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师德修养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

师德修养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

浅议师德修养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需要有一支过得硬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大计。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大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

”可见,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迫切要求,是营造和谐育人环境的关键。

教师如果要能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就要适应学校发展,积极调整心态,加强师德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发挥良好师德的表率作用和潜移默化作用,通过良好的师德师风带动学风、校风,构建和谐校园,来提高职中的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从而实现中职教育的良性循环。

为此,教育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能力是师德的物质基础,只有有丰富的学识和彻底的理性才能赋予教师真正的长者风范和权威。

才疏学浅的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只能导致学生的厌倦和轻视,不可能真正实现教学目的。

中职教育是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教育。

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中职教育应该贴近市场,贴近企业,随时
适应市场和企业条件的变化,在今天,社会特别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教师必须及时充电,做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教师。

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把握本专业的最新知识和发展动态,同时也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生产一线调查研究,把生产技术的新成果、新动态引入课堂,超越书本知识,给予学生更多的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让自己的课堂成为深化学科知识和最新技术信息的交汇点。

为了提高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必须摆脱单调呆板的知识灌输模式,教师要不断钻研教学方法,注意收集教学素材,能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恰当运用音像资料,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要认真组织安排、悉心辅导学生实习、实训,帮助学生消化理论,着力提高职业技能和社会竞争力。

同时注意既要突出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应用性、实践性,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使学生学会辨别,并根据自己的需要,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培养学生注重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所从事的职业,并转化为管理能力或生产工艺和技术,从而创造出社会财富;启发学生在运用知识创造财富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有新的发现,以不断推动知识和技术的创新。

二、以身作则,确立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进入职中的学生心理状态比较复杂;有的学生希望上普通高中,但因中考发挥不理想无奈屈尊低就;有的学生不想来,但迫于家长压力勉强就读;有的学生学习较差,长期处于习惯性无助心态,对学习活动不敢尝试或持厌恶、排斥态度。

鉴于这些现状,职业学校教师就应更多的研究学生心理,对症下药,自觉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这是关键的第一步,老师敬业,则会全身心的投入教学工作,深入学生之中,体察学生之苦,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严而不惧,师生相融;松而不弛,收敛自如。

教育学家关玉章说过:“人生在世,事业为重。

一息尚存,绝不松劲。

”这是鼓励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因此,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新文化、新观念,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教师要学会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活力;适时缓解心理压力,“胜不骄,败不馁”;以快乐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在工作中树立自己的威信,找到自身价值和成就感,同时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充满快乐。

只有乐在其中,教师才能真正的体会到教育工作的可贵性,才能把快乐传染给学生,实现快乐工作,从而扎实推动教师更加爱岗敬业。

三、砥砺品质,加强老师自身道德规范的培养
每一个有着良好道德规范的老师,都具有不可抗拒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甚至会影响他一生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所以,老师自身的道德规范的正确与否,就显得犹为重要,要培养自身的道德水平,关键是言行一致。

思想上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时刻记住为人师表的重要性,行动上自律自查,乐于助人,平易近人。

多一点坦诚自然的交谈,少一点功利性的宣传;多一点面对面地交流,少一点无礼的喝斥;多一份平等的关心,少一份不公的偏心;多一点设身处地,少一鲁莽冲动,用自己切实的行动去感召学生,感化学生,用高尚的品德去教育学生,不知不觉中,你的灵魂也得到升华。

良好的师德师风,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必须经过不断的实践和艰苦的探索。

但知难行亦难,要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并非朝夕之功,全在点滴之行!这是我们一生不变的追求,这是我们一生不变的事业,只要无愧于心,也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四、尊生爱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教师要正确地看待学生,除了严格要求学生外,还要尊重、善待学生,通过一流的教学水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中职学生已经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所以对于他们的教育不应是简单地按照教师的指令去做,这样会限制、束缚学生的发展。

赞可夫指出:“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学生。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
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

”有崇高师德的教师都有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

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智慧、情感、人格的交流,对学生充满信心和期望,善于去理解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宽容学生,并且有效地、积极地引导学生的发展。

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也就会尊重教师。

现代教育应当是“爱心”教育、情感教育,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热情洋溢的教育环境,以和蔼可亲的教态、关切关怀的语言,温柔亲和的目光组织教育活动,由只提要求到多给关怀,由一味指责到千方百计让学生品尝成功。

笑着面对学生,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减少沮丧,获得成功。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在学生面前勇于承认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和工作中的错误,用爱去赢得一切学生的信赖。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4年全国师德论坛讲了三个非常重要的观点: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每一位教师在继承和发扬敬业和奉献的职业传统美德的同时,都应该在自己的学识、能力、仪表,特别是教育观念上完成自我更新。

在育人的同时,不断地“自育”,重塑21
世纪教师新形象。

总之,教师通过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只有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