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科技文化
1997 年‚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标志着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突破
1983年 12月22日 , 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 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 算机——“银河”在 长沙研制成功。
2002年中国研制运转 速度可达每秒1.027 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学思之窗
猜一猜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 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 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 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 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著,飞天时 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 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 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 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全面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振兴教育,势在必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3)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表现为国际经济和科技竞 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竞争而展开。
(2014·北京文综·19)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
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
1966年4月,吴晗、邓拓、廖沫沙因合撰杂 文集《三家村札记》而被定为“三家村反党集团”
剧作家吴祖光(中)和他的妻子——著名演员新凤霞一起被下放劳动改造
“文革”中田汉同志被批斗
老舍: 1966.8.24 不堪凌辱 跳北京太平湖自杀
◆邓拓:《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 1966.5.17 服毒致死; ◆傅雷:著名翻译家,1966.9.3与妻子朱梅馥上吊自杀; ◆杨朔:著名散文作家,1968.8.3服安眠药而死; ◆翦伯赞:历史学家,1968.12.18 与妻子戴淑婉服安 眠药致死
1964年10月6日,我国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7年6月17日,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年4月24日, “长征—1”号 航天运载火箭顺 利地将“东红— 1”号人造地球 卫星送入太空轨
道。——标志着
我国进入航天时
中国第一颗星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
代。
两弹一星的成功有何重大意义?
杨利伟 他是谁? ________
2003年,“神州5号”载人 宇宙飞船成功发射
杨利伟:中国航天 史上首位进入太空 的航天员
载人航天工程的意义:
⒈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在21世
纪成为世界上具有强大科技和竞争力的国家;
⒉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 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 攻关、特别能奉献
八股文;派人留学、游历。)
2.新中国教育的发展
刚解放时,我国学龄儿 童入学率还不到20%,成 人的文盲则高达55%。为 此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提出: 从1951年开始进行全国规 模的识字运动。
新中国成立50年来,
中国共扫除文盲2.03亿,
成人文盲率由1949年的80 %以上降到了15%以下,
青壮年文盲降低5%以下。 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摘
这一“重大改革”是( )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A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
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
的经验和教训。
本课结构
文 建国以后(五六十年代)— 文化繁荣 化 事 业 的 文革时期(六七十年代)— 文化凋零 曲 折 发 改革开放(1978年后)— 再现繁荣 展
世界扫盲日
9月 8日
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
劳模、纺织工人郝建秀(中) 在山东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
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煤 矿工人速成中学学习
知识梳理
1.建国初期的扫盲 2.文革教育遭到破坏 3.77年恢复高考
建国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表现
开展扫盲教育;普及九年 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4.80年代:三个面向(83)义务教育(86) 5.9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
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坚持“双百”方针,就是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
尊重作家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提倡不同学术观点、艺术流派的争
鸣和切磋,提倡健康说理的文艺批评。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凯文〃卡特《饥饿的女孩》获1994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 父”。1973年,袁隆平 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南优2号”,被称为 “东方魔稻”,“第二 次绿色革命”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的评语:‚他是一位 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 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 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 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 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 平’。‛
1.近代教育的发展
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培
养近代化人才。
②19世纪维新变法运动中,引进新式教育,培养近代化
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变革,维新派创办万木草堂等新式
学堂,培养维新变法人才。(开办了京师大学堂(北京
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国立大学;废除了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课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 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 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作用。
国力展示
国防 科技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 ③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970) 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的‚籼型杂交 农业: 水稻‛(南优2号)被誉为‚第二次绿色 革命。‛
“两弹一星”的精神: (1)两弹一星 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 如果 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 垄断与核威胁; 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2)展示了我国的实力 ,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 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 大力协助、勇于攀登
思考:材料反映了文化艺术领域出现什么问题?
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双百”方针的贯彻出现了挫折 原因:“左倾”错误的发展
二、“十年动乱”——文化凋零
观 音 被 判 死 刑
焚 烧 古 籍 字 画 各 路 大 仙 不 能 幸 免 故 宫 被 改 成 血 泪 宫
吴晗
邓拓
廖沫沙
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在查 阅资料,写批判文章。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 平;二靠袁隆平。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银河系列计算机
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 院宽敞明亮的机房里,矗 立着一个红黄两色相间的 大机柜。这就是我国自行 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 运算速度达亿次的巨型计 算机———“银河—I”。它 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 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 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 的国家。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百花齐放(艺术上)
百家争鸣(学术上)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阅读材料
1958年9月13日至20日,根据8月北戴河会议搞“大 跃进”的精神,中共宣传部召开了文艺创作座谈会,提出 要像生产1070万吨钢一样,在文学、电影、印刷、美术、 理论研究等方面放“卫星”,文艺要表现社会建设中的共 产主义萌发,创作和批评要靠群众,都要搞群众运动,掀 起了“文艺大跃进”。
香港市民庆祝我国首 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制定
科技发展战略,为科技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
保障
3.第三次科技革命:吸收、借鉴国际相关科研成果,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4.广大科技工作者: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奉献,
电影《红高粱》剧照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剧照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剧照
京剧《红梅阁 》剧照 (于连泉饰李慧娘)
秦腔《西湖遗恨· 吐火》剧照 (李梅饰李慧娘)
《白蛇传· 游湖》 剧照
话剧《天下第一楼》剧照
(北京人艺编演)
(2010· 广东文综· 17)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
针内涵的是(
)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中国文学 艺术工作者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致祝词。
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 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
量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3)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 ——邓小平 有利于世界和平.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2004年8 日发表的《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中 指出,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 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饥 饿直接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产力和国家经济造 成上百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
《海港》
京剧《奇袭白虎团》
京剧《沙家浜》
《红灯记》
《智取威虎山》
交响音乐《沙家浜》
《红色娘子军》
芭蕾舞剧《白毛女》
三、文化事业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