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政治 第七课 第1课时 自由平等的真谛

初中政治 第七课 第1课时 自由平等的真谛

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
第1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
【必做题】
1.必要的限制是对的保护。

无限制的,只会走向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2.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守才能享自由。

3.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同等情况;其二是不同情况。

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选做题】
1. 据了解,北京市政府决定将每月11日确定为自觉排队日,意为两人以上就应像“11”一样按顺序排列。

“排队日”的设立启示我们,在公共场合要做到()
①自觉遵守公共秩序②自觉排队上下车、购物③自觉、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
④有急事要办,可以插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 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B.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C.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D.自由是不受任何限制的
3.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下列对平等理解正确的是()
A. 平等就是“等贵贱,均贫富”
B. 真正的平等不该有丝毫的不均衡
C. 平等是指法律意义上的平等
D. 社会不可能实现平等
4.民主、自由总是相对的、具体的,任何社会都不会存在不受限制的绝对的自由和民主。

因此()
A.真正的自由、民主是不存在的
B.任何社会的民主、自由都是虚伪的
C.必须加强法制观念,在法制范围内享受民主和自由
D.任何社会的自由、民主都是统治阶级享有的民主和自由
5.信息科技的发展助推了网络时代的到来,生产生活的需要刺激了网络自由的膨胀。

在网络空间,每个人都是言论自由者,不受身份、姓名、年龄、职业、时间和地点等任何限制,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传递自己的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转发别人的动态、评论时下的热点,号称“有网络就有自由”。

不否认网络自由带给社会的经济效益、带给生活的方便快捷、带给人类的引力诱惑,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传播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我们不反对网络营销,但坚决抵制通过网络谣言、言语戏谑进行网络非法炒作,一切网络自由言论都应该坚守遵守法律法规、坚持社会公德、尊重历史事实的传播底线。

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法治与自由有什么关系?
【自我突破】
有位哲人说过,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你怎么看?
【答案】
1.自由自由自由
2.秩序底线
3.同等对待差别对待
4.标志
1.A
2.D
3.C
4.C
5. 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法的平等是一种规范上的平等,不是事实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是禁止不合理的差别对待,而不是禁止任何差别对待。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其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