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60分)1下列关于a-自然资源、b-能源、c-矿产资源三者之间的关系图解, 正确的是2.下列能源中, 属于非可再生能源的是()①风能②生物能③天然气④核能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④3.下列属于山西煤炭资源突出特点的是A.分布范围广, 全省有60%的土地下有煤田分布B.煤种齐全, 全国十大煤种, 山西省都有分布C.煤质优良, 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低的特点D.开采条件好, 煤田多为中厚煤层, 埋藏深, 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4.下列关于山西能源基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B.全省6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C.西山煤田是世界少有、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D.大同煤田是优质动力煤产地5.下列关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煤炭资源丰富②市场广阔但交通落后③煤层气储量丰富④位置适中⑤煤炭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低的特点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6.下列关于山西煤炭资源优越开发条件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A.山西煤炭资源丰富, 是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B.山西煤炭资源煤种齐全, 全国10大煤种在山西省都有分布C.我国能源以消费煤炭为主, 对能源的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D.山西位置适中, 水陆交通都比较发达, 有利于煤炭外运读我国2000年与2007年能源消费结构图, 回答7~8题。
7.通过两图的对比, 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在减少B.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增加C.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D.洁净能源的比重在上升8.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山西能源基地的影响表现为A.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B.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C.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水平D.提高了煤炭的经济效益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
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读图, 回答9题。
9.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及趋势图中体现的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是A.固体燃料的消费比重上升B.液体、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降低C.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上升D.液体燃料的消费比重稳步上升如图所示省区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基地, 读图回答10—12题。
10.下列省区中不与该省相邻的是()A.河北省B.陕西省C.山东省D.河南省11.直接将a处煤炭运至沿海港口的铁路线是()A.神黄线B.大秦线C.京包线D.焦兖日线12.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A.水土流失、生态脆弱B.气候变暖、酸雨危害C.洪涝灾害、台风危害D.地表崎岖、土层较薄13下列铁路不属于山西省煤炭外运干线的是()A.胶济线B.大秦线C.神黄线D.焦(作)—日(照)线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 使资源大省转化为经济大省, 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据此完成14~16小题:14.利用煤炭资源加工增殖, 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不包括A.发展电力工业B.发展化学工业C.降低煤炭运输成本D.发展冶金工业15.“坑口”电站建设的意义作用不包括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C.增加经济产值D.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16.我国在山西最适宜布局有色冶金工业的条件有①煤炭储量大质量大②铝土矿储量大③接近工业基地或中心城市④交通便利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示意图, 回答17~18题。
17.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的本地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A.铜矿石B.石油C.铝土矿D.石灰石18.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的明显成效是①改善了环境质量②提高了煤炭的附加价值③使产业结构多元化④减轻了交通运输负担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9.关于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叙述, 正确的是A.从新中国成立时起, 国家就加快了对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步伐B.为了缓解交通压力, 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山西逐步形成了以铁路、水运为主, 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C.山西积极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 不仅能缓解交通压力, 也能提高经济效益D.山西从“九五”时期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山西煤炭资源丰富, 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但如何正确对待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
据此完成20~21题。
20.对山西省成为我国重要煤炭能源基地的条件, 描述正确的是A.煤炭资源丰富, 但开采条件一般B.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日增, 市场广阔C.地处我国西北地区, 交通条件较差D.煤炭资源开发资金充足, 技术先进21.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A.露天开采B.矿区道路的铺设C.井矿巷道的建设D.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 回答22~23题。
22.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A.夏季高温多雨B.城市化水平高C.水资源丰富D.重化工业基地23.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 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A.植树造林, 保持水土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C.完善交通, 建设水运网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 回答24~25题。
24.上图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A.扩大煤炭开采量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25.下列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是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②辅以公路运输建设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④大力发展炼焦业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6.山西省原煤生产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A.全国能源利用效率降低, 需求量大B.交通运输发达, 铁路网密布C.人口多, 劳动力丰富D.经济发展迅速, 市场需求量大读我国某种矿产品运输线路图, 回答27~28题。
27.关于图中矿产品输出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叙述正确的是A.石油工业向气化、液化、电化产品方向发展B.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及铝系列制品方向发展C.建材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D.化学工业向轻、薄型方向发展28.该矿产品的运输能够A.改善输入地区的环境质量B.缓解输入地区能源不足的压力C.改善输出地区的环境质量D.有利于能源的综合利用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 资源非常丰富, 但在5年前, 该地“村村点火, 处处冒烟”, 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
据此完成29~30题。
29.在资源开发初期, 当地适合发展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C.农产品加工工业D.高新技术工业30.近年来, 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
有关该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B.增大了生产规模, 延长了产业链C.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D.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二、综合题(共50分)31.读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图, 回答:(1)从图看出, 1990年山西省煤炭调出量达__________亿吨, 2001年, 电力输出突破__________亿度。
(2)山西省的火电主要输往__________地区, 输电的优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西省煤炭外运的主要通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煤炭输出港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设立的第九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也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山西省交通、矿产、主要城市分布概况图。
材料二下图为煤矸石及粉煤灰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
(1)山西省除煤炭外, 还应大力发展电力、__________、机械、化工、__________等工业部门。
(2)结合材料, 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个方面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3)根据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煤矸石和粉煤灰的综合利用产生的综合效益有哪些。
31.(1)__________, __________。
(2)__________,优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_________、_________。
(2)(3)【答案】(1)2 150(2)京津唐变输煤为输电, 提高了经济效益, 减少了能源损耗改善了能源输入地的环境质量(3)大秦铁路神黄铁路焦作—兖州—日照铁路秦皇岛港黄骅港日照港答案:(1)钢铁有色金属冶炼(2)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带, 邻近工业城市, 距离市场近。
市场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能源消费量大, 且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市场广阔。
交通方面:位置适中, 交通通达度较高, 外运条件较好。
(3)节约土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 延长产业链, 提高煤炭利用的附加值;减轻环境污染等。
答案: (1)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 工业基础好;紧邻上海等大城市;有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水、陆交通便利。
(2)20世纪90年代前受益于国际产业转移、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20世纪90年代后, 该地区经济实力增强, 技术水平较高。
(3)重视团结协作;加大科技投入, 实施产业升级改造,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信息, 积极拓宽国际市场。
(4)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不高;技术水平较难提高;排放的废弃物较多;环境方面的投资过少;污染、破坏农村的土地资源、水资源;较难形成规模效益等。
(任答三点, 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