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与无锡乡土文化南京大学徐雁(无锡市图书馆整理)关于无锡乡土文化,这个话题到底从哪里讲起,我想我们任何一个人,比如说作为我本人,我是出生在苏州的吴县,大家都知道钱先生作为土生土长的无锡人,对苏州人的印象是很不好的。
大家看过电视连续剧的或是看过小说原著的都知道,钱先生说到了苏州的一个徐娘半老的典型,她跟她家里的仆人具有现在说法是私通的关系,在小说中间,在电视连续剧中都是没有放过这一段,就是讽刺我们苏州人的。
所以看了这一段了以后,我们觉得钱先生的家乡观念很强,他是很爱无锡的,看不惯苏州的,尤其是苏州的徐娘半老的许多的做派。
当然我第一次看《围城》的时候,我作为苏州人我很反感,里面唯一出现的一个苏州人的典型是一个很反派,很反面的。
但另外一个方面呢,在这个中间,钱先生还讽刺了我们苏北人,我已经记不得那个口音是淮阴、淮安的还是盐城地区的了,大家一定记得他们搞票搞不到,有一个五大三粗的人吆吆喝喝的,就是那个地方的口音。
所以说明在钱先生的心目中,他是带有一种很重的地域批判意识。
一、“崇文重智”:丹桂堂里钱家风让我们先来看看钱钟书先生本人是怎么来理解的。
在《围城》这个小说中,大家都记得第一个出场的是很漂亮的、法国文学博士苏文婉小姐,第二个出场的才是我们无锡的方鸿渐。
方鸿渐出现的时候,小说对他有一个描写,因为他那候已经在欧洲买了一个假文凭,已经回国了,他说,方鸿渐虽然现在27岁,早就订过婚,但没有恋爱经历,父亲是前清举人,在本乡江南一个小县城做大生意。
这个本乡江南一个小县就是指当时民国时期的无锡县。
那个小县里的人侨居在大都市的干三种行业的十居其九,《围城》中的大都市就是指上海,三个行业是指打铁,磨豆腐,抬轿子。
他就说无锡人在上海能够做的十有其九是这三行。
钱先生对这三行做了个评论,他说,铁的硬,豆腐的淡而无味,轿子的容量狭小,再加上小县土产中间的艺术品——阿福、泥娃娃,这算是无锡的民风。
他对无锡的民风是这样的一种把握:铁的硬,说明在我们无锡人的性格中间有一种不折不饶、锲而不舍这样一种本领。
但是对做的豆腐来讲,我们知道所有的豆腐都要靠配料、佐料才能做好,所有的豆腐都是要靠厨师的烹饪、佐料,然后豆腐才能转化成为美食。
抬轿子,像薛福成故居展出的两抬官轿,再加上泥娃娃,所以钱先生就指出泥土气是无锡民风中间一个很有特色的东西。
泥土气说明什么问题呢?安土重迁。
还有更大的一个特点,泥土气就是小福即安,日子很富足了,就不思进取,就淡忘了铁的硬的这个性格。
所以既然钱先生是这么来定义我们无锡文化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作为无锡的老师和家长,我们就要有这样一种文化反潮流的精神。
什么叫文化反潮流的精神呢?就是让自己的孩子能够突破一点点这个性格,假如不能突破,那你这个人的一生就会很快。
所以今天我们看这些故居的时候,得到一个共同的印象,无论是薛福成,薛家,薛家大花园,还是顾毓秀,顾家,顾家应该老房子很多,现在都被高楼大厦给占了,还有钱先生的故居,钱先生的故居现在保留下来只有三之二,三分之一在建无锡中医院的时候被建设性破坏,但是这三家大户人家,尽管他们顾家、薛家、钱家没有多少人再在无锡的,但是从他的出发点来看第一条经验就是都接受了高等教育。
无论晚清时候的薛家,读书中举,还是到顾毓秀,还是钱家,出去读清华大学、东南大学,而且都有留洋、留学的经历,这给我们很大很大的一个启示。
我们在座的各位,我相信,你们无论是住房也好,存款也好,私家车也好可能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一个富裕的水平,至少小康吧,但是有没有想到三十年、五十年以后你们自己的孩子,你们自己这个家族的传承方向在哪里?我说方向就在这几家故居,就在他们那,所以让小孩受教育,受最优秀的教育,有条件的留学,出国,学成回来,这点就是这几个大户人家留给我们的最大的启示。
钱钟书先生创作的《围城》这部小说,他塑造方鸿渐这样一个典型,所以在我们接下来的报告中间还会有一个专题。
因为钱家、钱先生本人享受到了读书,求知识,受教育,出国留洋这个好处,所以他看不惯、容不得象方鸿渐这样的人,不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不珍惜大好的学习条件,得过且过,最后让自己的人生变成泡沫。
二、从七尺场钱钟书故居说起关于钱钟书与无锡的乡土文化必须从钱钟书在七尺场绳武的钱钟书故居说起。
大家知道,在十年以前,1997年,当年无锡的规划已经下了批文,要把它拆掉,这在海内外的传媒界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识之士纷纷的投书报纸,对媒体发表意见,表达无锡一定要保护钱家故居。
这样的一个意见,当时有些人的有些意见说的是很激烈的,比如说钱学研究专家李宏岩先生,他就说了这样的一番言论,他说“无锡有人文之宝,无锡人不知保之,而外人保之,则梁溪之人不智也。
”就说无锡明明有这么一个人物的国宝在那,居然无锡的父母官都不把他当宝贝,在无锡以外的人都把他认为是宝贝,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喝梁溪之水长大的这些人不智慧,他说“不知之人为不智之士,则必使后人哀之”,说你这个不智慧,不明智的人做了这个不智慧不明智的事情,那么就要让我们的后人,我们的后代包括无锡的后代都要为这件事情感到惭愧,感到悲哀,感到悲伤,这个意见可以说是说到极至了。
同时发表意见的还有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还有象清华大学的国学研究所的所长钱逊教授,钱逊教授也是无锡钱家一支,钱穆先生的儿子,还有著名的红学家李希凡先生,冯其庸先生都纷纷上书呼吁保护。
而香港著名的散文家董桥他也讲,中国的江南有许多许多的老房子,这些老房子都是很珍贵的建筑遗产。
钱钟书故居为1923年所建,纯粹的无锡民居风貌,黑瓦白墙,砖木结构,三间门面,后头大概有四进,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建筑。
当时在后头还有一栋楼房,这个楼房现在已经见不到了,楼房下边种了一棵梅花,所以这个地方又称为“梅花书屋”。
这个“梅花书屋”应该说给他们钱家的文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钱家的旧居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
现在我们到钱钟书故居,到他的右厢房大家可以看到钱家的一个世系图。
钱钟书的女儿钱瑷,出生在法国,曾是北京师范大学外文系的教授,钱家这么优秀的这一支,可惜这根线已经断掉了。
所以我们到钱家看那个话就可以知道,但是只要能够传下来,传承下来都出了很多的人才。
在这个故居里,钱钟书先生和他的那些堂兄弟读书、听讲、练毛笔字、做文章,最后就出了一个海内外都著名的人。
钱家的这个故居不仅仅是1923年造的这两亩四分多地的这一套普通民居,也是我们无锡乡土文化中间一个很重要的亮点。
无锡的很多名气是建立在我们历史文化名人,一代一代人的努力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无锡的各位父老乡亲要特别敬重我们无锡的教育和文化,而且特别的要有一种意识,要让自己的孩子们,无论是你教的学生还是你自己赵钱孙李家的孩子都要走这个通过教育,追求文化、科学,走这样一条知识人生的道路。
钱家是很爱国、爱民、爱老百姓的,在无锡当初1949年解放的时候他们钱家也是作出过贡献的。
现在离开了阶级斗争的理论我们就知道任何一个地方的大户人家至少对于解决当地就业问题有帮助的,更不用说他对这个地方的这个地税的贡献,对这个地方民风的影响,对文化传统的影响。
无锡钱家这个家庭中间,人才辈出对我们中华民族是有很大的贡献的,在这所有贡献中间,很重要的一点,三个字——爱学习。
钱家的文风很盛,人才辈出,但前提必须是要建立在传得下去的基础上。
刚才我们讲到1949年在解放的时候,江北苏北的解放军要南下,当时代表无锡工商界荣德生先生去谈判的就是钱家的钱钟汉。
我一直怀疑是方鸿渐父亲的原型,他身上的一些特征具有钱家人的影子。
直到昨天才发现原来方鸿渐的父亲糅合了两个人的特征,一个人当然是钱钟书自己的父亲,钱基博先生,还有一位就是他留在无锡的叔父。
因为他留在无锡的叔父走出无锡的机会少,所以都具有乡村大地主的特征。
我们还知道在钱家老宅子中还有一位牺牲的烈士,叫钱钟仪,他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只有22岁就被杀害了。
所以总体来说,钱家故居,他的子孙后代中间,有的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有的走的是实业救国的道路、有的象刚才说到的烈士走的是武装革命的道路。
我们今天讲的钱钟书先生走的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学作为根本,糅合西方文化,建立他自己所能达到的人文道路。
所以在为科学发展,国家建设,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间,钱氏家族是有杰出的贡献的。
但所有的贡献就是三个字,就是青少年时期爱学习,具有为科学发展、国家建设、文化传承的基础。
钱先生在旧居中间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三个时期。
他们家族中敦厚实朴、奋发进取的家风,对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所以在爱学习之后,如果我们要给钱家人进行一个补充说明的话,还有四个字那就是“勤奋进取”。
勤奋说明了一个人很重要的品质,这个品质是什么就是珍惜时间。
我们一个人生下来以后,拥有的最大财富是时间,我们拥有的最大动力是欲望,是人跟钱走,但是我们必须建立理性,知识理性。
理性从受教育来。
不受教育,一个人是很难有发展的。
所以从这一点意义上来讲,我们要理性化的生存,要理性化地发展。
知识理性从受教育中来。
不受教育,一个人是很难有发展的。
我们有时候会说到这样的一个话,说某某人脑子里头只有一根筋。
为什么只有一根筋,就是他没有知识理性,他脑子里头拥有的是非此即彼,只有因和果的关系,是单线条的。
而一个拥有知识理性的人,就象我们的知识结构一样,首先是一种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在他的大脑思维里头,他也是复合型的,知道有这个非此即彼,有这个若此即彼,有因果关系,但是还有其他的可能性,所以拥有知识理性的人,在他的大脑中间是多元化的。
多元化必须来自于教养,来自于识字启蒙。
所以我们看到在钱家,走出来的这些人才中间,也是一个多元化的、复合型的一个家庭,是我们无锡乡土文化历史上,很优秀的一个家庭,代表了我们无锡人文的一个高度。
我们要知道一个人,一个凡夫俗子生下来的时候,他的占地面积是很小的,就在娘胎里头,将来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占地面积也很小。
但是只有一部分人,一部分对国家、对民族、对文化、对科学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他们的占地面积是可以比较大的。
要不然为什么我们经过了旧社会,到新社会,到改革开放以后这个更新的社会,我们这些大户人家的故居还能被保存下来?为什么我们无锡的百家姓、千家姓的故居保护不下来呢?那就是因为你这个家族中间,没有出现高出一般人的杰出人物,所以从这一点意义上来讲,我们要理性化的生存,要理性化地发展。
一个人出生以后,共同的命题就是生存和发展。
发展朝哪个方向发展,是朝物质世界发展,还是把物质当作一种手段,培养自己的孩子,发展自己的家族。
客观上我们来讲,最后在钱家的故居原址上建立了钱钟书纪念馆,保护了下来。
所以我们现在要珍惜两亩四分地的故居,是经过了风波和曲折才保护下来的。
当时有一种通融的方案,最残酷的方案很简单,先开发,在故居地方建一个亭子,作为对这个地方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