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识
课程代码:6012101
课程名称:《艺术欣赏》
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
总学时:28
学分:1分
适用对象:环境艺术设计
执笔人:周子良
制定日期:2012年7月6日
二、课程性质
《艺术欣赏》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技术课程之一,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基础教学平台。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基础课。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发展历史,提高学生对古代和现代东西方美术的鉴赏能力。
研究各个时期艺术作品的风格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敏感和艺术修养,培养创新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及艺术个性表现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想
1.本门课程是在原有对艺术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的角度了解美术与设计作品风格特征及发展脉络,理性地掌握风格设计的基本规律,以期指导设计创作的实际应用,增强设计创作的理性认知成分,使得应用设计更具专业特点,更有针对性。
使得作品更具设计的学院化风格化。
2. 在课程教学中始终贯穿与突出设计主线,学生灵活掌握设计风格的发展演变。
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美术与设计作品的理解,强化学生的设计技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抽象概括和理性认知能力。
四、课程设计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美术与设计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使学生逐步入门,通过学习美术与设计作品内容,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功能与形式、空间与形态的基本问题。
通过建筑初步课程的的学习,使学生对美术与设计作品的的基本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对美术与设计作品的的基本表现技法能够了解,对以后的建筑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掌握美术与设计作品的的基本构成要素。
2. 了解中、西古典美术与设计作品的基础知识。
3. 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功能与形式、空间与形态的基本问题。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养学生对艺术视觉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2.进行案列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意识的培养。
(三) 素质教育目标:
1.有创造思维、艺术个性、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及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五、课程内容及情境设计
根据工作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使学生掌握《艺术欣赏》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其构成形式、构成过程以及方法,并利用实例分析学习让学生了解其设计法则,达到独立完成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了五个学习情景,教学组织表如下:
课程内容及情境设计一览表
六、教学实施建议 1.教学组织
本课程所有学时在多媒体教室和专业实训室中完成,实现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每次课程前统一布置题目、讲解题目。
2.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使用传统的讲授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拓展。
将传统和板书和多媒体教学
,现场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可以更多的直观展示和课程相关的图片、录像,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学习的内容。
并且信息量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比非常的大,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3.学习重点和难点及课时分配
七、课程考核建议 1.期末考核及方式说明
本课程是环艺设计专业的一门职业限选课程,该课程教学主要突出理论转化为技能的培养。
主要的考核形式有:个人作品和学习情况考查、以项目分小组进行考核、平时考查、作品竞赛、学期考核等。
2.课程成绩形成(比例分配)
平时成绩60%,考试40%。
八、教学资源要求
1.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室等设施。
2.教材:
《艺术与设计赏析》作者:薛保华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