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的类型与分布C

土壤的类型与分布C

发生学系统 诊断学系统 分七级: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
属、土种、变种
土壤分类简表
土纲 冰沼土 灰化土 弱淋溶土 淋溶土 铁铝土 钙积干旱土
石膏盐层土(荒漠土) 盐成土 潮湿土
初育土
人为土
高山土
土类
灰色森林土、褐土、灰褐土、燥红土等 黄棕壤、棕壤、暗棕壤等 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等 黑钙土、栗钙土、黑垆土、棕钙土、灰 钙土等 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等 盐土、碱土等 沼泽土、草甸土、潮土、黑土等
原过程。 特点:表层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质地粘重,潜
育层呈灰蓝色或浅灰色。 分类:沼泽土、草甸土、潮土、黑土。其中,
黑土是我国肥力最高的土壤,仅见黑吉两省。 利用:治涝、盐碱
岩成土
由于岩石的性质对土壤形成趣了很大的 延缓作用使土壤较多地保持岩石的某种 特性,与环境条件不完全一致。
分类:紫色土、灰土、火山灰土等
利用:肥力较高,注意淋溶土保持,发展灌溉, 增施有机肥和绿肥。
铁铝土
分布: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环境: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季雨林
和热带雨林。 成土过程:脱硅富铝化过程明显。 特征:土壤厚,层次不明显,质地粘重,有暗
红至黄棕色的铁铝层。 分类: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 利用:重要的林木、果树、粮食作物生产基地。
石质土、粗骨土、黄绵土、风少土、紫 色土、火山灰土等 水稻土、绿洲土等
山地草甸土、亚高山国土、高山草甸土 等
冰沼土
分布:北极圈以北的北冰洋沿岸,我国 青藏高原高山地区。
环境:苔原气候区 成土过程:冰冻物理风化为主
灰化土
分布:多在北纬50以北,我国面积仅分 布在大兴安岭北端及青藏高原某些高山 地区。
土壤的类型与分布
一、主要的土壤类型 二、土壤分布的规律
土壤分类简介
土壤发生学分类
强调土壤与其它自然因素的关系,以成土因 素及其对土壤的影响为主要依据,结合成土 过程和土壤属性。
土壤诊断学分类
强调土壤本身的属性和特征,以土壤具有的 一些可直接感知、量测和分析的具体指标为 依据。
中国土壤分类简介
热带雨林
南亚热带季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寒带针叶林
苔原
经度地带性
其实质是干温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在温带、暖温带表现最明显。
森林地区淋溶土-林灌地区弱淋溶土-草原 地区的钙积土-干旱地区的荒漠土
温带土壤分布的经度地带性
落叶阔叶林 旱生森林 半湿润草原 半干旱草原 干旱草原 荒漠
成土环境:寒温带半湿润针叶林气候区。 特征:有典型的灰化过程,剖面分层明
显。 利用:我国重要林业基地,开发利用时
应避免水土流失和肥力降低。
弱淋溶土
分布: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我国分布在东北、 华北和西北。
特征:A层灰褐或褐色,B层为不明显粘化层, 一定深处有钙层。
成土过程:比淋溶土较弱的淋溶过程和比干旱 土较弱的钙化过程。
分类:主要有灰色森林土、褐土、灰褐土和燥 红土。
利用:缺水
淋溶土
分布:温带、暖温带及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地区。我国分布在辽东、山东至大巴山、长江 沿岸的广大地区。
环境:自然植被自北至南分别以针阔混交林、 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
成土过程:石灰质充分淋溶,有明显的粘化过 程。
特性:淡灰色 或暗灰色的表层和棕色淀积层。 分类:常见黄棕壤、棕壤、暗棕壤等。
色的钙积层。 分类: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棕钙土、黑
垆土等,黑垆土分布较南,其它几种逐渐干旱。
盐成土
分布: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及滨海地 带。
环境:滨海或年降水量很少,蒸发量很 大;低平地、洼地、沿海低地。
成土过程:盐化和碱化
潮湿土
分布:寒冷湿润、地势低平地区。 环境:地势低平、排水不良及地下水位较高 成土过程:有机质累积、潜育化过程、氧化还
二、土壤的分布规律
(一)水平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二)垂直地带性
热带森林土壤 --砖红壤
砖红壤景观 --热带雨林
砖红壤种植的橡胶林
赤红壤--热 带季雨林土壤
赤红壤上种植的菠萝
亚热带土壤 --红壤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下发 育,整个土 体呈红色
红壤网纹层
红壤上的柑橘林
江南红壤上的油茶林
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克服土壤瘦、酸、粘等障 碍。
钙积干旱土
分布:欧亚大陆从黑海以西向东延伸至我国东 北西部,关注也有广泛分布。我国东北至内蒙 古、宁夏、甘肃、新疆一带。
环境: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气候;草原、干 草原至荒漠草原。
成土过程:腐殖质积累与钙的积淀过程。 特点:腐殖质层灰黑色至淡棕色,下部为灰白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土壤--黄壤
红、黄壤基本在一 个气候带,黄壤带 气温略低而湿度稍 大。
羊艾茶场
我国黄壤分布很广,山地以发 展林业为主,主要造林树种有 马尾松、杉木,还可发展毛竹、 茶叶等。
黄棕壤
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下发育,森林中杂有 常绿阔叶林树种。是 黄、红壤向棕壤过渡 的类型。
南京紫金山
棕壤、暗棕壤 褐土、灰色森林土 黑垆土、黑钙土 黑垆土、栗钙土 灰钙土、棕钙土 荒漠土、荒漠土
垂直地带性
海拔高度的变化导致水热条件的重新分 配,使土壤类型和性质有规律地更替。
垂直带性的具体表现因山体的大小、纬 度、地形等因素而不同,十分复杂多样。
黄棕壤在江苏、安徽的长 江两岸分布较集中,在南 京常见。
棕壤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 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 土壤。
针阔混交林
暖温带的针阔混交林,其下常发育 棕壤。
灰化土
寒带针叶林地区的土壤, 我国大兴安岭寒温带针 叶林下的漂灰土,不是 典型的灰化土。
练习
森林与苔原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气候带
土类 成土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