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文化概论期末复习完整版

西方文化概论期末复习完整版

1.西方最早的文明形态:神话。

2.西方最早最早的文明:米诺斯文明(克里特文明)。

∵创造线形文字。

3.最早的希腊人:阿卡亚人。

∵建立的迈锡尼文明滋养了整个希腊。

爱琴文明简表:前26c—前15c 优雅精巧的米诺斯文明(克里特人)前16c—前12c 粗犷豪迈的迈锡尼文明(阿卡亚人)前12c—前8c 黑暗时代(多利亚人)前8c—前4c 希腊城邦时代4.英雄:半人半神,神与人所生,神是理想化的人,因此英雄是理想化的人。

在古希腊,人与自身区分而成为英雄,具有节制、正义、勇敢的美德。

5.希腊文明兴起的原因:腓尼基字母传入;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竞技运动会;新兴家族的崛起,农业上以血缘为核心,商业上以契约为核心。

6.用公民和城邦相互解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公民——城邦里享有一定政治权利并要尽一定政治责任和义务的组织者。

城邦——享有一定权利同时要尽一定责任的一定数量的公民共同体。

7.希腊城邦文化的中心:雅典。

希腊化的中心:亚历山大里亚。

8.斯巴达采用的国家制度:政治上:建立元老院,是最高权力中心。

经济上:定期分配土地。

生活上:原始共产主义制度。

9.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前8c—前6c:君主制:一个人统治,世袭制度,导致独裁、专政。

僭主制:利用民众的力量夺取政权。

民主制:民众协商的方式。

10.贝壳投票法:雅典。

伯利克里时代,公民大会。

11.前77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竞技运动会的意义:希腊人自己有了记录时间的方法,有了纪元,从而有了编年史;表明了希腊人对美的崇尚;是希腊城邦文明的标志。

12.《神谱》作者:赫西俄德通过吟唱。

13.三代神王:乌兰诺斯、克洛诺斯、宙斯。

14.诸神居住地:奥林匹斯山。

诸神南下在伯罗奔尼撒平原的奥林匹克祭祀。

奥尔弗斯神秘祭。

《神谱》的文化意义:第一,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观。

例如:从原始的神“混沌”到宙斯,绝大多数神都象征着某种自然现象(海神、死神、天神等),这种自然的分化和演进过程一直延续。

到宙斯这里,神才脱离了自然性而获得了社会性(农业女神、文艺女神、智慧女神等)。

第二,它蕴涵着一种以自我否定为动力的社会进化思想。

希腊神王的更迭是通过自我否定的暴力方式实现的,以此来展现自身的“命运”。

15.希腊哲学的两条线索:一是,自然哲学:泰勒斯“水”赫拉克利特“火”恩培多克勒“四”(水火土气)阿拉克萨哥拉“种子”德谟克利特“原子”二是,形而上学哲学(无法直接感知)奥尔弗斯神秘祭毕达哥拉斯“数”赫拉克利特“逻各斯”(话语)----斐洛用“逻各斯”解释上帝创世巴门尼德“存在”苏格拉底、柏拉图“理念”16.伯利克里丧葬演说:人民主权17.罗马文化主要特点:功利主义。

18.罗马法和英雄主义对罗马产生重要影响。

19.《旧约》摩西在西乃山和上帝签订,《新约》耶稣在十字架上和上帝签订。

20.千禧年、选民意识、末日意识、弥赛亚预言——犹太人。

21.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差异:民族宗教——普世性宗教(废除割礼)末世论——救赎论(真正独立)地上天国——属灵天国外在律法——内心信仰基督教的信仰:1.上帝。

上帝是唯一的最高的神圣的存在者、人格神、绝对完美的终极实在。

三位一体:同一个上帝具有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和圣灵。

神的本质为一,称为上帝,是无始无终,无形无像,不可分开(无部分),全能,全智,全善的,是一切有形无形之万物的创造者保存者;但他有三位,同质,同权,又同属永恒,就是父,子,圣灵。

2.原罪。

罪的本质:人拒绝服从神的旨意,不让神决定他一生路程,而决意选定走自己的路。

原罪要素:知识上不信与骄傲;意志上有与神同等的欲望;感情上放纵与放任。

3.拯救。

上帝的独生子化身成人,以其在十架受死替人赎罪,克服人离弃上帝的罪况,使人与上帝重新修和。

4.末日审判。

“我实在告诉你们。

财主进天国是难的。

我又告诉你们,骆驼穿过针眼,比财主进上帝的国还容易呢!”5.启示。

上帝本身、上帝的意志和上帝的话语自我显示并在人间的传播。

启示是上帝的恩赐。

基督徒根据启示认识上帝和信仰上帝。

22.基督教合法化标志:313年,君士坦丁(西罗马)和利西尼乌斯(东罗马),签订《米兰赦令》。

23.基督教合法化的福祸:①基督教分布广,相互之间无法正常交流、沟通,合法化之后,可以光明正大地交流、沟通,相互的差异就在沟通的过程中暴露出来了——对耶稣的精神认识不同,那么谁的认识才是正统的,他们之间产生了争执。

②君士坦丁将可口的教产发放,到底谁来支配,谁是管权者,这样一来他们趋于现实世界的名利。

而耶稣精神强调精神拯救,可以说是与之背道而驰了。

(从理论上来说,基督教会的神圣职责就是引导有罪的灵魂摆脱世俗世界的种种物质诱惑,然而在中世纪的现实生活中,教会却从根本上背离了自己的天职,成为腐败堕落的罪恶渊薮。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这种尖锐矛盾导致了整个社会道德的普遍沦丧,从而使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临近崩溃的边缘。

)③基督教的分裂在表现上表现为神学教义方面的分歧,实质上却涉及教会组织权力问题。

④1051年,基督教最终分裂了。

⑤基督教合法化之后,人人趋之若鹜,有教养却腐败成性的罗马人纷纷向教会聚拢,难保教会质量。

24.西方文化核心:基督教文化。

25.西罗马灭亡责任:不在基督教,在于日耳曼蛮族入侵。

26.西欧的封建社会与日耳曼蛮族入侵有关。

27.启蒙运动:人自身的理性。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卢梭。

科技是把双刃剑。

28.希腊人与罗马人隔阂:罗马人对希腊文化的态度是有个转变的,由起初的瞧不起到后来的崇尚与模仿,由对立走向了继承。

希腊人蔑视罗马人的这种倾向始终没有改变。

哪怕希腊、希腊化世界被罗马所征服,这种倾向都没有改变。

1.屋大维统治西半个罗马—罗马拉丁文化;安东尼控制东半个罗马—希腊文化。

2.君士坦丁为皇帝的西罗马—罗马拉丁文化;利西乌斯为皇帝的东罗马—希腊文化。

3.首都在罗马的西罗马帝国—罗马拉丁文化;首都在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希腊文化。

4.高度分裂的西欧封建社会—罗马拉丁文化;统一的东罗马帝国—希腊文化。

5.天主教(罗马)—罗马拉丁文化;东正教(君士坦丁堡)—希腊文化。

6.西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本主义发展—罗马拉丁文化;东正教北上俄罗斯、第三罗马帝国—希腊文化。

7.资本主义—罗马拉丁文化;共产主义—希腊文化。

8.美欧—罗马拉丁文化;俄—希腊文化。

补充:文艺复兴与中世纪的异同1. 历史观的不同2. 对古典文化的态度3. 看待人和宇宙的不同态度4. 各自的重心具体:1.文艺复兴:古罗马的辉煌与基督教罗马时期的黑暗中世纪:异教徒时代的黑暗与基督降生后的光明2. 文艺复兴:古典文化具有自身的独特价值中世纪:将古典文化随意地融合在基督教信仰体系之中3. 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超自然主义4. 文艺复兴:语言文学、艺术、史学中世纪:神学相同:宗教性;古典的神话和象征融合基督教传统文艺复兴的特点人性的苏醒以感性的人性代替抽象的神性以现世生活反对枯燥的天国理想以人的感官享乐代替禁欲主义人文主义:文艺复兴≠人文主义1. 回到古希腊罗马,推崇拉丁文2. 发现和赞美具体可感的自然3. 发现和肯定人和世俗生活的价值基督教:东正教、天主教、新教(路德派、圣公派、加尔文派)马丁·路德——信义宗——神学以“因信称义”的宗教思想与罗马教会相对抗,开创了注重内在精神自由的路德教(信义宗)。

英国——圣公会——教会与政权为王权的壮大和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安立甘宗或圣公会)。

加尔文——归正宗——神学与神权强调勤奋节俭的美德,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合理性根据(归正宗)。

基督教的两大核心概念:罪恶;救赎外在自然的探索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万有引力;机械论的世界观内在自然的探索笛卡尔——普遍怀疑和自我意识“我思故我在”I think therefore I am洛克——人是如何认识的反对天赋观念,主张白板说认识就是外部感官和内部反省人性的觉醒文艺复兴:感性的觉醒启蒙运动:理性的觉醒;人性的乐观1. 日心说对人的自尊的打击2. 对人的理性和科学的力量的乐观,坚信人可以在此岸建立人间乐园3. 反对人全然堕落的基督教教义犹太教分裂撒都该派(祭祀集团);法利赛派(宗教知识分子);艾赛尼派(贫苦、下层人民);吉伦特派(一般人民)分析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差异。

希腊文化作为西方文化的摇篮,将一切矛盾的东西都融为一体,灵与肉、理想与现实等矛盾尚未发展到对立的程度,因此希腊文化具有一种原始的或童稚的美感。

罗马文化对希腊文化多有模仿,但是罗马文化却具有独特的文化精神,它把希腊文化的和谐之美片面地推向了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的极端,虽然罗马人建立了强大的国家和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但是在精神方面却极为贫乏;基督教文化是以一种否定的方式从罗马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它的文化精神与罗马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即以一种唯灵主义和彼岸主义与罗马文化相对立。

但是在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这种唯灵主义的理想并未能真正落实到教会实践中,其结果导致了基督教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二元分裂和普遍虚伪,最终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可以看作是对希腊文化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片面发展,到了近代,西方文化才走向了一个历史的合题,即试图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将三种文化辩证地统一起来。

从基督教起源角度看基督教与希伯来文化、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之间的关系。

A、基督教与希伯来文化的关系:犹太教为基督教提供了圣教历史、基本律法、一神教信仰和罪孽意识等东西,但是基督教也超越了犹太教狭隘的民族主义藩篱和律法主义限制,突出了唯灵主义、信仰主义和彼岸主义等特点。

B、基督教与希腊文化的关系:希腊哲学尤其是柏拉图主义为基督教奠定了重要的神学基础,使基督教摆脱了犹太教的直观性而成为一种具有深刻的形而上学根基的神学体系,但是基督教却用神秘主义冲淡了希腊哲学中的理性主义成份,以神学取代了哲学。

C、基督教与罗马文化的关系: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中的发展史是一部充满血泪的苦难史,它以唯灵主义和理想主义来对抗罗马的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虽然基督教在313年以后获得了合法性,但是它与罗马文化之间始终处于格格不入的抵牾状态,这种矛盾甚至一直持续到中世纪和近代。

D、综合而言,基督教汇聚了多种文化的因素,它把希伯来文化、希腊文化以及罗马文化复杂地融为一体,并且表现出一种超越性的特点。

因此,基督教文化本身就是各种文化相交融的一个历史结果。

中世纪基督教教会于欧洲的意义中世纪基督教教会成为主宰中世纪各个方面的完善的组织机构,实行宗教权与政治权统一的教皇统治。

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无论是思维内容、艺术、文学、科学技术、教育、政治、经济等等的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