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主背景下的权力与人格——《权力与人格》读书报告摘要:政治心理学在近代晚期才得以兴起、发展、繁荣。
而任何思想的盛宴,均不可脱离盛宴的主人而空谈,因此,政治心理学的奠基和发展也离不开一批先哲的开拓、耕耘。
本文是通过阅读哈罗德·D.拉斯韦尔所著的政治心理学经典著作《权力与人格》,开启对政治心理学的理解与阐释,在对《权力与人格》内容解析的基础上浅论民主背景下的权力与人格的交互关系。
关键词:民主、权力、人格、领导一、作者简介《权力与人格》作者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罗德·D.拉斯韦尔。
美国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较早地将社会学、心理学以及精神分析法引入政治学研究,被誉为美国政治心理学的“开山鼻祖”。
二、内容总结《政治心理学经典译丛:权力与人格》出版于上个世纪中叶,反映了作者拉斯韦尔对于那个时代的重大问题的关切,对于这些问题的观察与思考,以及作为一名学者的价值立场。
虽然时光已经进入到21世纪,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已经是昨是今非,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处处感受到作者对于当代世界饱含的同情与关切,将社会科学用于拯救此在世界时的信心与耐心,以及作为一名学者所具有的良心与责任。
这些都是一位学者应有的情感。
作者所具体关注的问题大多不再存在了,或已经改头换面了。
但是,他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所使用的观察方法,所运用的基本原理和论证方式,依然值得我们借鉴。
拉斯韦尔在本书中,具体运用了他的政治人观念与预防政治学说,将心理学与医学的研究成果用于政治学研究,探讨了政治人格的类型、形成机制和养成过程,试图将该研究用于民主的政治科学,从而促进民主化的政治决策,并从这种研究角度对现代政治理论的缺陷与现代社会的不良趋势进行了评价。
应该说,它是一本具有鲜明的民主价值立场以促进民主化为目标的政治心理学专著,是一本将心理与生理科学用于政治分析的微观政治研究经典著作,也是拉斯韦尔的代表作之一。
三、我的理解理论是灰色的,是解释过去的,一百年来政治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权力与人格》作为一本国外政治心理学著作,经过了翻译改版这一道程序之后,很多内容显得有些晦涩难懂。
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该书的主题,我着重理解了作者所阐释的“权力”、“政治人格”“民主人格”这三个概念,“减少刺激”“积极行动”这两个领导原则,以及作者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我们的历史阶段比较所提出的发展性构想。
三个概念:关于权力与人格的关系,作者在导论中就亮明了出发点“我们当前的任务的出发点既不是对权力与人格彼此作用的方式加以称赞,也不是对此进行指责”。
作者的目的是在完成对于人格与权力相互作用的基本分析之后,探究如何将我们学到的东西用于服务人类的尊严。
1、权力权力是政治学的中心范畴,但是,对它的内涵一直在热烈地争论着。
作者在《权力与人格》的正文前就提到“权力不是一块可以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的砖,而是一个过程,当支持性的授权停止,它便消失”。
他从“暗示的互换”、“期望模式”、“政府”和“社会过程”四个方面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我将这四个方面理解为四句:权力关系即是互换;期望对理解权力起到了关键作用;权力关系是一种人际情境;权力是一种价值。
其中“社会过程”是作者着重阐释的部分,即我所理解的权力是一种价值。
在存在权力的所有社会中,我们应该同意人们都渴望得到权力这种陈述,权力作为一种价值,它是被希望得到的,是在一定的模式下形成,并且能够分享的。
因为是能够分享的,所以对于人们所掌握的权力的分量也是可以测量的,关于测量,作者定义了权力的领域是指受到它影响的人们;权力的范围是被决策所影响的价值列表;权利的深度是每个范围的价值受到影响的程度。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权力与财富是统一的,权力对于财富而言是一种基础价值,财富对于权力而言也是一种基础价值。
2、政治人格人格的基本概念就是一个人对人们作出反应的特有方式。
我们可以用气质、性格、态度、功能类型和角色这样的术语来描绘人格。
人格包括由自我对于原初的自己和自我的其它构成部分所提出的要求。
每个人都会对他所认同的群体的每个成员,包括他自己,提出要求。
作者在书中提到“权力被人们期望用来克服对自我的低下评价”,也就是说权力一种补偿,这也是政治人格发挥作用的关键。
这种补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使命所产生的教化。
作者通过对汉尼拔、古斯塔夫.阿道夫斯、成吉思汗等人的人生例子的分析得出了“雄心勃勃、充满爱心的父母对于自我理想的塑造非常重要”的结论。
其实也就是说一些人被剥夺了他们自己相信自己应该拥有的权力,于是他们就有了致力于复辟和报复的熊熊野心,这就是他们所特有的政治人格。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受到了父母所赋予他们的深刻地使命的教化。
其次是极端的满足和剥夺。
最终拥有权力的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一些生而拥有权力的人,一种是所谓的“没有获得某种受人称赞的社会地位所要求的初步资格”的人。
然而在实践中,那些生而有权力的人往往存在着对权力的低估,而没有获得初步资格的那些人往往是权力斗争中潜在的新兵。
这两种人其实就是作者所阐述的“剥夺”与“满足”的代表。
3、民主人格在作者所描绘的民主人格中,主要强调的是性格、功能类型和角色。
其发展所涉及的基本过程是,把在初级生活圈中首先组织起来的动机在更大的环境中加以置换,并且根据公共利益把它们加以合法化。
但是民主人格的发展常常会出现偏离,偏离原因主要有两种:首先是由于缺乏认同而导致的失败。
书中以一个受民主传统影响相当充足,很少人同其他人的医生为例解释了这一原因。
我得到的启发是,一个人在高度流动的社会中被给予了充足的向上崛起的机会,但是在成长过程中和在掌握一门专业的过程中,他积累了很多破坏性的敌意,使得他反对他从中获得利益的社会。
其次是由于幻灭而导致的失败。
在对这一原因的阐释中,作者举了一个专业是人民的朋友,才华横溢却对民主信条、民主制度有着极端的烟雾的记者的例子。
在这个例子中我的理解是,这种民主人格趋向于不断地寻找可以完全依赖某一观念或者某一个人,即是作者所说的“幻灭”。
两个原则渐进的民主化要求把民主原则充分地运用到决策过程中去。
一项积极的任务就是减少社会制度的刺激性效果,另一项任务则更具有肯定性,即积极行动。
1、减少刺激针对减少社会制度的刺激性效果,作者提到了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对于暴力的预计、对于灾难的预料是不够的、物质防卫,心理防卫、对于有效报复的预计、权利与空间、原子时代妄想狂妄者所带来的威胁、情感与尊重制度及人事评价十个方面。
这十个方面是相互交替,息息相关的。
正如经济制度中所提到的凯恩斯的经济学,是以政府行动取代了传统的做法,即谨慎地等候体系的自我修正。
然而当我们考虑到要降低世界性政治制度的刺激性的时候,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凯恩斯所预想的那么简单了,因为现实中并不存在一个可以接受呼吁的世界政府。
2、积极行动为了实现民主化,避免刺激性是可行的,但是积极的民主行动原则也是存在的。
关于积极地民主行动,作者提出了十二个方面的原则,其中启蒙、权力、尊重、正直是特别强调,也是在阅读过程中,令人感触颇深的四个方面。
启蒙即阐释。
人们经常会抱怨,他们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终极目标处于一种一无所知的状态。
这就需要国家或当地积极高效率的阐释他们所发布的指令。
权力即磋商。
主要是指权力共享。
人们经常会抱怨,感觉自己没有真正的参与磋商。
所以应该让发生在各种情境中的磋商在某种程度上多样化,这完全符合民主政治的价值观。
尊重即欣赏。
这种基本的积极原则是,把尊重给予每个应得的人,人们在被给予尊重的时候,他们就具有巨大的潜力。
这种原则与启蒙相平行。
正直即道德化。
正直的原则当然不能被忽视,在逐步民主化的社会中,当对与错的判断受到一种反民主或者部分民主的社会秩序的影响时,它们就会被扭曲,这时就需要道德感对其加以净化。
发展性构想在《权力与人格》的结论性章节中,作者针对人们普遍认同的社会发展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次序,从等级社会到自由社会的观点,提出了“历史发展有相反的方向吗?”的质疑。
作者的质疑主要源自于两个错误:一个是“世界革命带来自由”的错误。
另一个是不慌不忙的资本主义的错误。
通过对两种错误的阐释,作者最终的观点是,关于未来,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关于各种程度的可能性,存在着一些可能性。
而民主的社会科学家的任务是,当时间够用的时候,影响政策。
可以通过提供帮助,把人类社会逐步地转变为一个自由人的共和国。
四、人格对权力的影响结合作者的观点,我所理解的人格对权力的影响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1、权力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其价值目标的空缺得由行使者来填补。
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权力是用来实现政治理想、价值目标的工具。
尽管它是所有社会工具中最有力的工具,但它使用的方向还是由人给出并操作的。
具体而言,权力的使用就是做出决策并使之得以推行,但决策的内容则是由决策者的政治立场等人格因素来决定。
不同的阶级、集团、个人在行使权力时都可能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来做出决策,并将之推向社会。
2、权力是否用足,充分发挥其社会效能,同样取决于行使权力的人的智慧才能。
在社会机构中,权力虽然预先配置到各个不同级别部门的职位上,但它能发挥多大的社会作用却不是完全由职位来决断的。
权力发挥出来的社会效能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职位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在这一职位上执掌权力的人格,他们的政治热忱和政治才干。
在职位权力不变的情况下,权力的效能则直接取决于人格能量的大小。
在当今中国社会,一个平庸无用的政治人格对社会的消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这也正是人民之所以希望优秀人格进入权力核心的原因所在。
3、虽然我们可以制定种种法律制度来限制权力的使用,建立各种机制来监督权力的使用,对腐败现象做事后的惩罚,但事实上,在社会现实中,滥用权力的现象仍然存在着,单靠事后的惩处和外部的约束还不能完全阻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
权力的腐败实际上是人格的腐败。
法律制度是制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的外部因素,政治人格是制约权力滥用和腐败的内部条件。
如果政治人格普遍腐败,法律再严明也制止不了权力的滥用,只有行使权力的人格品质的纯正才是权力合理运用的最后保证。
总而言之,人格是权力的行为主体,人格品质的优劣,人格能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权力运用的方向正邪、效能的大小和权力的合理使用。
正由于权力具有对人格的放大作用,人格又具有缩放权力效能的功用,所以在任何社会的政治生活中,都不应放弃对政治人格的高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