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数学期末练习题

初三数学期末练习题

第一学期初三期末练习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分,每小题 2 分)1.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的座席数是 91000 个,这个 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A. 0.91105 B. 91103 C. 9.1104 D. 9.11032.若将抛物线 y = - 1 x2 先向左平移 3 个单位,再向下平移 2 个单 2位,得到新的抛物线,则新抛物线的表达式是A. y 1 (x 3)2 2 2B. y 1 (x 3)2 2 2C. y (x 3)2 2D. y 1 (x 3)2 2 23.在 RtΔABC 中,∠C=900,sinA= 3 , cosB 的值为 5A. 3 5B. 4 5C. 3 4D. 4 34. 如图,在△ABC 中,点 D,E 分别为边 AB,AC 上的点,且 DE∥BC,若 AD=4,BD=8,AE=2,则 CE 的长为A.2B.4ADEC.6D.8AOBC第 4 题图C B第 5 题图5. 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BOC=110°,则 A 的大小为()A.70°B.50°C.55°D.65°6. 网球单打比赛场地宽度为 8 米,长度在球网的两侧各为 12 米,球网高度为 0.9 米(如图 AB 的高度).中网比赛中,某运动员退 出场地在距球网 14 米的 D 点处接球,设计打出直.线.穿越球,使球落在对方底线上 C 处,用刁钻的落点牵制对方.在这次进攻过程中,为保证战术成功,该运动员击球点高度至少为 ( )AC12米BED14米A. 1.65 米第 6 题图 B. 1.75 米C.1.85 米D. 1.95 米7. 某校科技实践社团制作实践设备,小明的操作过程如下:①小明取出老师提供的圆形细铁环,先通过在圆一章中学到的知识找到圆心 O,再任意找出圆 O 的一条直径标记为 AB(如图 1),测量出 AB=8 分米;②将圆环进行翻折使点 B 落在圆心 O 的位置,翻折部分的圆环和未翻折的圆环产生交点分别标记为 C、D(如图 2);③用一细橡胶棒连接 C、D 两点(如图 3);④计算出橡胶棒 CD 的长度.AAAOOCDB第7题第7题小明计算图橡1胶棒 CD 的长度图为2 ( )OCD第7题 图3A.2 2 分米 B.2 3 分米 C.3 2 分米 D. 4 3 分米8.如右图,在 Rt △ ACB 中, C 90 , A 60 , AB 8 .点 P是 AB 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 P 作 PD ⊥ AB 交直角边于点 D ,设 AP 为 x ,△ APD的面积为 y ,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 y 与 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Cyyy8332323O 4 8x O 2 8x O 2A.B.二、填空题(本题共 16 分,每小题 2 分)A y238x O 2C.B8xD.9.分解因式: x3 6x2 9x =_________.10.若△ABC∽△DEF,且对应边 BC 与 EF 的比为 1∶3,则△ABC与△DEF 的面积比等于.11. 有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象限内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值增大而减小,这个函数的表达式可能是(写出一个即可):.12.抛物线 y 2(x 1)2 3 的顶点坐标是.13.把二次函数 y=x2-6x+3 化成 y=a(x-h)2+k 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__. 14. 数学实践课上,同学们分组测量教学楼前国旗杆的高度.小泽同学所在的组先设计了测量方案,然后开始测量了.他们全组 分成两个测量队,分别负责室内测量和室外测量(如图).室 内测量组来到教室内窗台旁,在 E 点处测得旗杆顶部 A 的仰 角 α 为 45°,旗杆底部 B 的俯角 β 为 60°. 室外测量组测得 BF的长度为 5 米.则旗杆 AB=______米.A EαβFB第 14 题图第 15 题图15.在学校的花园里有一如图所示的花坛,如图,△ABC 中,∠C=90°,CA=CB=2.分别以 A、B、C 为圆心,以 为半 1 AC 径画弧,三条弧与边 2AB 围成的阴影部分种植草皮.草皮种植面积为米 2.16. 阅读下面材料: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利用尺规作图完成下面问题:已知:△OAB. OAB小明的作法如下:求作:⊙O,并与△OAB 的边 AB 相切.如图,①取线段 OB 的中点 M;以 M 为圆心,MO 为半径作⊙M,与边 AB 交于点 C;O②以 O 为圆心,OC 为半径作⊙O;所以,⊙O 就是所求作的圆.ACM B请 回 答:这样做的依据是.三、解答题(本题共 68 分,第 19 题 6 分,第 21 题 6 分,第 26-28题每小题 7 分,其余每小题 5 分) 17.计算: 1 2012 1 tan60 12 03.18.如图,在△ABC 中,D 为 AC 边上一点,BC=4,AC=8,CD=2.A求证:△BCD∽△ACB.DBC19. 如图,在△ ABC 中,tanA= 2 ,∠B=45°,AB=12. 求 BC 的长.3CAB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直线 y x 3 与双曲线 y k 相交 x于点 A(m,2). (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画出直线和双曲线的示意图; (3)若 P 是坐标轴上一点,且满足 PA=OA,直接写出点 P 的坐标.y4 3 2 1–4 –3 –2 –1 O –1 –2 –3 –41 2 3 4x21.一个二次函数图象上部分点的横坐标 x,纵坐标 y 的对应值如下表:x … 5 4 3 2 1 0 1 2 …y … 705494a0…222(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求 a 的值;(3)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4)根据图象,写出当 y>0 时,x 的取值范围.22. 如图,已知 AB 是⊙O 的直径,点 M 在 BA 的延长线上,MD切⊙O 于点 D,过点 B 作 BN⊥MD,交 MD 的延长线于点 C,连接 AD 并延长,交 BN 于点 N. (1)求证:AB=BN(2)若⊙O半径的长为3,cosB=2 5,求MA的长.MAO BD CN23.已知如图,点 E 在 ABCD 的边 BC 的延长线上,联结 AE 交 DC 边于点 F, (1)求证:AB.BC=DF.BE (2)设联结 BD 交 AE 于点 O,求证:OA2=OE.OF(3) 若点 F 为 CD 的三等分点,求 EF 的值. EAADFBCE24.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BD 是一条对角线,∠DBC=30°,∠DBA=45°,∠C=70°.若 DC=a,AB=b, 请写出求 tan ∠ADB(用含 a、b 的字母表示)的思路.(不.用.写.出.计.算.结.果.)CDBA25.如图,P 是 所对弦 AB 上一动点,过点 P 作 PM⊥AB 交 于 点 M,连接 MB,过点 P 作 PN⊥MB 于点 N。

已知 AB=6cm, 设 A,P 两点间的距离为 x cm,P,N 两点间的距离为 y cm.(当 点 P 与点 A 或点 B 重合时,y 的值为 0)小东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 y 随自变量 x 的变化而变化 的规律进行探究.下面是小东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 x 与 y 的几组值,如下表:x/cm 0123456y/cm 02.0 2.3 2.1(说明:补全表格时相关数据保留一位小数)0.9 0(2)建立直角坐标系,描出以补全后的表中各对应值为坐标 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像;(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像,解决问题: 当△ PAN 为等腰三角形时,AP 的长度约为cm.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直线 l : y 2x n 与抛物线y mx 2 4mx 2m 3相交于点 A( 2 ,7). (1)求 m、n 的值; (2)过点 A 作 AD∥x 轴交抛物线于点 B,设抛物线与 x 轴交于 D、 C 两点,求△BCD 的面积; (3)点 E(t,0)为 x 轴上一个动点,过点 E 作平行于 y 轴的直线与直线 l 和抛物线分别相较于点 P、Q,求点 P 在点 Q 上方时 PQ的最大值.27.在等腰直角△ ABC 中,∠ACB=90°,P 是线段 BC 上一动点 (与点 B,C 不重合),连接 AP,延长 BC 至点 Q,使得 CQ=CP, 过点 Q 作 QH⊥AP 于点 H,交 AB 于点 M. (1)若∠PAC=α,求∠AMQ 的大小(用含有 α 的式子表示); (2)用等式表示线段 MB 与 PQ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