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蜀道难》公开课精品

《蜀道难》公开课精品


思考: 1.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句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它重复三次在结构上有什 么作用? 以形成一个主旨句贯穿始 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 一唱三叹之效。
3.诗人在诗中咏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叹蜀道之高
2、叹蜀道之险
3、叹蜀中战祸之烈
4.诗人用了哪些写法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3种)
小结
蜀道的来历 蜀道的高峻 环境凄清
山水险恶
剑阁险要 险象环生
(一)
1、“噫吁口戏……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全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 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乎”“哉”可有延长音; “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 “难于上青天”五字。
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语调读,读得轻而平缓。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 读。“上有”二句读慢些,重音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 上;“黄鹤”二句,读后稍作停顿;“百步九折”“扪参历井” 二语可重读;读末句作较长停顿。
4、“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问君”可读得亲切些,重音落在“不可攀”上,用劝 说语气读。以下四句读时放低声调,至“愁空山”徐徐 而上。然后用感喟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 顿,以示意犹未尽。 5、“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前四句读时,须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 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胡为乎来哉”不 是询问,当用降调,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6、“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 句诗有什么作用?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 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 之险,强调主 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 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一、“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艺术手法: 夸张、直抒胸臆、衬托、用典
杜甫曾说他: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阅读课文,理清全文
噫吁 (
yīxū
) 鱼凫(

) 石栈( zhàn )
猿猱( náo )巉岩( chán ) 飞湍(tuān )
砯崖(pīng )万壑( hè )膺( yīng ) 崔嵬( wé )吮血( shǔn )咨嗟( zī ) i
喧豗( huī )扪参( mén shēn )
蜀道难
唐· 李白
虎林市实验高中: 陈玉华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本诗的意境和李白飘逸 豪放的艺术风格。 2、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技巧。
李白,字 太白 , 号 青莲居士。盛唐代表 作家。是继屈原之后, 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 的 浪漫 主义诗人。 他和杜甫齐名,人 称 “ ”。他的 李杜 诗歌想象 丰富奇特 ,风格 飘逸豪放 。
蜀道之难: 1、环境凄清 2、山水险恶
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蜀道之难: 1、蜀道的来历 2、蜀道的高峻
四川有“四绝”
九寨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剑门之险。
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常咨嗟!” 艺术手法: 互文
蜀道之难: 1、剑阁险要 2、杀人惨景
使……凋谢,使动用法
使……滚动,使动用法 向西,名作状
拓展延伸
讨论: 诗人一唱三叹,叹蜀道之难行,除了劝谏友 人之外,还有没有弦外之音?
人生之难, 仕途之难。
送李余及第归蜀 姚合 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 子今称意行,所历安觉危。
欧阳修云:
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 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 落笔生云烟。
1、从历史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 ①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 不与秦塞通人烟 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②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 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 道的艰难
2、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3、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 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布置作业
赏析“讲义”中的《将进酒》、《行路 难》两首诗,分析诗人的浪漫主义艺术 风格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诗人运用奇特而又丰富的想象、点面结合、神话传说、 反衬、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夸张、比喻等手法来表现。
1、“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 2、“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 3、“六龙回日”“扪参历井”是诗人的想象。
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贯穿全文。
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日 上下对举 虚实结合 万仞深渊,急浪回旋 黄鹤不得过 反衬、夸张 猿猱愁攀援 青泥岭山路九曲,行旅艰难 细节描写 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4、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
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怎样的气 氛?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使人闻
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 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5.你觉得李白写此诗仅是为了表 现蜀道之难吗?你是如何理解这 首诗的创作主旨?
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 和对怀才不遇的愤懑。
1.表达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表达对国事的深切忧虑和关切。
3.表达入蜀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
6.指出词类活用
猿猱欲度愁攀援 为……发愁,以动用法
使人听此凋朱颜
砯崖转石万壑雷 侧身西望长咨嗟
5、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 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 惊险的气氛。
6、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剑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 化为狼与豺 杀人如麻 这一段包括哪些内容?联系时代背景说说 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 不乏其人。从而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化用张载的语 句,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发生。揭露蜀中豺狼的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既写猛兽,又影射政治凶煞, 一语双关。唐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 作者这样写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表明国事的 忧虑与关切。
峥嵘( zhēng róng )
蜀道北起陕西汉 中宁强县,南到四川 成都,全长450公里, 入川经广元、剑阁、 梓潼、绵阳、德阳等 地。沿线地势险要, 山峦叠翠,风光峻丽, 关隘众多,代李白 有“蜀道难,难于上 青天”的形容。
剑门关,是蜀 道上最重要的关隘。 这里山脉东西横亘 百余公里,72峰绵 延起伏,形若利剑, 直插霄汉。连山绝 险,独路如门,素 有“剑门天下雄” 之说。
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 读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
7、“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前两句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 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 劝说语气读后两句。
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 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 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 音,以发人深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