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传统文化, 社会实践, 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春节期间感受传统文化,了解民风民俗。
二、调查对象:
寒假期间的各个传统节日。
三、调查内容:
这些节日的由来、传说、习俗以及意义。
四、调查方式:
资料法。
五、调查时间:
1月15日~2月11日
六、社会实践调查结果:
在这期间,我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除夕、春节、元宵节这三个。
首先,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
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
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
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北方人风俗一致,过年包饺子;而南方各地则风俗不同,或做年糕、或包粽子、或煮汤圆、或吃米饭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着诸多不同的过年风俗。
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其次是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
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中国农历
年的岁首称为春节。
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据说
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过去也叫元旦。
春节所在
的这一月叫元月。
最后是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
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
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
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
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
重要民间习俗。
七、调查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了解。
我们中
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是悠久的、深厚的,更是不可玷污与冒充的。
或许
现在很多中国人都听说过这件事:那就是我们的邻国,韩国与日本竟
然拿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去申请专利!这是我们所不能容忍的事情。
当然,这也提醒着我们也该重视起这些传统节日,这些民风民俗;不
然哪天或许我们真的保护不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了。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宣传和呼吁这个社会的人们,一起来了解和保护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