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学案(一)实验部分一、常用的仪器1、试管2、烧杯3、锥形瓶4、集气瓶5、漏斗6、胶头滴管用于移取和滴加液体7、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是一种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克。
注意:称量物放在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盘,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中称量。
9、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以下,形成“液封”,(防止)10、分液漏斗:用来制取气体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11、酒精灯:①使用前先检查灯心,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②也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以免失火)③酒精灯的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后集中加热。
④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⑤实验结束时,应用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决不能用嘴吹灭(否则可能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⑥万一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或扑盖。
二、基本操作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的气味,不得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固体只要。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5、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夹取(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6、液体药品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在仪器的正上方,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
(2)取用较多量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注意:把瓶塞在桌上,向着手心(防止)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3)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A、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B、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保持水平。
俯视读数,仰视读数。
6、物质的加热: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A:给液体加热主要使用、;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一般与桌面成角,先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时切不可B: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防止产生的)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注意: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
烧得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三、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
四、仪器的连接五、常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A:使用酒精灯时,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烧,应立即用。
B:酸液不慎洒在桌上或皮肤上应用溶液冲洗。
C:碱溶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醋酸冲洗,不慎洒在皮肤上应用溶液冲洗。
D:若浓硫酸不慎洒在皮肤上千万不能先用大量水冲洗。
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后用手掌紧物捂器壁(现象:管口有气泡冒出,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七、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指;“二纸”指①②;“三靠”指①②③八、活动探究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2、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小结: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和而吸入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3、分子运动P50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以探究微粒的运动。
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有。
(2)实验Ⅱ(如上图中甲所示):烧杯A中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上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
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九、设计实验(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1、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沼气或天然气、纸张、酒精)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2、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3、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极易溶于水?4、设计实验证明汽水(雪碧、可乐等碳酸饮料)中含二氧化碳?4、设计实验证明鸡蛋壳(贝壳、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十、几种无色气体的鉴别方法:CO2的鉴别:1.鉴定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否是CO2的方法:将该气体通入中,观察现象。
2.检验某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物中是否有CO2生成的方法:可用内壁附有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3.检验某些液态或固态物质燃烧是否生成CO2的方法是:可向燃烧后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观察现象。
CO的鉴别:点燃被检验的气体,若火焰为色,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没有出现,再迅速倒转烧杯,加入少量,变,证明被检气体是CO。
也可将其通入灼热的CuO:H2的鉴别:点燃被检验的气体,若火焰为色,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出现,再迅速倒转烧杯,加入少量,变,证明被检气体是H2。
CH4的检验:点燃被检验的气体,若火焰为色,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出现,再迅速倒转烧杯,加入少量,变,证明被检气体是CH4。
O2的检验:N2的检验:(二)三大气体的性质、制取、收集和用途(氧气)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化学性质:(1)化学性质,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及反应的原理:(1)高锰酸钾(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3、实验装置装置C4、收集方法:因为可采用收集氧气;因为可采用收集氧气(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6、检验方法:,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2)停止反应时,应先撤,后移(防止(3)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9、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属于变化)10、氧气的用途:、(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C是还原剂)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及原理:用和反应原理:2) 装置的选择与设计:看书P111设计依据:A、发生装置:根据、来选择①固体+固体→气体(需要加热)②固体+ 液体→气体(不需要加热)③固体+ 液体→气体(需要加热B、收集装置:根据、来选择排空气法:①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②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排水法(溶于水、水发生反应)3)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固体+ 液体→气体(不需要加热)气体收集方法:因为可采用收集二氧化碳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5)操作步骤:①按实验要求装配好仪器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加入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④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并控制反应的速率⑤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生成的气体⑥收集气体并验满。
6)注意事项;①不能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漏斗处逸出。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在液面以下才能达到密封的效果。
②锥形瓶可以用大试管、广口瓶等玻璃仪器代替。
③不能用浓盐酸或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因为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使得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而不纯。
而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并附着在碳酸钙表面,使得稀硫酸和碳酸钙不能充分反应。
4、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5、用途:1)灭火(因为灭火器原理:)2)干冰用于和 3)作气体的6、二氧化碳过多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导致。
(氢气)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点燃前,要验纯(方法)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2)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C、CO)(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H2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和原理:2)制氢气的发生装置:固体+ 液体→气体(不需要加热)3)气体收集方法:因为可采用收集氢气,因为可采用收集氢气(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4、氢能源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三)空气、水、碳及碳的化合物(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②同时,冷却后,水面上升约 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 ,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 为78%、 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属于 。
3、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 、 、 ,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3、氧气的用途:供给 和4、氮气性质及用途:P24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P256、保护空气:1)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 ; ; 2)保护空气的措施: ; ; (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