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泉城》教案

《泉城》教案

《泉城》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通过对文本学习,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仔细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趵突泉的特点,并能根据学习趵突泉的方法学习第2—4自然段。

2、通过反复朗读感悟,加上恰当的想象,学习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泉水。

教学难点:
1、说说同是写泉水的流动,为什么用的词语不同。

2、能通过对文本学习,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美美地读),泉城指的是哪座城市?
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这些词语。

出示:3组词
同学们读了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很棒,你很会观察,又很会思考。

那么请同学们再自己读读上面两组和下面一组词,从词义当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这就是济南泉水形态和声音上的特点,谁来完成填空。

出示:
这些泉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听起来();有的(),听起来()。

4、济南的泉水不仅形态美,而且声音美,让人看不厌、听不够!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再次体会泉水的多而美!(注意读出对比的感觉)
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5、引读:在济南的七十二泉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趵突泉了。

(板书)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过渡:在这四大名泉中,名列七十二泉之首的是哪个泉?想不想去看一看?
2、课件出示趵突泉的图片。

3、问:看了趵突泉,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
4.这是同学们的感受,那么书上是怎么写的呢?自由读第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
(1)趵突泉的位置在哪?
(2)它有哪些特点?每个特点尝试用一个字来概括。

5、交流:
a、大——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评价:泉池真大呀!)
清——清到什么程度呢?真是清澈见底!(评价:池水真清呀!)
美——如同三堆白雪,洁白无瑕,真美!(评价:平地喷出三堆雪,这泉真美呀!)
板书:大清美
b、泉水是怎么流动呢?指导看图:泉眼是什么样的?
(抓住“冒”相机板书)。

像图中这样,泉眼里流出来的水相对多而缓,三股清泉都高出了泉池的水面,作者用了一个很形象的词——“冒”。


再看“趵”字,足旁,是跳跃的意思。

正因为泉水跳跃奔突,喷涌不止,所以人们把此泉命名为趵突泉。

相传康熙帝南巡时,在尝过它的甘甜之后,特地赐名为“天下第一泉”。

5、让我们再次来领略天下第一泉的魅力!(齐读第五自然段)
这么美的的画面,这么有名气的泉水,我们一定要把它深深地记在心里。

学生看图,同桌相互背诵。

根据图片和板书中关键字词,老师引背。

(二)、根据学习趵突泉的方法学习第2—4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趵突泉的风采,回顾游趵突泉时,我们课件同步出示:
小结学法
a、读这一自然段
b、泉的位置在哪?
c、泉的特点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俗话说:举一反三。

最好的学习莫过于掌握方法,学以致用。

请你自己根据学习趵突泉的方法学习第2—4自然段并完成填空,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1.生自学,师巡视。

2.指名交流。

A、找出三大泉所在位置。

B、品泉的特点。

(1)珍珠泉
在描写珍珠泉的这一段,写出泉水得名原因的是哪句话?(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

)古人曾用“百尺珠帘水面铺”来形容珍珠泉。

对比“趵突泉”的泉眼,珍珠泉的泉眼有什么特点?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字来描写珍珠泉泉水的流动?(涌)和趵突泉相比较,珍珠泉的泉水相对少而且急,作者就用了“涌”字。

珍珠泉还有什么特点,谁来说说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神奇)
(指名说说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的意思)还神奇在:(拎) 为什么?
体会“拎”字用的传神。

谁愿意来做做拎的动作?
你拎出来的泉水会是什么样的呢?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c、指导朗读。

评价
d、这一段写的那么美,齐读。

(2)五龙潭
①这个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泉多)
②你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的(汇注:汇合流入)这也是他得名的原因。

齐读这一小节
(3)黑虎泉
a、(插图)你看,这就是黑虎泉,泉水不断地从老虎口中喷吐而出(出示词:喷吐),感受到了泉水怎样?(很急,流势很猛)怪不得(水声喧腾、昼夜不息)(读词)你会用第一自然段学过的词说说黑虎泉的水声吗?(虎啸狮吼)
如果说珍珠泉如同秀丽的女子,拥有千姿百态的珍珠饰品,那黑虎泉就如同一个健壮的男子汉,有用不完的气力。

b、让我们一起感受黑虎泉的气势,读出黑虎泉的永不停息!
齐读。

四、指导反思。

同样是写泉水的流动,珍珠泉用的是“涌”,五龙潭用的“汇注”,黑虎泉用的“喷吐”,趵突泉用的是“冒”。

作者准确地运用了这些词语,生动地描绘出每个泉水流动的特点。

我们今后写作文中也要仔细比较,正确使用动词。

五、总结延伸。

本节课,我们随着文字领略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声喧腾和趵突泉的大、清、美。

其实,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曾说“齐多甘泉,甲于天下”,刘鹗在《老残游记》中称“家家泉水,
户户垂杨”,四大名泉只是七十二泉中的一个缩影,七十二泉的美是多姿多彩的,让我们再次来感受。

(齐读第一小节的“有的……有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