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实效安康市旬阳县陈娜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现状我国当代教育界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的朗读实效,在理论建设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如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郑桂华的《语文有效教学》、黄怀山《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张巧玲《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王宏《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等等,这些著作从不同层面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实效进行了诠释,有很强的理论指导价值。
此外,教育类期刊上有广大一线教师的实践总结,他们在课堂中提炼出有效的心得体会,也很好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实效。
存在弊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材编排的内容比较多,容量大和教学课时紧张,很多老师为了赶进度,学生朗读时间不充分,对课文的领悟就不够透彻,有时甚至用速读一带而过,教师讲解占用了朗读训练过程,致使学生语文分析事倍功半!研究意义研究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实效的现状,探究其中存在的优缺点,将会有效地推动语文课堂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是一门艺术。
精彩地朗读,深情地表达,能迅速消除学生心理杂念,既能使学生情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又可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朗读是构建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师生共同进入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而且成功的朗读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课题研究目标让语文朗读教学很好的融入课堂当中2、鼓励学生读准字句,多读多体悟,增强学生朗读意识。
3、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和深层含义。
4、培养学生多读多悟多质疑,提升语文分析能力。
三、课题研究思路本课题预定研究分为方案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和结题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方案准备阶段2014年1月——2014年3月)本课题计划一年完成,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1、准备阶段(2014年1月——2014年3月)(1)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人员并明确分工。
(2)完成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聊天等形式调查学生为什么早自习不愿意书声琅琅?为什么读文章结结巴巴?(3)设计研究方案和活动计划。
具体措施(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班级。
积累问卷调查,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朗读教学策略。
(3)以多媒体课件等作为媒介,播放名家精彩朗读,从视觉、听觉上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4)培养学生读准字、读通句子,读出课文感情的良好习惯。
(5)范读领路,摹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容易指导,但要读出感情,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
摹仿是学生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
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
例如,教学《春》这篇课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范读重点段,学生闭眼,静静地感受,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从而达到一种境界,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6)引导学生个别读,齐读,自由朗读朗读训练形式在课堂的作用不仅是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更是为课文教学穿针引线,因此学生的朗读训练需要形式多样,课堂上,同时要穿插适量的学生个别读,齐读和自由朗读。
学生个别朗读是检验学生个人朗读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教师因材施教,针对具体学生不同的朗读特点给予个性化点拨和指导的良机。
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选择持平或难度稍高于学生水平的不同材料。
采用此种朗读形式,教师尽量避免只给成绩好或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机会,这样会扼杀水平中下等学生的信心和兴趣,甚至是应给这些学生提供、制造更多机会。
难度较低的材料,教师有把握学生能胜任的,放手让学生练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培养兴趣。
课堂必不可缺的当然还有齐读的形式。
齐读主要是提供给全体学生练习朗读的平台,它的作用主要是让每一个学生的朗读能力都得到训练,同时它还是检验集体朗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而自由朗读是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的一种新型朗读。
自由朗读并不是让学生随意朗读,而是教师明确了学生朗读目的的情况下,指导学生进行。
自由朗读有利于教师灵活把握时间,学生对朗读材料的领悟通过朗读表现,从而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它可以跟其他形式的朗读交叉使用,它还可以以比赛的形式来全面检验,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古诗中每联都分上下句,非常适合采取此种方式学习背诵。
教师先简单介绍方法,再与学生作示范对句,然后由学生同桌间进行自由训练。
训练时,教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先由教师读每联上句,学生对下句。
如教师读“故人具鸡黍”学生就对“邀我至田家”。
再互换,由学生读上句,教师对每联下句。
然后,让学生同桌间进行上下对句互换练习,学生既能自主学习,也避免朗读形式太单一导致的背诵效率差。
练习一定量之后,学生基本能按顺序对句的情况下,提高练习难度,打乱顺序,随意读出诗中的某联上(下)句,令全班同学对下(上)句。
再让学生自由练习,提出更高要求──让学生按顺序对句,但要背诵出来。
最后,老师不按顺序出句,学生能准确,迅速地对句,且是背诵出来的,那训练也算是出色地完成任务了。
以教学设想为核心,灵活适当调整教学思路与方法,以实践引导教学。
2、实施阶段(2014年4月——2015年9月)(1)每班分成八个学习小组,课前认真预习,利用工具书查准确字词,读通顺句子。
(2)课前教师认真备课,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利用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地朗读: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告奋勇地朗读,学生们点评,或分角色朗读,或分小组赛读,或配乐朗读从多方面激发朗读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3)力求“读”的形式多样,培养学生愿读、乐读的良好习惯。
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
如果一味地讲,不讲求形式,对于学生都是很厌烦的事,朗读时可采用的形式很多,有指名读、开火车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篇二:《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课题名称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特点及方法研究课题编号GHKT201306 主持人徐萍主持人单位汉滨区大竹园初中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现状我国当代教育界十分重视对课堂导入这一环节的研究,在理论建设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如刘如正《中学语文教学论》、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郑桂华的《语文有效教学》等等,这些著作从不同层面对语文课堂导入的科学性进行了诠释,有很强的理论指导价值。
此外,教育类期刊上有广大一线教师的实践总结,他们在课堂中提炼出有效的心得体会,也很好地促进了语文课堂导入的良性发展。
存在弊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材编排的内容比较多,容量大和教学课时紧张,很多老师对导入环节都是简单化处理,甚至认为导语是可有可无的,老师一走上讲台就是“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某课”。
有的老师连这句简单的话语也省略了,走进课堂,就让学生翻开书开始上课。
本应精彩的导入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失去了光彩。
研究意义研究语文课堂导入的现状,探究其中存在的优缺点,将会有效地推动语文课堂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导入是一门艺术。
精彩的开场,生动的开课,都能迅速消除学生心理杂念,既能使学生情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又可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构建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师生共同进入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成功的导入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课题研究目标如何让语文教学导语很好的融入课堂当中怎样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导入语,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能够引人入胜三、课题研究思路本课题预定研究分为方案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和结题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方案准备阶段(2013年09月-2013年11月)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计划,做好开题论证。
选定调查对象(学生),制作调查问卷,了解七年级一班和二班学生对目前语文课堂导入的满意程度及想法建议。
确立研究目标①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原则。
②语文课堂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③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特点。
④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方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13年11月-2013年12月)要解决以下问题第一、认真研读课例,整理得出相关课例中关于课堂导入的内容及有关评价。
第二、深入课堂,揣摩一线教师的课堂导入环节的成功之处与不尽合理的细节,并形成文字材料。
第三、课堂实践,用不同的导入方式进行同一篇目的课堂教学,总结成败得失。
第四、实施问卷调查及访谈,对教学导入设计实施调查,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实践研究进行全面总结。
第五、重新深入课堂,用精心设计的导入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体验反思其成败得失。
第六、以课后反思的形式随时记录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阅相关教育文献资料,并解决这些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所采用的方法第一、认真阅读研究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掌握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定性。
第二、阅读相关书籍,研究以往案例的得失,指导自己的教学。
第三、把教学内容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
第四、鼓励学生发现客观世界中的语文因素,亲身体验通过学习历史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
第五、创设合理问题情境,采用恰当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六、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触类旁通。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14年12月-2014年01月)根据查阅的资料设计出不同要求、不同类型的课题导入。
及时进行“同课异构”的导入设计,将精心设计的导入案例运用到实际学中。
对实际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反应做出反馈总结。
及时写教育教学随笔,教学反思。
及时补充纠正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
(2014年02月--2014年03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研究过程做归纳总结。
整理研究资料,系统归纳。
(1)2013年06月--2013年12月分阶段完成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以论文、教学案例、教学随笔、课堂设计等方式呈现阶段研究成果。
(2)2014年03月,以结题报告方式呈现最后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方法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上的升华提炼而成的。
是形象化的优美语言。
教师运用这种情感化的语言去讲课,能够极大的唤醒学生的感情。
采用以下的方法。
运用教具导入法、描摹景物导入法、提问问题导入法、介绍作者导入法、新旧联系导入法、剖析标题导入法、联系实际导入法、故事诱导导入法、激情感染导入法。
五、小组成员及分工徐萍全面负责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负责撰写方案设计、问卷调查、中期报告、及多种形式的研究成果、结题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