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发现规律,初步感知杠杆原理。
[2]应用规律,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1.2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并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思维的周密性、全面性。
通过实验寻求规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积累动手实验活动的经验.丰富活动体验。
2. 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发现“左边的棋子数×刻度数=右边的棋子数×刻度数”这一规律。
2.2 教学难点
体会杠杆原理,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3. 教学用具
自制的杠杆,棋子,塑料袋等实验工具,多媒体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检查课前布置的制作工具(简单杠杆)的作业:
学生对照制作要求,自查和同组互相检查。
【多媒体展示】制作要求:
(1)准备的竹竿长1m,尽量做到粗细均匀。
(2)在竹竿中点打孔,拴绳子时注意绳子的长度,同时注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
(3)从中点处每隔200px做一个刻度记号,尽量等距离。
拿出准备好的棋子和塑料袋。
检查大小是否一样。
[2]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你们在玩跷跷板时,什么时候能够保持平衡?
[3]建立猜想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大胆猜测一下,可以写一写,画一画。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有什么好方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有如下想法:
生1:两端一样长时。
生2:两端放的东西一样重时。
生3:重的一端短一点,轻的一端长一点时。
生4:支撑点放在中间时。
……
【板书】
第六章整理和复习第5节综合与实践第四课时有趣的平衡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杠杆
师:介绍杠杆、钩码及正确的操作方法等。
[2]实验活动一:探索特殊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
【多媒体展示】请学生思考以下要探索的问题:
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持平衡?
生:思考,回答问题。
“两边所放的棋子要同样多。
”
师:【多媒体展示】左边放3个棋子,右边也必须放3个棋子,这样才能保证平衡。
2、如果左右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位置才能保持平衡?
生:思考,说出自己的见解。
师:【多媒体展示】左边塑料袋挂在刻度“4”的点上,右边塑料袋也要挂在刻度“4”的点上,这样才能保证平衡。
3、从以上的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引导学生概括规律。
要保证竹竿平衡:中点左右边两边棋子个数相同,且所挂位置到中点的距离要相等。
即:在相同的刻度处左右两边放相同数量的棋子,竹竿就能平衡。
【板书】在相同的刻度处左右两边放相同数量的棋子,竹竿就能平衡。
[1]实验活动二:探索在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
【多媒体展示】请学生思考以下要探索的问题:
如果左边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才能平衡?
1、如果左边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才能平衡?在刻度2上放几个才能平衡呢?
3、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一下你的竹竿。
师:将你的发现填写在表格里,分析一下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小组汇报。
师:引导学生概括规律。
要想使竹竿平衡,必须使“左边刻度数×棋子数=右边刻度数×棋子数”。
【板书】左边刻度数×棋子数=右边刻度数×棋子数
三、应用规律,体会比例关系
[1]应用规律
【多媒体展示】请学生思考以下要探索的问题: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呢?
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一下你的竹竿。
师:将你的发现填写在表格里,分析一下能发现什么规律?
师:提供表格,引导学生展开活动。
生:动手操作,填写表格。
师:从表中你发现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什么比例?
师: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师:指名学生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白:右边刻度数增大几倍,棋子数反而减少几倍;刻度数减小几倍,棋子数反而增大几倍。
因此,右边的刻度和所放棋子数成反比例关系。
生:观察表中右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变化情况,发现它们成反比例。
[2] 拓展延伸
出示问题:如果左边刻度2上放6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的棋子数是3时,那么对应的刻度数是多少?
师:从本节探究的规律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左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不变,则右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反比例。
因此,如果我们设x,可以得到方程:3x=2×6,解方程可得x=4,则右边对应的刻度数应为4。
[3]小结
师:以上同学们发现的规律实际上就是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拴绳子的那个点就是支点。
一般条件下竹竿平衡的规律是:左边的刻度数×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棋子数。
如果左边刻度数×棋子数的积一定时,右边刻度数与棋子数成反比例。
师:生活中有那些的关于平衡例子?你能说说吗?
教师结合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平衡的例子。
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母女俩在玩跷跷板,女儿体重12千克,坐的地方距支点15分米,母亲体重60千克,她坐的地方距支点多远才能保持跷跷板的平衡?
提示:从本节探究的规律我们可以知道,体重和坐的地方距支点的长度成反比例。
因此,可直接设她坐的的地方距支点的距离是x分米。
可以得到方程:60x=12×15,解方程可得x=3,则她坐的地方距支点3分米才能保持平衡。
解:设她坐的的地方距支点的距离是x分米。
可以得到方程
60x=12×15
解方程得x=3
答:她坐的地方距支点3分米才能保持平衡。
2、杆秤的秤盘中放了一个物体,秤砣在如图的位置上,重500g,你能利用平衡的原理
算出来吗?
解:设左侧物体的质量为xg。
2x=5×500
2x=2500
x=1250
答:左侧物体的质量为1250g。
3、有一位菜贩很不老实,他有一架动过手脚的天平。
这架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有一天,当他向农民们购买实际重5千克的白菜时,就把白菜放在天平臂较短这一侧,这样称起来
较轻,天平显示只有4千克重;而当他把5千克白菜卖出去的时候,他把白菜放在天平臂
较长这一侧,这样称起来白菜会比5千克重,你能用所学的知识揭穿他的骗人的伎俩吗?
提示:他的这架天平,相当于我们上课时用到的竹竿,左边的刻度数小,右边的刻度
数大,白菜的重就相当于我们用的棋子的数量。
根据左边刻度数×棋子数=右边刻度数×棋
子数,可以知道,当把白菜放到刻度数较小的一侧时,另一侧上的棋子数和刻度数是成反
比的,刻度数在棋子数就少,所以天平就显示比白菜实际要轻。
如果放在天平臂长的这一侧,正好相反,显示的比白菜实际要重一些。
这个菜贩就是利用这个来骗人的。
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本课主要知识点:
1、在相同的刻度处左右两边放相同数量的棋子,竹竿就能平衡。
2、左边刻度数×棋子数=右边刻度数×棋子数。
3、左边刻度数×棋子数的积一定时,右边刻度数与棋子数成反比例。
师:今天,我们通过做实验——有趣的平衡,了解了杠杆原理。
今后,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进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
第六章整理和复习第5节综合与实践
第四课时有趣的平衡
在相同的刻度处左右两边放相同数量的棋子,竹竿就能平衡。
左边刻度数×棋子数=右边刻度数×棋子数
左边刻度数×棋子数的积一定时,右边刻度数与棋子数成反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