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一章1.财政的本义:政府收支及其治理2.财政活动的最终目标是社会福利最大化3.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七决定性作用,政府起主导作用4.市场失灵及其表现:①市场垄断②信息不充分不对称③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④收入分配不公⑤经济波动5.政府干预失效及其表现:①政府决策失效②寻租行为③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④政府越位和缺位6.论财政的四种职能①资源配置职能②收入分配职能③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④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第二章1.财政支出分类(1)按功能分类:①类:综合反映政府职能活动②款:完成政府某项活动的一方面③项:反映完成某一方面工作所发生的具体事项(2)按经济分类:①经常性支出②资本性支出③经贷款(3)按与经济活动关系分类:①购买新支出②转移性支出2.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1)纯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2)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政府提供或者市场提供方式,也可以混合提供3.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政府提供或者市场提供方式,也可以混合提供4.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①成本效益分析方法②最低成本法第三章1.财政支出规模:财政对GDP的实际使用和支配的规模2.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的提高。
3.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①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发展战略②政治因素:政局、政体结构、政策干预③社会因素:人口、就业、医疗、社会救济等等4.财政支出理论中的经济发展阶段论①社会早期,政府投资多,社会发展之后,私人投资增多②经济发展中,政府投资数量递增,但占GDP的比重趋于下降5.阐述我国当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基本依据和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①促进社会民生事业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②突出重点,统筹兼顾③大力推进社会参与第四章1.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的基本属性是一种资本性支出,和资本性的投资支出同属于购买性的支出2.教育支出的属性及其提供方式属性:经常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提供方式:义务教育由政府提供;高层次教育由私人提供或者收费3.政府介入医疗卫生事业的理由①减少贫困是介入的最基本的理由②许多医疗物品是公共物品,作用具有外部性③疾病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4.国家的科技投入和激励政策①完善科技投入机制:建立多元投入体系,增加科研投入②税收激励:加大企业自主创新的所得税税前的抵扣机制等等③政府采购:第五章1.财政投资性支出政府投资即为财政投资2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的特点①非政府投资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可以极高的提高社会整体效应②非政府投资难以承担宏达项目,追求短期性投资,政府投资资金雄厚,投资大型和长期项目③非政府投资范围有限,无法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应,政府投资范围广,比较注重社会效益3.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4.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属性:财政投资性支出的购买性支出提供方式:①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②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③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④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⑤BOT投资方式⑥基础适合和公共事业特许经营管理5.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国家的“三农”投入政策、财政采取的措施政策:2015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措施:①全面取消农业税②财政补贴③支持农业综合开发④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
第六章1.社会保险支出的性质、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属性是转移性支出,也是一项民生性支出2.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险制度:(1)社会保险型(2)社会救济型(3)普遍津贴型(4)节俭基金型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有两种方式:开征社会保险税、收(缴)保险费制度。
3.财政补贴、性质、财政补贴的分类、禁止性的补贴、可诉补贴(1)含义: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而向企业或居民个人提供的无偿补助,以财政支出或冲减收入的形式表现。
(2)性质:转移性支出的一种(3)分类:①按照财政补贴的政策目的分类: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出口补贴、财政贴息、税收支出;②按照财政补贴用途分类:生产补贴、生活补贴、其他补贴;③按照财政的环节分类: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消费环节补贴;④按照财政补贴最终受益者分类:对生产者的财政补贴、对消费者的补贴;⑤按照财政补贴的方式不同:明补、暗补(4)禁止性的补贴:进口补贴、进口替代品补贴(5)可诉补贴:(“黄箱”补贴)成员一方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实施补贴,但如果对其他成员造成不利影响,那么受损方可以对其起诉4.财政补贴与社会保险支出的异同(1)相同点:①两者都具有无偿性②两者都是转移性支出③两者都能给领取者带来实际收入和经济状况改善(2)不同点:①财政补贴与相对价格相联系,而社会保险支出不与价格发生直接联系②财政补贴可以影响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而社会补贴不影响5.财政补贴的经济和社会效应①财政补贴的首要意义在于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②财政补贴可以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③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④消除“排挤效应”⑤对社会经济发挥稳定效应6.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和我国财政补贴的调整和改革(1)机理:①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②财政补贴可以改变供给结构③将外部效应内在化(2)调整改革:①从制度创新入手,提高财政补贴支出效益,取消不符合WTO规则的补贴,合理利用可诉补贴,用足用好不可诉补贴,调整现行一些效率不高的补贴②重新规范财政补贴的重点和范围,改革补贴方式7.税收支出(1)概念: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2)性质:这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8.(特级重点)当今世界主要的社会保障制度类型:①社会保险型:要求个人和所在单位共同向政府交纳保险费,个人发生受保事故时由政府支付保险金,不足部分可由财政弥补。
②社会救济型:政府向生活困难的家庭义务提供经济援助,申请社会救济者需接受政府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
③普遍津贴型:政府在全社会范围内义务提供基本社会保障,这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彻底的一种社保制度。
④节俭基金型:个人和所在单位共同向政府交费形成社保帐户,个人发生受保事故时由政府从社保帐户中支付相关费用,不足部分政府不予弥补。
第七章1.财政收入分类:(按收入形式分类)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等2.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②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③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④档次爬升效应3.政府收费的性质、税收与收费的差别(1)性质:理论上说,政府收费主要是使用费(user charges)(2)差别:①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商品服务无直接联系,收费有关系②税收是政府一般的融资手段,收费是地方和部门的筹资手段③税收必须纳入预算统筹使用,收费可以有所不同④税收的合法性规范性强,收费相对较差4.政府性基金收入国家通过向社会征收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并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收入5.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土地所有者身份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取得的收入第八章1.税收的“三性”: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2.纳税人、课税对象、课税依据、税率3.税收分类: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直接税与间接税;从量税与从价税;价内税与价外税4.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①税收应以公平为本。
②征税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③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难以兼顾•横向公平;纵向公平5.税收公平的受益原则;税收公平的支付能力原则6.税收中性原则的含义、税收超额负担(1)含义: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2)税收超额负担: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7.税负转嫁的含义、税负转嫁的条件(1)含义: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2)条件:商品课税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课税范围宽广的8.(特级重点)西方税收公平理论对完善我国税制的借鉴意义①必须注重税收公平②必须考虑效率要求③遵循收益原则④遵循能力原则第九章1.税收的收入效应①正效应与负效应②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③中性效应与非中性效应④激励效应与阻碍效应2.税收的替代效应当某种税影响相对价格或相对效益时,人们就选择某种消费或活动来代替另一种消费或活动。
3.税收的经济影响①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②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③税收对投资的影响④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4.供给学派的三个基本命题①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低边际税率会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②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减少资本存量,而低边际税率会鼓励投资,增加资本存量。
③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的多少不一定按同一方向变化,甚至可能按反方向变化。
5.拉弗曲线及其经济含义①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
②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如图中的D 点和E点,税收收入是相等的,但D点的税收负担很轻。
③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应当存在一种兼顾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最优税率。
第十二章1.国债的含义、分类、结构(1)含义: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2)分类:(略)(3)结构:①应债主体结构②国债持有者机构或应债资金来源结构③国债期限结构2.国债的发行方式公募招标、承购包销、直接发行、随买方式(我国国债发行方式是一种承购包销和招标发行相结合的模式)3.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成立的假定条件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是指征税与公债对经济的影响是一样的,同税收相比,公债既不能刺激消费,也不能刺激投资。
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的假定条件有:⑴公债最终是以征税来偿还的。
⑵消费者具有完全理性,公债错觉不存在。
⑶消费者不会受到借债限制⑷消费者是世代间利他主义者,会为了后代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
4.国债的经济效应①国债的资产效应②国债的需求效应③国债的供给效应5.国债的政策功能①弥补财政赤字②筹集建设资金③调节经济:6.国债负担率、依存度7.国债市场及其功能①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国债市场具有顺利实现国债发行和偿还的功能②国债作为金融政策工具,国债市场具有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和提高社会资金效率的功能第十三章1.增量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的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以上年度各该项支出数作为基数,考虑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