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与世界深度互动

(完整版)与世界深度互动

第三课第二框与世界深度互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在国际经济政治中的影响;理解文明交流互鉴的要求和意义。

能力目标:明白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兼收并蓄、交流互鉴的思想,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发展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的影响
难点:文明交流互鉴的要求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用具
一体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情景探究:中国两会,对世界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纵观近年来两会新闻采访的变化,我们可以用几个“多”概括:关注两会的外国媒体、外国记者数量越来越多,2017“两会”时增至1500多名;用汉语提问的外国记者越来越多。

两会平台让“中国声音”通过全球媒体的镜头和话筒传遍世界,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开放和自信的中国。

提出问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外国记者来中国报道两会?(学生讨论并交流发言)
师总结:两会不再是单纯地关乎中国的国内事务,它具有全球影响力,对全球事务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高,对世界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因此,我们本节课进入到第一目的学习。

第一目中国的影响
情景探究:2015年2月9日,加州参议员夏乐柏提交的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一项决议案,获得参议院全票通过。

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在州一级参议院通过有关庆祝农历新年的决议案。

可见春节在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人的节日、语言和饮食已经在世界传播。

提出问题: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并交流发言)
师总结:①春节在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人的节日、语言和饮食已经在世界传播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说明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魅力。

说明在世界舞台上,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

(知识点)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深度互动中,外国人有更多的机会、更强烈的意愿,接触、体验和认识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情景探究:一个个“刻度”,印证着中国高铁的不断前行。

截止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000千米,其中高铁里程25000千米,占世界高铁里程总量的66.3%,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冠军。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李克强总理出访都非常自信地承担起“高铁推销员”的责任,向其他国家推介中国高铁装备和技术,并将高铁打造成新中国成立后“乒乓外交、熊猫外交”之后的又一张外交名片——“高铁外交”。

提出问题:总理每次出访积极推销中国高铁的底气何在?(学生讨论并交流发言)
师总结:中国有先进高铁技术和良好安全运营里程的强大支持。

中国高铁技术已经成熟,有实力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我国加强同世界其他国家合作,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阅读感悟)2016年3月8日,我国外交部长王毅在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但机遇是世界的,这一倡议顺应了欧亚大陆的发展,要合作的普遍呼声.....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再也不能封闭自己孤立自己。

”“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的、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

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师强调: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各国经济的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师总结:根据情景探究和阅读感悟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知识点)中国
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阅读感悟)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师总结:通过阅读感悟,我们可以得出我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

(知识点)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中国秉承“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使世界向着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的格局发展。

情景探究:2018年3月2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7届会议通过了中国提出的“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的决议。

决议呼吁各国共同努力,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各国要坚持多边主义,加强人权领域对话与合作,实现合作共赢。

提出问题: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并交流发言)
师总结:①中国在积极参与和大力推动全球治理改革的过程中主动作为、贡献智慧;②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师讲解:通过情景探究的案例,结合教材找出相应知识点,(知识点)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的路径,得到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共同行动,这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二目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情景探究:教材P37学生观察四幅图片并回答问题。

讨论:我国在发展中学习借鉴的不同文明成果。

(学生讨论并交流发言)
师总结: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学习外国先进文明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师讲解: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必要性,即:(知识点)文明包含着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对人类所作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
主,兼收并蓄。

(阅读感悟)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芝麻等西域文明成果。

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

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的佳话。

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师总结: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师讲解: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即:(知识点)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

中国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不仅有助于自身文明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问题。

情景探究:汽车来自西方,汽车文明也起源于欧美。

当今各国都认识到,汽车文明不仅表现为拥有众多大名鼎鼎的汽车品牌、良好的道路设施、完善的交通法规......
提出问题:汽车文明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讨论并交流发言)
师总结:遵守交通法规,礼让他人等等;不仅在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师讲解:文明交流互鉴的要求,即: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对其他文明的学习,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通过精神的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六、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与世界深度互动,我们要汲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互学互鉴,通过精神的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七、板书设计
与世界深度互动
(一)中国的影响
(二)兼收并蓄交流互鉴八、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