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课堂展示课教学设计

智慧课堂展示课教学设计

“智慧课堂”展示课教学设计
学校
格尔木市第七中学
课题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师
杨精忠
学科(版本)
物理(人教版必修2)
章节
第五章第七节
学时
1
年级
高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五章的最后一节,是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的总结和综合应用,是牛顿第二定律的重要应用之一,学习它有助于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也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如万有引力与航天、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奠定基础和铺平道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演示水流星和物体在水平转台上随转台转动,逐渐增大转速,让学生观察
学生对于火车轨道及火车轮子结构不是很了解,通过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对火车轨道的结构及火车轮子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就能解释火车在轨道上行使不掉下来的原因。
让学生自主探究火车在水平轨道转弯时向心力的来源。探究不难发现,火车在水平轨道转弯时向心力来源于外轨对火车轮缘的侧向挤压
处于高一阶段的学生,其思维习惯中形象思维占的比例还比较大,科学思维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和提高;对于物理学科特定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方法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不是非常的熟练,有待进一步地培养。
教学目标
根据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物理观念
1、使学生理解建筑工程上关于修铁路、修公路、修桥梁与圆周运动的联系;
图片展示
利用同屏技术把问题发布到学生机上,学生把方案提交上传,师生共同分析
利用同屏技术将演示实验投屏到大屏上
课堂针对训练
以提问的方式利用同屏技术把练习发布到学生机上
能够快速的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的对学生做出评价
学生分析,把答案提交到教师机上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火车在水平轨道转弯速度过快会造成翻车事故,引入问题5,让学生讨论如何去改进火车轨道的结构?
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的讨论与思考,最后得到结论:可将火车外轨与内轨呈现一定的高度差,并且当火车所受重力及支持力的合力恰好提供向心力时,可以有效避免火车内外轨道受到挤压。
引入生活中的事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播放学生感兴趣视频,让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引入新课,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火车转弯,以及竖直面上的非匀速圆周运动——拱形桥和凹形桥。
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视频播放
新课教学
1、火车在轨道上行驶为什么不掉下来?展示铁轨和车轮的图片
2、 火车在水平轨道上匀速转弯时受哪些力的作用?火车转弯的向心力由谁来提供?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描述圆周运动的运动学量(如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等)和向心力;并已知道对于一般的曲线运动,尽管这时曲线各个地方的弯曲程度不一样,但在研究时只要取足够短的一小段,就可以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进行处理;并对解决生活中问题有浓厚的兴趣,但对于向心力来源,向心力由谁来提供,还比较模糊,学生常常误以为是圆周运动产生了向心力,向心力是一种特殊的力,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另外受到的力,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指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2、车转弯时,路的外侧要高于内侧,且对速度有限制;
(二)科学思维
通过向心力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体会圆周运动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三)实验探究
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3、高速行驶的火车的轮缘与铁轨挤压的后果会怎样?(播放火车翻车的视频)
4、(以提问的方式利用同屏技术把问题发布到学生机上)为了避免火车在水平轨道转弯速度过快会造成翻车事故,火车轨道应如何改造,才能解决这一实际问题?
假设你是一位从事铁路设计的工程师,你认为火车提速有必要对铁路拐弯处进行改造吗?应如何改造?
5(展示拱形桥和凹形桥图片)公路上的拱形桥是常见的,汽车过桥时,也可以看做圆周运动。那么是什么力提供汽车的向心力呢?
6、(以提问的方式利用同屏技术把问题发布到学生机上)分析汽车通过拱形桥最高点时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并让学生试着解释当汽车速度不断增大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7、(利用同屏技术将演示实验投屏到大屏上)
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找寻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创设情境、演示实验,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问题的讨论,并归纳总结出结论。过程中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活来自目标信息技术使用及分析
课前预热
播放精彩视频表演“环球飞车”
揭发学生的兴趣,
回顾旧知
学生回忆前知,圆周运动和向心力相关知识
视频播放
新课导入
在进入新课前,我会先放一段视频,这段视频中包括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圆周运动的例子如转动的摩天轮、转弯的火车、过拱桥的汽车、杂技水流星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这些物体的运动能看做圆周运动吗?以此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在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播放视频《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引入生活中的事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入生活中的事例,引出离心运动的概念
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火车翻车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提交到教师机上
观察思考
学生分析,把答案提交到教师机上
学生观察总结
采用平板上放大镜技术放大图片
视频播放
利用同屏技术把问题发布到学生机上,学生把方案提交上传,师生共同分析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一些交通事故的解释,发展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使学生明白,作为建筑施工工程师的重大责任,严谨科学态度的重要性,使学生建立学习物理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向心力的来源
教学策略与方法
由于本节课是一节生活中的应用课,所以我主要是以教师启发、引导的方式,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相结合,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表达和归纳规律。在教学手段方面,充分用“智慧课堂”的理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是ppt演示文稿、图片,视频,并用同屏技术展示演示实验的过程,使抽象的知识能够形象具体,吸引学生的注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