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古文复习重点

医古文复习重点

医古文复习重点《扁鹊传》语言分析古今字閒——間(间)藏——脏畜——蓄文——纹见——现反——返厉——励齐——剂要——腰县——悬通假字勃——渤而——尔穰——禳蹷——厥案——按输——腧诀——决爪____抓幕___膜荒——肓郗——隙服——愊汤——烫蚤___早伎——技嗽——潄故——固所——许异体字脈——脉——睫鍼——针——煮脋——胁——俯词类活用名词活用如动词1,简子疾,五日不知人;2,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3,太子病血气不时。

形容词活用如动词1,先生得无诞之乎2,闻贵妇人形容词活用如名词1,使圣人预知微2,轻身重财,二不治也使动用法1,臣能生之2,而欲生之3,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4,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意动用法1,扁鹊独奇之2,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宾语前置1,血脉治也,而何怪?2,何以言太子可生也?定语后置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固定结构先生得无诞之乎?4.特殊语序①而何怪(宾语前置)返回②太子何病(宾语前置) 返回③何以言太子可生也(宾语前置,“何”作“以”的宾语)返回④是以阳缓而阴急(宾语前置,“是”作介词“以”的宾语)返回⑤问中庶子喜方者(定语后置,“喜方者”为“中庶子”的定语)返回《华佗传》重点归纳通假字1.昕卒头眩堕车。

(卒,通“猝”,突然。

)2.下利先常啼。

(利,通“痢”,泄泻。

)3.故当死。

(故,通“固”,一定。

)4.何忍无急去药。

(去,通“弆”,储藏。

)5.考竟佗。

(考,通“拷”,拷打。

)古今字1.县车边。

(县,同“悬”,悬挂。

)2.数乞期不反。

(反,同“返”,返回)3.佗针鬲。

(鬲,同“膈”,膈腧穴。

)4.病亦行差。

(差,同“瘥”,好转。

)5.苦四支烦。

(支,同“肢”。

)6.君有急病见于面。

(见,同“现”,显现。

)异体字1.旉——敷2.煖——暖3.虵——蛇4.臃——痈5.輓——挽6.猨——猿7.黏——粘8.瞋——嗔同义词归纳患(病):苦头风、病咽塞、所患寻差···病重:得病笃重、仓舒病困、病甚····病愈:辄愈、应除、行差、平復、明旦并起、一年便健、皆瘳时间短:应除、须臾、行差、即愈、卒可得寐、无何弃去、所患寻差、斯须、食顷、立吐虵、随手而差、已故到谯大约:三升许虫、长可尺所···多次:累书咱、数乞期··将要:年且百岁、我欲死、病亦行差···全都:皆不就、俱头痛、明旦并起、尽服之、凡医咸言·····到……去:共止、共候佗、诣佗视脉、往省之、欲造佗、已故到谯词义辨析┌当引某许。

(处所)许─│└吐出三升许虫。

(左右)┌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

(因此)此脉故事有胎(先前的)│若不得此药,故当死。

(通“固”,一定)故─││已故到谯。

(特意地)│但服汤二旬而复故。

(先前的健康)《扁鹊传》└桓侯使人问其故。

(缘故)《扁鹊传》┌从取三升饮之。

(向)│咳之所吐,非从肺来也。

(自)从─││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

(跟随)└阿从其言,寿百余岁。

(听从)┌所苦正同。

(指示代词,……的病)所─│长可尺所。

(左右)└使人手摸知所在。

(……的地方)词语活用1.便饮其麻沸散。

(饮,使动,让……喝)2.缝腹膏摩。

(膏,名词作状语,用膏药。

)3.使人手摸知所在。

(手,名词作状语,用手。

)4.家人车载欲往就医。

(车,名词作状语,用车。

)5.太祖累书呼。

(书,名词作状语,用书信。

)6.熊颈鸱顾。

(熊、鸱,名词作状语,象熊一样,象鸱一样。

)7.佗脉之。

(脉,为动,为……切脉。

)8.佗针鬲。

(针,名词作动词,扎。

)9.此可以活人。

(活,使动,使……活。

)10.轻体。

(轻,使动,使……轻。

)11.佗久远家思归。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12.又敕郡县发遣。

(敕,名词作动词,命令。

)《丹溪翁传》通假字班班可纪。

“纪”通“记”。

辟如滴水之器。

“辟”通“譬”。

葆精毓神。

“葆”通“保”。

激贪而厉俗。

“厉”通“励”词义辨析益:益闻道德性命之说。

(逐渐)翁之医益闻。

(更加)直谅多闻之益友。

(有益)闻:闻翁言。

(听到)翁之医益闻。

(著名)声闻顿著。

(名声)遇:皆无所遇。

(遇到)罗遇翁亦甚欢。

(接待)良:良验。

(确实)翁简慤贞良。

(善良)彼,良医也。

(好的)《秦医缓和》少:又可以医师少之哉。

(轻视)少长,从乡先生治经。

(稍微)则:翁之卓卓如是,则医特一事而已。

(那么)学者多诵习而取则焉。

(法则)然于诸家方论,则靡所不通。

(却)治:从乡先生治经。

(研读)遂治装出游。

(整理)即命治人参膏。

(调治)翁为直陈治道。

(治理)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正常,安定)操古方以治今病。

(治疗)国中治穰过于众事。

(举行)《扁鹊传》焉:一于医致力焉。

(于此,兼词)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

(……的样子)庶使后之君子得以互考焉。

(语气词)前人作法,后人因焉。

(代词,之)一:一贫妇寡居病癞。

(一位)至于一语一默。

(或者)一于医致力焉。

(专心)一断于经。

(完全)特殊语序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

(定语后置,定语:泥陈裴之学者)诸医之笑且排者。

(定语后置。

定语:笑且排者。

)窃录其医之可传者。

(定语后置。

定语:可传者去本而末是务。

(宾语前置。

宾语:末)翁穷昼夜是习。

(宾语前置。

宾语:是)词语活用1. 日记千言。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2. 不能以起之。

(起:使动,使……痊愈)3. 罗乃进之。

(进:使动,使……进)4. 遂北面再拜以谒。

(北面:名词作状语,向着北面)5. 盖得之病后酒且内。

(酒:名词作动词,喝酒)6. 仍用防风通圣饮之。

(饮:使动,使……喝)7. 皱其皮。

(皱:使动,使……收缩)8. 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

(声、影:名词作状语,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9. 时其节宣以忠养之。

(时:使动,使……适时)10. 足以激贪而厉俗。

(激、厉:使动,使……激发,使……劝勉)11. 非其友不友。

(友:名词作动词,交友)12. 始皆心服口誉。

(心、口:名词作状语,在心里,在口里)《伤寒论》序重点提示1.通假字①卒----猝卒然遭邪风之气。

②栗----慄而方震栗。

③撰-----选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④平----辨并平脉辨证。

⑤俞-----腧经络府俞。

2.古今字①藏------脏以有五藏②府___腑经络府俞。

③知---智知之次也。

3.异体字①歎:叹未嘗不慨然歎其才秀也。

②惷:蠢惷若游魂。

③髣:仿九候曾无髣髴。

④髴:佛九候曾无髣髴。

(三)语法1.实词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轻:轻视。

若是轻生。

(2)使动用法①华:使……华丽。

华其外而悴其内。

②悴:使……憔悴。

华其外而悴其内。

(3)为动用法①感:为……感叹。

感往昔之沦丧。

②伤:为……悲伤。

伤横夭之莫救。

2.特殊语序(1)宾语前置①惟名利是务。

②毛将安附焉?③彼何荣势之云哉?④未之闻也。

《黄帝内经素问注》重点归纳一、通假字1. 而云世阙。

通“缺”,缺失。

·2. 大济蒸人。

通“烝”,众多。

·二、古今字华叶递荣。

同“花”。

·三、异体字迺——乃四、词语活用1.孔安国序《尚书》。

为动用法,2. 目牛无全。

名→动,看。

3. 日新其用。

日,名→状,每日。

新,形→使动用法,使……创新。

4. 重《经合》而冠《针服》。

名→动,放在……之前。

5. 群疑冰释。

名→状,像冰一样。

6. 加字以昭其义。

形→使动,使……明白。

7. 增益以光其义。

形→使动,使……清楚。

8. 庶厥昭彰圣旨。

形→使动,使……清楚。

9. 皆朱书其文。

名→状,用朱笔。

10. 退《至教》以先《针》。

形→动,放在前面。

··五、词义辨析┌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如果不是)│·非│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不是)《扁鹊传》│·└性好吉者危言见非。

(指责)《不失人情论》·┌其文简,其意博。

(简练)│·简││└或脱简不书。

(竹简)·┌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

(效用)│·用││└因而撰注,用传不朽。

(以)·┌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

(看)│·目││└或两论并吞,而都为一目。

(篇名)·┌适值佗见收。

(恰逢)《华佗传》│·适││└欲诣扶桑,无舟莫适。

(到……去)·《温病条辨》叙通假字①“已”通“矣”君相两火无论已。

②“亡”通“无”亡如世鲜知十之才士。

③“阙”通“缺”以阙如为耻。

④“秉”通“禀”秉超悟之哲。

⑤“有”通“又”嘉庆十有七年。

古今字①“镫”同“灯”庶几幽室一镫。

②“原”同“源”咸知泝原《灵》、《素》。

③“全”同“痊”罕得十全。

④“厌”同“餍”嗜学不厌。

⑤“荂”同“华”若夫折杨异体字①蓋----盖蓋自叔和而下。

②寃----冤寃鬼夜嘷。

③嘷----嗥寃鬼夜嘷。

④泝----溯咸知泝原《灵》《素》语法1.实词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①病:患。

然伤寒者必病热。

②病:担忧.人之所病,病病.③师:学习.效法。

虚心而师百氏。

④罪:责怪.怪罪。

知我罪我,一任当世。

⑤序:作序。

同里愚弟汪廷珍谨序。

⑵动词活用作名词溺,焚:被水淹的人,被火烧的人譬如拯(2)意动用法是:认为……正确。

犹且各是师说。

(3)使动用法公:使……公开。

出而公之。

抗: 使……高尚。

抗志以希古人。

2.特殊语序(1)宾语前置其余五气,概未之及。

(2)介宾前置是以后世无传焉。

3,古今词义辨析①君相二火无论已古义----不用说,是两个词。

今义----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是连词。

②以其书本论伤寒古义----两个词,书指《伤寒论》.本,义为本来。

今义----装成册的著作。

③虽然,作者谓圣,述者谓明。

古义----虽,让步连词。

然,代词,承接上文。

“虽然如此”。

今义----表示承认甲是事实,但乙事并不因甲事而不成立。

作者:古义----首创的人。

今义----文章的写作者,艺术作品的创作者。

④发明。

不独仲景之书所未言者未能发明古义----阐发说明,发扬阐明。

今义----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⑤发表。

而世俗之医遇温热之病,无不首先发表古义----中医指发汗解表。

今义----向集体或社会表达意见,宣布。

《类经》序重点归纳一、通假字1. 固不足深辨。

通“辩”辩论。

·2. 繇此言之。

通“由”。

·3. 能葆其真。

通“保”,保全。

·4. 苞无穷。

通“包”,包容。

·5. 而言不能该者。

通“赅”,包括。

·6. 此余之所以载思而不敢避也。

通“再”。

·7. 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

通“赐”,赐予。

8. 大而阴阳变化。

通“如”,像。

二、古今字隐者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