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能源资源的开发习题

能源资源的开发习题

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但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16.8%、美国的28.6%。

读“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的结构(煤、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种能源分别是指( )A .石油、煤、水电、天然气B .煤、石油、水电、天然气C .天然气、石油、煤、水电D .煤、天然气、石油、水电 2.中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指( ) A .乙、b B .丁、c C .乙、d D .丙、d 3.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B .多高能耗、高产出的工业C .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较低D .工业布局不合理乙醇是一种新型的清洁燃料。

下图为柴油、汽油与乙醇成本的比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4.2005年由下列原料生产的乙醇,其成本与柴油、汽油相当的是A 、甘蔗B 、玉米C 、甜菜D 、小麦 5.2030年乙醇①可以完全替代化石燃料 ②大量使用利于减轻大气污染③生产成本因科技发展而降低 ④大规模使用会引发经济危机13--14高三总复习 地理习题总第(43 )期姓名 班级 学号命题人:辛银良 校对人:黄淼良课题:能源资源的开发2012年11月20,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专家研讨会在太原市召开。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6.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③加剧当地大气、水的污染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生物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传统生产主要以甘蔗、玉米、薯类为原料制取,目前已研发出由木质纤维素(如秸秆)炼制乙醇。

对比传统生产,新制取方式的意义不含A.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综合利用资源C.缓解“与人争粮”的矛盾 D.降低原料成本读“世界部分国家和区域生产、消费碳排放柱状图及人口数量折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9.有关我国碳排放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是由于出口产品所产生的B.消费的本国碳排放量小于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C.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通过产品出口到他国被消费10.人均消费碳排放量A.印度多于俄罗斯 B.美国最多C.金砖五国多于欧盟27国 D.日本多于美国开发利用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是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一大趋势,完成下列问题。

11.下图为2012年欧洲四个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其中最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国家是A. 甲B.乙C.丙D.丁12.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有利于A.减少灰霾天气 B.减少紫外线辐射C.消除城市热岛效应 D.消除酸雨危害13.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根据袭格效据分析,与建设“美丽中国”不符的是A.降低单位GDP能耗 B.大力发展新能源C.提高化石能源的比重 D.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14.下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斯坦福大学研究分析预测2020年年内“日平均24小时水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供应情节图”,图中A、B、C、D对应合理的是水力 核电煤炭 天然气石油 %国家 甲 乙 丙 丁 100 80 60 40 20 0A .A---风能B .B---水能C .C---太阳能D .D---地热能 下图为欧洲西部四国2012年各种能源消费结构图。

完成下面问题。

15.平均消耗每单位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的国家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6.据图可推知 A .甲国常规能源丰富 B .乙国水能蕴藏量大 C .丙国地形以平原为主D .丁国受国际油价影响最大 山西省是我国能源资源大省,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化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据此完成题。

17.我国山西煤炭资源具有良好的开采条件是因为 A.多数煤田为深厚煤层 B.水文地质条件复杂C.埋藏较深D.埋藏浅,适合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18.“坑口”电站建设的意义不包括A .减轻铁路运输压力B .改善能源工业结构C .增加经济产值D .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据报道,我国首座70千瓦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在江苏江宁建成并成功发电。

据此完成题。

19.在江苏江宁建设太阳能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①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②具有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的资金与技术 ③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④人口稠密,建太阳能电站可吸纳当地大量的下岗工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的主要优点是( ) A.清洁无污染可再生 B.投资成本低廉 C.技术先进 D.受自然条件影响小下图为“我国能源生产、消费总量与GDP 重心在经度上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21.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能源生产总量移动幅度最大,说明能源生产东西差异减小最慢B.GDP重心继续缓慢向东移动C.三个指标的重心都在向偏西移动D.1987~1991年期间,三个指标重心最为接近,说明我国东、西部已无差距22.从总体趋势来看,在东西方向上,能源消费重心走势趋向于GDP重心。

能源消费与GDP增长的耦合,说明A.我国GDP增长中能源成本较大B.我国GDP高的地区能源资源丰富C.我国能源供需地区不平衡的状况已基本解决D.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均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能源结构优化是在能源消费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

读图4“我国某城市2005年能源结构优化前后对比图”,完成题。

23.2005年该城市能源结构A.优化后,能源消费以可再生能源为主B.煤炭比重变化最大C.油产品比重增加D.电力比重上升最多24.获取相同数量的能量,产生碳排放最多的是A.煤B.油产品C.可再生能源D.电力25.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A.广东省以煤炭最小 B.福建省以煤炭最小C.江苏省以薪柴最大 D.北京市以秸秆最小26.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资料一:能源是保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物质基础。

增加能源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加强能源合作已成为各国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资料二:我国能源消费构成表(单位:%)(1)2011年初,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营,俄罗斯每年向中国输送1500万吨原油。

简述其对中、俄两国的意义。

(3分)(2)归纳1980-2009年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

(3分)(3)目前我国东北地区除引进常规能源外,也大力发展风能,简述该地区大规模发展风能的主要区位因素。

(4分)参考答案1-5BCCAB 6-10DCACB 11-15CACCD 16-20ADDBA 21-25CABAA1.B2.C3.C【解析】试题分析:1.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其开采利用的技术要求较低,成为最主要的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例最大;其次,随着生活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需求和消费量增大,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例次于煤炭;我国是多山国家,且降水集中的季风气候显著,所以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较多。

B项正确。

2.据上题分析,我国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是石油,而石油的消费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是比例最大的,所以C项正确。

3.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主要是因为技术水平的限制,才不得不采用高耗能的产业。

考点:该题考查能源利用。

4.A5.B【解析】试题分析:4.本题只是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难度较小。

由图信息可知,柴油、汽油的成本大约为0.2——0.6美元/L,2005年甘蔗、玉米、甜菜、小麦四种农作物生产乙醇时所需成本只有甘蔗在0.2——0.6美元/L之间,所以选项A正确。

5.乙醇是一种清洁新能源,大量使用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应大力推广使用,但是只能作为能源结构中的一部分,不会完全取代化石燃料;乙醇的大规模使用只能影响到一些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与经济危机的发生没有必然性。

选项B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乙醇新能源;读图识图能力。

6.D7.C【解析】试题分析:6.读图,从图中显示的生产结构看,山西省改变了过去以煤炭开采、输出为主的生产结构,对煤炭进行了深加工。

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当地的收入,④对。

我国铁路运输量约一半是运输煤炭,减少了煤炭输出,就可以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①对。

图中没有显示出煤炭产量的变化,②错。

当地产业结构改变了,并不是进行了产业转移,③错。

所以D对。

A、B、C 错。

7.从图中看,二氧化硫只是部分回收,没有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①错。

图中显示排放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这些温室气体,在当地进行煤炭深加工,会导致使温室气体排放增多,不会减缓气候变暖的趋势,②错。

图中产业部门中煤炭的深加工,焦化、炼钢等会加剧当地大气、水的污染,③对。

山西黄土高原地区,位于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煤炭。

钢铁等重工业耗水量大,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短缺,④对。

所以C对。

A、B、D错。

考点:中国区域地理,区域工业的发展。

8.A【解析】试题分析:该题注意审题,对比传统以甘蔗、玉米、薯类为原料生产乙醇,和以木质纤维素(如秸秆)炼制乙醇的区别,这种新制取方式可以综合利用资源、降低原料成本和缓解“与人争粮”的矛盾,但也会排放温室气体,所以新制取方式的意义不含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考点:该题考查清洁能源。

9.C10.B【解析】试题分析:9.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我国生产的碳排放量多于消费的碳排放量,是因为有部分生产的碳排放量随着产品的出口而出口到了其他国家被消费;我国消费的本国碳排放量高于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

所以选项C正确。

10.从图中信息可以直接判断。

美国人口总数少,而消费的碳排放量总量最多,所以人均消费碳排放量最多。

考点:该题考查世界能源消费问题。

11.C12.A【解析】试题分析:11.对比图中四个国家各种能源所占消费比重,可知丙国水电比重最大,水电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化石能源比重低,碳排放量比重低,所以最最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国家是丙国。

12.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有利于减少尾气的排放,减少灰霾天气,对紫外线辐射没有影响,会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和酸雨危,但不能根本上消除城市热岛效应和酸雨危害。

考点:该题考查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13.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的提示“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而提高化石能源的比重,将加剧温室效应,这不符合要求,降低单位GDP能耗和大力发展新能源,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