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2006乳酸链球菌素(Nisin)是世界上公认安全的防腐剂,是一种由微生物代谢所产生的具有很强杀菌作用的天然代谢产物。
乳酸链球菌素本身具有许多优良性质:首先,容易被人体消化道中的一些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所降解,不会在体内蓄积而引起不良反应,并且对食品的色、香、味等无不良影响[1-2]。
使用它还可以降低杀菌温度,减少热处理时间,因此能改进食品的营养价值、风味、结构、颜色等性状,同时还可节省能耗。
Nisin本身具有热稳定性,并耐酸、耐低温贮藏,Nisin作为一种理想的天然防腐剂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乳酸链球菌素的研究现状1.1乳酸链球菌素的分子结构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分子式为C143H228N42O37S7,含有34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3510Da。
Nisin在天然状态下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为NisinA和NisinZ[3],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氨基酸顺序中第27位氨基酸不同,在NisinA中是组氨酸,在NisinZ中是天冬氨酸,在其基因结构上的第148位脱氧核苷酸不同是造成差别的根本原因。
一般而言,在同样浓度下,NisinZ的溶解度和抑菌能力比NisinA要强。
1.2乳酸链球菌素的性质1.2.1物理和化学性质Nisin的溶解性、稳定性都与溶液的pH值密切相关。
Nisin的溶解度随pH值的下降而提高,pH值2.5时溶解度为12%,pH值为5.0时下降到4%,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几乎不溶解[4]。
实验结果表明,Nisin在酸性条件下极为稳定,pH2.0条件下可耐受高温处理(121℃,15min),而无活力损失,而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即发生失活。
1.2.2生物学特性当α-胰蛋白酶、胰酶制剂和枯草杆菌肽作用Nisin后,会使其失去活性,但羧肽酶A、羧肽酶E、肠肽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Nisin无作用。
Hurst报道,Nisin对α-凝乳蛋白酶、胰酶、李红,赵春燕*(沈阳农业大学,沈阳110161)摘要:乳酸链球菌素是某些乳链球菌产生的一种多肽物质,是一种高效、无毒副作用的天然生物防腐剂。
综述了乳酸链球菌素的研究开发与生产应用进展。
关键词:乳酸链球菌素;防腐剂;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TS20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989(2006)01-0075-04ResearchanddevelopmentofnisinLIHong,ZHAOChun-yan(Sheny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henyang110161)Abstract:NisinisanantibacterialmultipeptideproducedbycertainstrainofLactococcuslactis.Itisahigh-effi-ciencyandnopoisonouseffectnaturalbiopreservative.Thispapercomprehensivedescribedresearchexploita-tionandprogressaboutproduceandappliesofnisin.Keywords:nisin;preservative;researchandprogress乳酸链球菌素的研究进展收稿日期:2005-07-30*通讯作者基金项目:沈阳农业大学青年教师科技基金(2003)项目。
作者简介:李红(1979-),女,辽宁铁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微生物资源。
75No.1.2006消化酶、唾液酶等很敏感,但对粗制凝乳酶、脂酶、淀粉酶不敏感,在酸性条件下,100℃、10min对链酶蛋白酶不敏感[5]。
1.3乳酸链球菌素的抑菌谱Nisin能抑制大部分革兰阳性菌及其芽孢的生长和繁殖,如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以及梭状芽孢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的细菌,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肉毒杆菌作用明显[6]。
在一定条件下,如冷冻、加热、降低pH值、EDTA处理等,乳酸链球菌素亦可抑制一些革兰阴性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假单胞菌等的生长。
1.4乳酸链球菌素的抑菌机理Nisin的抑菌机理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并不断取得突破。
其抑菌作用主要是杀菌,而非抑菌或溶菌。
Nisin对营养细胞的作用主要是在细胞膜上,它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等的生物合成,使细胞膜和磷脂化合物的合成受阻,导致细胞内物质外泄,引起细胞裂解[7]。
1.5Nisin合成的遗传学研究编码Nisin的遗传密码的确切位置有两种理论,一种认为它与质粒连锁,另一种则认为是在染色体上。
支持前一种观点的主要证据有:1947年,Kozak研究产Nisin菌株的突变现象时发现,若先以原黄素或溴乙啶诱变并进行高温处理,再以NTG进行诱变,未检测到回复突变株。
并据此推测Nisin基因可能位于质粒上。
进一步研究发现,Nisin的产生与一个17.5MDa的质粒有关。
1991年,Kaletta和Entian从乳酸链球菌素6F3的质粒中成功克隆到了编码Nisin的结构基因。
但是,另一些研究者认为Nisin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有实验证明一些产Nisin的菌株并不存在质粒[8]。
对Nisin基因定位的研究最近取得的一些突破性进展,一些研究者根据对染色体的缺失与杂交实验提出Nisin结构基因与染色体上的一个可接合转移的转座子有关。
Horn等人则提出Nisin基因存在于一个70kb大小的转座子Tn5301中,同时另一些研究者的工作也证实了这个转座子的存在,且发现Nisin基因座是不稳定的。
这些发现可能提示我们Nisin基因位于一个可转座于质粒和染色体上的转座子中,在不同的菌株中,Nisin基因的位置不一定相同[9]。
1988年,Nisin基因首次被克隆出来。
不同于大部分的多肽类抗生素,Nisin前体蛋白是由核糖体合成,经过一系列包括脱水、硫环形成等复杂的翻译后加工过程,最终形成有活性的成熟Nisin分子[10]。
对Nisin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将使我们有可能定向改变Nisin的溶解度、稳定性、抑菌范围等,对于Nisin的应用前景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Nisin生产与应用研究进展2.1Nisin产生菌的筛选目前主要是利用Nisin产生菌中nip+nisrsuc+紧密连锁的原理,在添加乳链菌肽、蔗糖及溴甲酚紫的选择培养基上,从牛奶样品中定向筛选Nisin产生菌[11]。
也有通过检测在BCP-CaCO3培养基中溶钙圈大小而间接选择Nisin生产菌方法的报道。
2.2Nisin的发酵生产在Nisin的生产中,主要是以乳链球菌和乳酸乳球菌作为生产菌,通过诱变方法获得高产菌株,并通过改变培养基配方以进一步提高产量。
其中,对培养基配方的研究进行的较为活跃。
一方面,可以扩大Nisin应用,另一方面,对营养与产量关系的研究有助于了解Nisin生物合成的途径和调控方式[12]。
2.3发酵产物的提取工艺2.3.1有机溶剂法利用正丙醇作为主要的溶剂,因此也称正丙醇法。
它利用正丙醇、丙酮、乙酸等有机溶剂沉淀Nisin,利用KH2PO4等进行盐析[13],反复沉淀、溶解的过程,是一种经典方法,但其缺点是回收率低,回收产物活性低。
1960年Hawley等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提取Nisin。
该法是先向发酵液中加入0.1%Tween-80,然后从发酵液底部鼓气使产生大量的气泡,Nisin本身具有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因而伴随泡沫被鼓出,收集并破碎泡沫后,用丙酮沉淀,最后将沉淀干燥测活,比活仅为1.4×106IU/g。
与正丙醇法相比鼓气吹泡法较容易形成规模化生产,操作简单,试剂消耗量少,但产品纯度低,回收率也不理想。
2.3.2吸附法随着对乳链菌肽分子性质的研究,科研工作者发现产Nisin的乳酸菌对Nisin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14]。
1971年Bailey等利用Nisin与菌体吸附特性先回收菌体,然后再获取Nisin提取液,再将其经过柱层析纯化Nisin。
1992年Yang等对菌体吸附法的吸附及解吸附条件作了进一步研究[15],发现如果对吸附及解吸附选择合适的pH,无需破碎菌体就可大量提取回收Nisin。
其结果是最佳吸附pH为6.5,而解吸附最佳pH为2.5。
1996年Jason等通过对Nisin与菌体吸附的深入研究,大胆地提出了一种设想,就是利用菌体对Nisin在高pH吸附、低pH解吸附的特性,构建一种固定化细胞柱,将含Nisin的粗品通过固定化细胞,Nisin就被吸附从而达到分离浓缩的目的。
另一种吸附法是应用一些吸附剂在合适条件下No.1.2006使其与Nisin吸附以达到提取纯化的目的。
吸附剂包括硅酸、二氧化钛、硅化合物(硅酸钙、二氧化硅、硅藻土等)。
2.3.3柱层析法现在应用于分离纯化Nisin的介质较多,并且均可达到纯化的目的,但是由于所选前处理的方法不同,使得需要过柱的数目也不同[16]。
1995年我国山东大学刘稳等应用中空纤维超滤、非极性大孔网状吸附树脂XAD-2层析、CM-SephadexC-25层析和SephadexC-50分子筛层析等步骤纯化Nisin,分析其纯度不低于95%,比活为2.6×107IU/g,总回收率为20.6%。
1995年Rod-riguez等采用Sepharose介质纯化Nisin,该法的预处理是用(NH4)2SO4沉淀浓缩Nisin,然后依次通过Sp-Sepharose柱层析、Octyl-SepharoseCl-4B柱层析及PepRpcHR5/5C2/C18反向柱层析等步骤纯化Nisin[17]。
1996年陈秀珠等应用正丙醇提取法将Nisin浓缩后再用CM-SephadexC-25层析一步纯化了Nisin,其比活为3.99×107IU/g,回收率41.7%。
1997年Suarez等又将一种传统的层析方法—免疫亲和层析应用分离纯化Nisin并且获得了成功[18]。
该法是用AD10杂交瘤细胞制备Nisin的单克隆抗体,并将其通过N-羟基琥珀酸亚胺葡聚糖柱,在一定条件下抗体与葡聚糖偶联,然后将Nisin发酵液除菌后进行柱层析。
最终活性回收率可达72.7%,应用ReRpcHR5/5C2/C18反向柱层析鉴定其纯度与Nisin标准品接近。
这种利用抗体-抗原特异吸附性所设计的免疫亲和层析法纯化Nisin不仅操作过程简单,而且速度快,特异性好,重复性强。
但其缺点是Nisin的单克隆抗体较难获得。
2.4发酵产物的效价检测Nisin可以抑制G+菌的生长,可用微球菌作检测菌,测量其抑菌圈直径。
Nisin在中性溶液中的溶解度远小于其在酸性溶液中的溶解度,这样使得它在琼脂平板中扩散受影响。
虽有一些方法,如用还原酶活性抑制剂、测定牛奶中酸产物的量、或测定OD值(比浊法)等可以作为衡量Nisin量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