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饮食文化历史
中国饮食文化
二、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形成时期
夏至战国共约1800多年,是中国历史 上奴隶制 社会以及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 制社会转变的时期。私有制和阶级的出 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青铜器的使 用,商业的出现,使饮食文化发展迈向高 层次。
中国饮食文化
(一)烹饪原料范围的扩大
食物资源进一步扩大,有所谓的五谷、六 畜、六兽、六禽,还有水产品、昆虫、菌 藻、蔬果、粮食等。 除了盐以外,出现了醯、酱、梅、蓼、芥、 薤、姜、桂、饴、葱、茶、蜜等新品种。
中国饮食文化
(二)烹饪器具的产生
陶器的出现与制 陶业的兴起,在 中国饮食史上具 有划时代的意义。
中国饮食文化
陶甑铁釜
新石器时代灰陶 单耳鬲
鼎
象征国家和统治者最高政治权力
中国饮食文化
(三)炉灶的出现
时代:最早的炉灶出现在新石器时代 西安半坡遗址发掘出的灶,为双连地灶,即挖在地 表的两个火坑,地表上两坑相隔,而在地下则两坑 相连相通。一坑为进柴处,一坑为出火处,两坑相 通的洞口就是灶门 。
解除宵禁制度 早市、夜市 酒楼、食店、饼店、茶肆 临安饭馆:阊阖门外张手美家、杂货场前甘豆汤、 戈家蜜枣儿、官巷口光家羹、钱塘门外宋五嫂鱼 羹、涌金门灌肺、五间楼前周五郎蜜煎铺、朝天 门里朱家元子糖蜜糕铺、和乐楼、熙春楼等。
中国饮食文化
三、饮食风尚
宋代烹饪技艺发达,厨师们按照色、香、 味、形、名五者兼全的原则,烹制了很 多美味佳肴。 宋代的饮食习俗也有很多地区、民族的 差别。 《东京梦华录》:体现了宋代都市饮食 市场的空前繁荣。
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
二、文人结社,以吃联谊
地域:吴中四才子、台州三学、嘉定四先生 朝代:嘉靖八才子 官职:中朝四学士、东海三司马 家族:公安三袁 师门:杨门七子 饮食社、《饕史》、《老饕集》、蟹会
中国饮食文化
三、淡与鲜的追求
《祝子小言》:“淡足养德,淡足养身, 淡足养交,淡足养民”。 蔬菜素净,养生修身 贵生养命
中国饮食文化
• 花样繁多的面食品
各种面点统称“蒸作从食” 烧饼、蒸饼、汤饼 包子、肉饼、馄饨
• 经典小吃
角子、索饼、焦碱水锥、浮团子、糖糕、油条 洗手蟹、螃蟹酿橙 爆米花、火锅、火腿、豆芽菜、护国菜
中国饮食文化
金元饮食
饮食著作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易牙遗意》
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
胡食
胡食主要是指西北等地的少数民族菜品和西域菜品。 汉唐时,中原内地通过和西北少数民族交流,引入了 许多蔬菜和水果品种。西域的烹饪方法也传入中原。 西域人在长安开设的酒楼,即胡姬酒肆。
“武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 姬酒肆中。”
中国饮食文化
四、筵宴与饮食市场有显著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内涵博大,首先的表现是除了具 有和其他饮食文化相同的“物态化”涵义外,饮食 文化中以各种形态表现的每一种类及其中的每一构 成部分,中国人都要给它赋予“人文化”的涵义。
中国饮食文化
三、中国饮食文化结构完整、层面丰富 物态文化 系统 系统 制度文化 行为文化 社会心理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
明代饮食
宫廷菜以汉菜为主,偏于苏皖风味 饮食活动讲究闲情逸致,食品制作诗情画 意 饮食结构的调整:菰米、麻籽、豆类、小 麦、高粱、玉米、番薯、鱼翅、燕窝、花 卉入食。明代辣椒、番薯、南瓜传入中国。 饮食器具烧制技术极高,式样丰富,品种 繁多
中国饮食文化
一、民风崇奢
明初民风循礼蹈规、淳朴节俭 明中后期豪门权贵穷奢极欲,士大夫们放纵声 色,市井贫民追逐享受。 市井人家的筵席以碗碟之多少区分档次。 明代瓷质餐具成双配套,富丽堂皇。金银玉牙餐 具更为奢侈。
中国饮食文化
二、中国饮食文化沉淀深厚、丰富多彩 具体表现:构成中国饮食文化的各种表现形 态种类多而且完整。
横向: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发展阶段都有着自己 丰富的内容,并以此与其他时期和阶段相区别。 纵向:每一种文化形态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从而构 成自己的系列,在整个饮食文化内容结构中占有 一席之地。
中国饮食文化
(六)筵宴的初步发展和饮食市场的形成
筵宴是由原始的聚会和祭祖祭神等需要而产生的。 周王朝把宴会发展到朝会、朝聘、游猎、出兵、班 师等国家政事及生活的各个方面。 饮食市场出现,如朝歌屠牛、孟津市粥、宋城酤酒、 燕市狗屠、齐鲁市脯,皆为当时有影响力的饮食经 营活动。
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
绪 论 第二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Next
中国饮食文化
法国烹饪为代表 的西式烹饪 世界三大 烹饪流派 土耳其烹饪为代 表的清真烹饪
中国烹饪为代表 的东方烹饪
中国饮食文化
一、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距今约50-60万年的北京猿人时 期,人类学会了用火熟食,结束了 完全生食的时代。 大约一万年前,中国的先民发明了 陶器。陶器结束了用火直接烧烤食 物原料的阶段,出现了真正的烹煮。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上 下延续一百七八十万年之久。 中国饮食文化是唯一没有中断、环 节完整、延续至今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
六、南北食系的区别和相互影响
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 八珍与荆楚食单 秦汉以后,四大菜系的鲁菜(北方菜的基础和
代表 )、苏菜、粤菜、川菜已初具雏形。
中国饮食文化
七、礼乐习俗对人们自然本能冲动的制约
《礼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礼的作用是辨异 礼要求自尊和尊重他人(礼仪规定中的禁忌) “来而不往非礼也” “乡饮酒礼”和“燕射礼”
中国饮食文化
(二)食器、食品加工和食制
夏商两代对食品的加工方法基本是蒸、煮、 烤、炮、炙,食品主要是饭和粥。生活优裕 的能吃上烤肉、煮肉。 一人一鬲分餐制。 酒的酿造日趋完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饮食文化
(三)烹饪工具的不断发展
夏商周三代青铜器为贵族大量使用。 夏以后,炊具和食具的分工逐步明确,餐具 也开始精美了。除了陶器,青铜器外,还有 精致的漆器、象牙器和木器,骨器和玉石器 也登上了筵席和祭礼席。
中国饮食文化
八、饮食文化的扩展
饮食与政治 “调和鼎鼐” “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 第一位名相兼名厨——伊尹
中国饮食文化
饮食与医学、农学
北魏时期的贾思勰所写的《齐民要术》里关于烹饪方面 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中国饮食文化
第一章 第四节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成熟时期
Next
中国饮食文化
宋代
一、酒楼食铺盛行
一、烹饪原料继续拓展
秦统一中国后,生产力 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的饮食 水平也相应提高,出现了许 多新的烹饪原料。 相传,汉代 淮南王刘安 发明豆腐
汉代使者出使西域,带来了多 种烹饪原料。
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隋代已开 始大量食用海味。
中国饮食文化
二、能源和炊餐器具有新的改进
(一)能源 用煤做燃料是这一阶段能源的新突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煤做燃 料的国家。汉代已用煤来炼铁。烹饪用煤则是在东汉,但还不普及。 到南北朝时,北方的家庭已盛行用煤来烹制食物。唐代煤已成为全 国常用的燃料。
中国饮食文化
第一章 第一、二节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萌芽期、形成期
Next
中国饮食文化
一、中国古代饮食文化萌芽时期
中国饮食文化的萌芽时期 是从史前旧石器时代至新石 器时期。在这一时期,饮食 文化的发展主要以物质形态 的文化内容为主。
燧人氏钻木取火
中国饮食文化
(一)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的发明
主要工具:打制石器 史前时期 原料获取:采集和渔猎 从食素到食肉;从生食到熟食 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交替之时(距今约2万 年),中国的先祖们学会了人工取火。如,上古 遂人取火的传说。
中国饮食文化
民族特色的表现: 1、烹饪原料广取博采,无人能及。 2、烹饪方法众多,精妙而独特。 3、风味流派多如繁星,美食名食数不胜数,在世 界上首屈一指。 4、中国饮食文化有独特的审美观。 5、中国饮食文化的重食观念和重养观念,而且这 些观念与政治、哲学紧密相连。
中国饮食文化
六、中国饮食文化“十美原则” 质、香、色、形、器、味、适、序、境、趣; 七、中国饮食文化传统的“四大基本”理论 食医合一、饮食养生、本味论、孔孟食道
四、中国饮食文化开放外向、兼收并蓄 在饮食文化的交流中,中国饮食文化展现了其博大 的胸怀,显示了来者不拒、为我所用的大家风范。
意大利面条
茶道
中国饮食文化
五、中国饮食文化具有优秀的传统、鲜明的民族特色
优秀传统: 1、强调饮食原料从大自然中的 取用与生长供给相平衡,反对无 节制的滥采竭取;同时既注意原 料的“择优选用”,又强调原料 的“物尽其用”。 2、强调饮食养生要遵循天地自 然规律,与大自然保持一致,提 倡薄味蔬菜,主张“节饮食”和 “守中”。
从秦代至南北朝,筵宴日益盛行,无论是 宫廷还是民间都有大摆筵席的风俗。 隋唐时期,筵宴的形式多样,名目繁多, 规模庞大,菜点精美。 饮食市场的繁荣反映了一个时期的经济文 化生活的兴盛。
中国饮食文化
五、食制与等级差别
食不时不食 周秦两餐制,两汉开始三餐或四餐制 两汉以前分餐制,饮食程序(饭、膳、羞、饮) 饮食按人的地位分为若干等 两汉以后合餐制
中国饮食文化
镬
鼎
中国饮食文化
史前陶器
商代青铜器
中国饮食文化
龙虎尊 虎食人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