+模 -+ 0+
+0 +-
-模 -+ 0-0 +-
注意: 在单脉冲时(10、01), 两种模式应该交换——防止直流 漂移
29
5.3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

a
n
基带系统模型
r(t) GT(ω) C(ω)
d(t)
发送滤波器
s(t)
+
GR(ω)
识别 电路 nR(t)
a
n
传输信道
n(t) 接收滤波器
滤波器输入 d (t ) a (t nT ) n s
n
(1) ( 2)
30
an gT (t nTs ) 滤波器输出 s (t ) n
[ pg1 (t nTs ) (1 p) g 2 (t nTs )]
n N
N
交变波

uT (t ) sT (t ) vT (t )
2
1. 稳态波 vT (t ) 的功率谱密度
pv ( ) f s [ pG1 (mf s ) (1 p )G2 (mf s )]
接收波
限幅门限
限幅整形
抽 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