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监理要点及要求
(一)基础工程
1、基础施工前必须编制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其主要内容应包括:(1)工程情况、工程施工及劳动力组织;
(2)工器具配置;
(3)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及工艺要求;
(3.1)土石方工程施工措施;
(3.2)现浇铁塔基础施工措施(插入基础、台阶基础、嵌固式基础、锚杆式基础、灌注桩基础、其它特殊基础、冬季施工措施等);
(4)质量保证措施;
(5)安全保证措施;
(6)工期保证措施;
(7)技术说明文件应包括:
(7.1)分坑手册(含找正数据表);
(7.2)模板配置图;
(7.3)基础施工图;
(7.4)单基土石方开方量、砂、石、水泥量及混凝土浇灌量一览表;
(7.5)掏挖基础、灌注桩基础、其它特殊基础施工说明。
(8)其他。
以上文件均应经各级有关技术部门及主管领导批准,同时报监理审核。
2、复测桩位,提出线路复测记录,在线路复测、降基面开挖中发现与设计不符时,及时与设计联系处理。
复测桩位记录需经监理审核。
3、基础用水泥、砂、石、水、钢材等材料要经监理审查同意方可使用,必要时监理应到生产厂家和产地调查取样,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规定。
(3.1)水泥:必须使用国家许可生产的水泥厂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如设计有专门规定,则按设计要求执行)。
水泥出厂日期不得超过三个月,要有进场批量、出厂质量证明书等,要有试块、试验报告。
施工单位每200t应提供一次复验报告,不足200t也要做一次。
(3.2)砂、碎石取样应到有资质的专业实验室进行筛分和常规鉴定试验。
每600吨进行一次复验检查,并提供复验报告。
(3.3)水:应使用饮用水、清洁河水、池塘水等水种并作出记录,如对水质有怀疑时应做水质试验,提供试验报告。
(3.4)钢筋和钢材必须按炉号(编号)进行复检,每个炉号都要复验做物理性能试验,有怀疑时再做化学分析试验。
试验单位要提供实验室资质证明(复印件)。
基础用角钢和地脚螺栓,厂家必须提供出厂合格证、原材料的力学和化学分析试验报告。
钢材每60t为一个试验批量。
插入式主角钢可随塔材加工单位,应提供出厂合格证。
4、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做好水泥、砂、石、钢材的使用跟踪记录,材
料站要建立材料进出货台账,明确领料人、领用时间及使用桩号。
5、加强成品保护意识,对插入式角钢和地脚螺栓等加工产品在运输、保管和施工过程中,要防止损伤、锈蚀、磨损锌层。
螺栓式基础外露地脚螺栓施工完工后要涂抹黄油、并用塑料布包实。
拆模后必须按规定对基础进行保护和养护。
6、基础浇制混凝土配合比必须由有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配合比设计,并应提供资质证明(复印件)。
施工单位还应有试配报告委托单。
试配报告给出后,应由试验单位按试配要求作试块,此试块标准养护28天并出具试块强度合格的报告,作为试配合格的依据。
试配报告中所用砂、石、水泥应事前做出试验有报告单,并在“试配报告”中注明上述材料试验报告编号,以此反映原材料情况,混凝土配比试块报告未到不能开工。
不满足开工要求强行施工的要发停工通知并通报。
7、基础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10时必须提供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和施工试块试验报告。
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10的垫层和基础保护帽可不做配合比试验和试块报告。
8、加强现场原材料管理工作,现场要抽查水泥出厂日期是否过期,砂子须经水洗。
含泥量不得超标。
砂、石子应堆放到塑料布上或水泥垫层上,禁止堆放到土地上。
9、基础浇制应采用机械搅拌和机械振捣。
个别特殊地形无法机械搅拌时,应有专门的保证质量的措施,并应提供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
现场必须有两组独立电源的振捣器。
混凝土入模超过30分钟因故未
能振捣,该混凝土应作为废料取出。
人工搅拌时搅拌铁皮不少于3张,混凝土搅拌浇筑过程中严禁混入土块及其它杂质,一量混入,须当废料清除。
混凝土浇筑应当连续进行,停顿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当因故超过30分钟时应作特殊处理。
10、基础开挖、钢筋绑扎、支模和拆模等隐蔽工程须经监理人员逐基验收签字,否则不能进行混凝土浇制或基础回填。
掏挖式、岩石嵌固式基础开挖后还必须经设计单位进行地质条件验槽认定及确定内外边坡的坡度符合要求后方可浇制。
设计单位应在施工单位的施工记录表上签证。
11、线路施工监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11.1)混凝土浇筑一律要求整体支模,并设集中搅拌站;
(11.2)钢筋梆扎一正一反,防止钢筋下滑;
(11.3)钢筋在任何情况下必须有保护层,不能与土壤接触,四角支撑钢筋必须用水泥垫块;
(11.4)原材料:砂子应用中砂,级配合理;如用细砂,石子可以有少量碎石子;有泥块的石砂子必须过筛;
(11.5)基础浇筑后养护时应用草袋遮盖浇水,保持湿润。
(11.6)基础浇筑过程要提醒振捣工防止漏振。
(11.7)拆模后发现有一般缺陷,现场监理会同施工单位商定,可用细石混凝土修补;严重缺陷需汇报监理部。
施工单位拆模后,在监理未到现场前隐瞒缺陷,一律按严重缺陷处理。
(11.8)地脚螺栓S筋不能用直线筋代替。
(11.9)禁止基坑下部用掏挖方法满足基坑尺寸。
(11.10)基础浇完后要清理现场,不得留有杂物;防沉台边缘应在基坑外侧。
(11.11)注意用电安全,用电设备必须装漏电保护器。
12、桩基础施工前,必须审查施工队伍的资质、施工管理水平、特殊工种人员资质、施工机械配备和技术状况应符合专业基础施工的有关规定。
监理对桩基础隐蔽工程的施工,应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理并作好记录。
桩基础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完整性试验,确定桩基础的质量问题。
13、冬季基础施工应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定》的有关规定,编制冬季施工技术措施。
特别要求必须做到以下各项:
(13.1)使用水泥强度不得低于42.5
(13.2)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
(13.3)不得在已冻结的基坑底面浇筑混凝土,已挖开的基坑应采用防冻措施。
(13.4)参用防冻剂的混凝土浇筑后应覆盖保温,使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温度不得低于防冻剂规定的温度。
14、基础试块要编号,注明代表基础桩号。
基础混凝土试块报告应按“验收规范”要求统一为“同条件养护”,防止试块报告出现“标养字样”。
要与基础同条件养护达到养护龄期按时试压(可提前3天,拖后15天),送检时要有委托书,委托书内容包括浇注时间、养护条件(同条件养护)、配合比报告单编号,砂、石、水泥试验单编号、
送检时间、送检人等。
试块试验同样应由具有资质的专业试验单位试验。
试验报告内容栏内要完整清晰。
15、基础浇制工程完成后12小时后进入养护阶段,干燥炎热夏天浇筑完3小时后即应进行洒水养护,最好用草袋遮蔽洒水,拆模后应立即回填并对基础顶部养护总计不少于7天。
如用塑料布覆盖养护时,应全部覆盖严密,并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16、基础立柱顶面要一次成型,不允许二次抹面找平。
17、转角塔基础按设计要求预偏值施工,四个基础顶面应统一在一个斜面上,并且与组装铁塔垂直。
18、克服基础质量通病,确保立柱与台阶接口严密,基础支模不变形,消除狗洞、蜂窝与麻面等缺陷。
19、基础混凝土浇制及基础回填土过程中,坑内如有积水应将基坑内的积水排除。
基础回填按规范要求分层回填、夯实。
20、保证安全文明施工。
施工完毕后,基础插腿、地脚螺栓外露部分不应留残渣,基础现场不遗留任何施工残留物,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21、施工单位要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厂家和试验单位提供的各种试验报告进行审查。
22、三盘制作须经监理见证,未经监理见证的须进行破坏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