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概论》
结课论文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工程管理13级1班
姓名:***
学号:********
我眼中的西方文化——希腊文明
西方文化是一个很广义的词,它包括了古典文化、中世纪文化、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工业革命后的欧洲文化、新大陆和航海时代、二次大战后的欧美等等研究范围,而里面又可以细分很多的具体范畴西方文化有多种。
老师也在课上为我们介绍了许多,例如欧洲古代社会、地中海与古代希腊文明、罗马文化,我印象最深的西方文化是希腊文明,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下面我将以《特洛伊》这部影片为线索来表达我个人对希腊文明的理解。
一、希腊文明简介
古希腊文明首先在克里特岛获得发展。
克里特文明以岛屿北部的克诺索斯为中心,在公元前2千年中期弥诺斯统治时期臻于极盛。
显然是由于某种自然原因,该文明在这之后突然湮没,古希腊文明发展移向巴尔干半岛,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北部的迈锡尼成为新的文明发展中心。
迈锡尼文明吸收了克里特文明的成就,同时在经济、文化、生产技术等方面达到新的繁荣,已见于克里特文明的线型文字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更多的使用。
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发生在这一文明阶段的后期(公元前十二世纪初)。
战争结束后,迈锡尼文明衰落。
希腊社会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历史倒退后,继而进入主要以雅典为中心的新的文明发展时期,取得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成为古希腊文明发展的古典时期。
公元前四世纪后期,希腊被新崛起的马其顿征服。
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古希腊文明进入“希腊化”时期,在东方各国文明的影响下,在
更为广泛的范围内得到新的发展。
古代希腊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曾经在科技、数学、医学、哲学、文学、戏剧、雕塑、绘画、建筑等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成为后代欧洲文明发展的源头。
二、特洛伊之战
影片《特洛伊》以它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以及丰富的故事情节再现了古希腊时期的辉煌历史,这部影片取材于人类最古老的长篇史诗《荷马史诗》,又称英雄史诗,它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其中两个主要人物希腊英雄阿喀琉斯和特洛伊英雄赫克托尔是《伊利亚特》中塑造的最具有氏族贵族英雄性格品质又具有鲜明个性的形象.这些人物形象表现了那个英雄时代的英雄主义思想,体现了早期西方文化所颂扬的英雄主义思想。
希腊神话中最宏伟的战争——特洛伊之战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古老的希腊特洛伊城的王子帕里斯坠入对斯巴达王妃海伦不可自拔的爱慕中,他掠夺斯巴达皇宫,从斯巴达国王手中偷走王妃——从而点燃了这场几乎可以毁灭文明的战争。
希腊战神阿喀琉斯随同希腊军队向坚固的特洛伊城发起猛烈的进攻。
在特洛伊城坚不可摧的城墙下整场战争拉锯十年,血流成河,爱情、友谊和光荣,还有希腊人计谋留下的巨大木马,都使得这一幕幕恢宏的战争场景成为最让人们记忆犹新的神话传奇……
三、影片简析
(一)、可歌可泣的战争
电影一开始就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宏大广阔的战争场面。
蛮横的
阿伽门农正率领他的百万雄狮,在炙日炎炎下叫嚣着他的对手——沙斯里城,一座唯一没有被他征服的希腊城池。
两方的战士士气都很旺盛,他们奋力击打着他们的武器,发出雄浑的怒吼声,似乎发誓要将对方用手中握着的冷兵器活活撕裂,这样方能显示出他们的英雄气概。
这样,即使是死了,也不妄在这个到处充满战争气息的世界里走了这一遭。
也许,他们便认定这就是他们的宿命。
两位国王约好按照他们最古老的方式,派出他们最悍的武将进行他们之间的对决,输的一方便要将他们的全部子民和国土交给另一方来统治。
这时沙斯里城的战士里走出了一位高大威猛无比的悍将,手持长枪和盾牌,众将士高呼他的名字,个个热血沸腾,认定这就是他们的救世英雄。
阿伽门农当然要派出他最得意的悍将——阿喀琉斯,但在众将士的高呼之后,我们却没有看到这位英雄的影子。
随着我们跟着小童去寻找这位神秘的人物,令我们惊奇地发现的却是他竟然还躺在一群女人的温柔乡中,我们便更想知道这位无视君王存在而又高傲荒淫的是怎样能让众将士为之如此高呼的。
阿喀琉斯最后姗姗来了,但他对站在他对面的巨人毫无惧色,只是一股劲地向前冲,刹那间,他便以他迅捷的身手将对方刺于剑下。
后来,我们才知道,他就在众人之间传说的杀不死的天神之子,他拥有着非常人的神力。
从这一节中,我们便可以发现,在氏族社会里,无论英雄是代表的哪一方,他们都是被称颂的。
因此,人们都企图成为英雄,都希望得到颂扬,这似乎是当时的一个主旋律。
正如阿喀琉斯在上马
前对他的小童说的一样“如果你害怕,你将永远不会被世人所记住。
”正是这一种意念,这种希望在战场上名垂青史的意念,让他们觉得任何一场战争都是正当的,都是合理的。
电影在最后,剧中的两位英雄都死了,但他们死后理所当然地得到了人们的尊敬与崇拜,两位英雄也更是惺惺相惜。
阿喀琉斯在杀死赫克托尔之后,在他把赫克托尔的尸体交给他父亲时,他的流泪,和他说的一句“兄弟,我也将来陪你了”都体现出来了他们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
但他们同时也知道,若不是战争的缘故,也许他们永远不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同样,我们又会想到,阿喀琉斯在他决定同意出征特洛伊之前与他母亲的一番谈话中,他母亲给他分析得很清楚“如果你这次出去了,你也许会成为一名大英雄,但可能永远也回不来了;如果你留在家里,你绝对可以娶一个贤惠的妻子,从此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
不用电影交代,我们完全有理由揣测他的想法,虽然不服阿伽门农的暴横,但在那个时代,他还是会选择一战。
也许,到这里,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战争,在那个英雄时代,成为了人们满足内心荣誉感和野心的,能体现他们存在的价值的一个完美的借口。
而战争本身也创造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
(二)、对美好,自由,和平的追求
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年轻的帕里斯小王子深爱着美丽的海伦皇后,便毫无顾忌地将她带出宫来,却不料会带来一场会没他自己国家的战争。
暂时撇开后果不说,我们可以肯定,美丽的海伦也是
深爱着帕里斯的,只是因为她困于这深宫之中,每天被逼不得已得伺候那个蛮横不懂怜香惜玉的老鬼,自己的美丽却只能成为简单的摆设。
幸而,她碰见了这位年轻帅气的小王子,这位能充分展示她美丽的面庞的情郎。
在准备返航的前一天晚上,小王子舍不得走,海伦又何尝不是?他们互相埋怨着,不敢想象明天之后他们的生活又会变得何其地乏味。
就在这一天晚上,他们商量好,第二天小王子要带海伦走,他们已经决定以后将要面对的种种困难,以后发生的事也印证了他们面对的困难。
然而,这些事,也成就了这对恋人的坚贞的爱情。
即使在这样的时代,他们仍然矢志不渝地追求者。
战争的残酷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城中的寡妇日益增加,孤儿乞丐无处谋生,王国的统治者更是厌倦了这永无止息的战争,特洛伊的国王便是如此。
因此,从他的大王子赫克托尔的口里我们可以揣测到,他用了很大的一番心血,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一直在谈判和平休战。
然而,他的小王子帕里斯将它在一夜之间荒废掉了,换来的却是残暴的阿伽门农的一千艘战舰。
老国王显然是疼他的儿子的,他不会因此而将他的儿子出卖给敌国,他仍然要为他子民的安定生活继续奋战。
他的精神传达到了赫克托尔的精神里,因此,赫克托尔从来都是为了自由,为了和平而战,他还因此而强烈地讽刺了他的对手阿喀琉斯。
不过,可惜的是,赫克托尔最终为了自由而战死在阿喀琉斯的剑下。
在那个战争已进入疲惫期的时代,渴望和平已是大众所渴望的了。
即使是在可怕的冷兵器时代,追求爱,追求美好,一直是人们
的心中所向;即使是面对那些故意破坏和平的糊涂者,他们仍然在用生命在捍卫着自由。
(三)、对敢于挑战权威,挑战邪神的勇气的赞扬
我们知道,特洛伊之所以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不被阿伽门农所统治,按照特洛伊城的老国王来说的话,是因为特洛伊城还在被太阳神阿波罗保护着。
全城的子民都相信,太阳神会给他们一年的丰收,会帮他们抵御外来的敌人,只要是对阿波罗不敬的的行为,阿波罗定会给他们抱复。
一开始,我们无可厚非地赞同老国王的这一个信念,我们姑且把它当作是团结一个国家的信仰。
可是,慢慢地,我们越来越发现,老国王的这种信念跟他的子民一样,已超出理智。
以至于在喀琉斯迅速攻下海滩,并破坏太阳神的宫殿之后,他竟然还报以太阳神会拯救他的子民这一侥幸心理,而阿喀琉斯丝毫无损。
随后又在与希腊联军的对抗中,当多次意见产生分歧时,将决定权交给了他们心中的那个神。
最后,还是因为他相信神的存在,把海滩上的木马运会了城中,还打算加以供奉。
结果,就在当晚,准备被供奉的木马竟引来了这座城堡的坍塌与灭亡,从此特洛伊战争画上了句号。
这些都是他们自己的愚昧而造成的,然而,还有一些人并没有企图依靠神,而是想由自己的力量来对抗这一突如其来的灾难。
英勇善战的赫克托尔就多次反对过企图用神的力量来挽救这次灾难。
然而,寡不敌众,他没能抵抗住这次灾难,最终用他的生命诠释了他敢于挑战天神,凭借人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自己命运的勇气和机
智。
在影片中,我们还可看到以人为本思想的反映,赞美人的智慧,嘲笑神的邪恶,赞美、歌颂人间,蔑视上天,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又常常是同歌颂民族贵族英雄主义相结合的。
这些文化思潮都是西方很珍贵的人文思想,对体现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都有很好的指引作用。
最后,借用黑格尔的一句评价荷马史诗的一句话来做总结:“在荷马的作品里,每一个英雄都是许多性格特征充满生气的总和,荷马借不同的情景,把这种多方面的性格都揭示出来了。
”其中的每一位英雄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