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2中位数与众数导学案

8.2中位数与众数导学案

20,21,21,22,22,22,22,23,23。
对这组数据的分析中,婷婷的妈妈最感兴趣的数据代表是()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
作业
作业:P261习题8.3中1、2
教后
反思
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
8、2中位数与众数
执教
时间




知识

技能
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相应的数据代表。
过程与
方法
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避免机械的、片面的解释。
3.用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较差,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但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尤为关心的一种统计量。
要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确定是用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来映数据的平均水平。
六、达标检测
1.对于一组数据:3,3,2,3,6,3,10,3,6,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四、合作交流
提出一个真实的问题,揭示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产生新的疑点,引起学生对“平均水平”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板书:中位数——把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
众数——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批数据的众数(mode).
教学重点
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判断。
教法设计
创设情境、组织讨论、组织练习
学法指导
交流、讨论、练习
教具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明示目标
本节课的任务是我们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以及用这三者对生活的运用。
二、预习检查
某次数学考试,婷婷得到78分。全班共30人,其他同学。
A.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
B.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等;
C.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
D.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
2、数据1 2 8 5 3 9 5 4 5 4的众数、中位数分别为()
A.4.5、5 B.5、4.5
C.5、4 D.5、5
3、婷婷的妈妈是一位校鞋经销部的经理,为了解鞋子的销售情况,随机调查了9位学生的鞋子的尺码,由小到大是:
婷婷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为77分,所以婷婷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婷婷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三、自主学习
出示幻灯片:
然后提问:
经理所说的公司的平均月薪2000元是根据什么?
平均月薪2000元能客观反映公司员工的平均收入吗?
若不能,你认为用哪个数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
1、如果数据有偶数个时,如何求中位数?
【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用彩色粉笔板书补充)】
2、如果数据中两个数据出现次数相等,众数是哪一个?
【两个都是.(用彩色粉笔板书:众数可以有多个)】
3、如果数据中每个数据都只有出现一次呢?
【这组数据没有众数。(用彩色粉笔板书:众数也可能没有)】
4、一组数据总是重复一个数呢?
【这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用彩色粉笔板书补充)】
五、展示讲解
议一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有哪些特征?
1.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可靠和稳定,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对这组数据所包含的信息的反映最为充分,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2.用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它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但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