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间工艺
传统风筝与吉祥寓意
• 从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 图案的影子 :大体有“求福”、“长寿”、“喜 庆”、“吉祥”等类型,其中以求福类图案为多 “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 “鲤鱼跳龙门”、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吉祥图案运用人物、 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其反映 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 和民间习俗,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 乐见。
• 《指尖上的传承》宣传片_高清.mp4
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
在中华民族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千 古流传的古老民族。这些古老的民族, 勤劳和智慧,创作了许多民间民族饰品。 至今保存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民间饰品。 许多人看了以后,都对中国民族民间艺 术表示由衷的赞佩。很多传统民间艺术 装饰品已经慢慢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中国结 剪纸 玉器 年画 刺绣和我们最 为熟悉的灯笼……
核雕
象牙微雕《心经》
《三山缱绻几千秋》
《三山缱绻几千秋》
[局部放大80倍]
微雕刻刀
巴林冻石双龙戏珠加唐诗二百首
瓷器微雕
精美的鸡蛋微雕
珍珠微雕
微雕作品《喜迎奥运》
微雕作品《大熊猫》
•
玉牌诗文微雕《隆中对》
苏绣
•
苏绣,是以江苏苏州为中心包 括江苏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苏 州地处江南,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 吴县一带,滨临太湖,气候温和, 盛产丝绸。因此,素有妇女擅长绣 花的传统习惯。优越的地理环境, 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 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长 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在艺术 上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 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地 方风格,被誉为“东方明珠”。
瓷器
• 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 来石等组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 物器。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 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是中 华文明的瑰宝之一。
瓷器的历史发展
• 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 青釉器"已明显具有瓷器的基 本特征。它们质地较陶器细 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 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 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 ,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 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 同。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 始青瓷"。
中国结是由旧石器时代 的缝衣打结,推展至汉 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 成今日的装饰手艺。周 朝人随身的佩戴玉常以 中国结为装饰,而战国 时代铜器上也有中国结 的图案,延续至清朝中 国结真正成为流传于民 间的艺术,当代多用来 室内装饰、亲友间的馈 赠礼物及个人的随身饰 物。因为其外观对称精 致,可以代表中华民族 悠久的历史,符合中国 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 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
中国结演绎出de时尚
• 中国结其实是一种古老的编织艺
术,一根根五彩的丝线,悬垂在居室 四周,古朴而风情流转。自然浓郁的 生活气息以及吉祥漂亮的中国结,既 为主人祈福来年的平安富贵,同时也 体现着主人不同的个性与审美观念。 别看轻这小小的中国结,它可是近年 来国际时尚潮流的重要元素,已发展 成为多个产品了。仔细看看,其中主 要有两大系列:吉祥挂饰和编结服饰。 每个系列又包括多个品种,如吉祥挂 饰有:大型壁挂、室内挂件、汽车挂 件等;编结服饰有:戒指、耳坠、手 链、项链、腰带、古典盘扣等。
苏绣的历史长达2000 多年。苏绣自古便以精 细素雅著称于世,其构 图简练,主题突出,技 巧精湛。仅以苏绣所用 最细的线以为一般人的 肉眼所能看清楚为例, 足见其精细之极.。
双面苏绣作品“百蝶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 产品的总称。湘绣分别在1912年和 1933年意大利都灵博览会和巴拿马 万国博览会上,湘绣绣品分别获得 最优奖和一等奖,被国外誉为超级 绣品。原先,长沙城里的商人们为, 开设了“顾绣庄”,不久又以湘绣 之名压倒了顾绣。湘绣的特点是用 丝绒线(无拈绒线)绣花,其实是 将绒丝在溶液中进行处细绣”。湘 绣也多以国画为题材,形态生动逼 真,风格豪放,曾有“绣花花生香, 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 传神”的美誉。湘绣人文画的配色 特点以深浅灰和黑白为主,素雅如 水墨画;湘绣日用品的色彩艳丽, 图案纹饰的装饰性较强。
目录
剪纸 折纸 风筝 刺绣 中国结 玉器 灯笼 年画 陶瓷 微雕
陶 瓷
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 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 各种制品。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的传统 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 料的人工工业产品。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 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各 种制品。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 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对于它的主要原料是 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石英 等),因此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 工业,同属于“硅酸盐工业”的范畴
•
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 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 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 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 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 ,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 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 ,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 璃质釉。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 ,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 个新时代。
陶器欣赏1
•
灰陶
白陶
陶器欣赏2
•
印纹陶
红陶
• 在战国时期,陶器上已经出现了各种优雅的纹饰 和花鸟。这时的陶器也开始应用铅釉,使得陶器 的表面更为光滑,也有了一定的色泽。 • 到了西汉时期,上釉陶器工艺开始广泛流传起来 。多种色彩的釉料也在汉代开始出现。
• 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 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 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 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 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 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 ,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 、深绿、天蓝、褐红、茄紫 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 、绿三色为主。唐三彩的出 现标志着陶器的种类和色彩 已经开始更加丰富多彩
• 【三分钟让你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苏绣_高清.mp4
折纸欣赏
风
•
筝
风筝为中国人发明,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 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其学生 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 今日多线风筝。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 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的。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 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 爱的户外活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 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 当今,我国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 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结的记载
• 宋代词人张先写过“心似双丝网,中有千 千结”。形容失恋后的女孩家思念故人、 心事纠结的状态。在古典文学中,"结"一 直象征着青年男女的缠绵情思,人类的情 感有多么丰富多彩,“结”就有多么千变 万化。 • “结”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被多愁善感 的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托结寓意, 许多具有向心性聚体的要事几乎都用“结” 字作喻,如:结义、结社、结拜等等。而 男女之间的婚姻大事,也均以“结”表达, 如:结亲、结发、结婚等。结是事物的开 始,有始就有终,于是便有了“结果”、 “结局”、“结束”。“同心结”自古以 来就成为男女间表示海誓山盟的爱情信 物”,结饰已被民间公认为是达情感的定 情之物。而“结发夫妻”也源于古人洞房 花烛之夜,男女双方各取一撮长发相结以 誓爱情永恒的行为,有诗云“交丝结龙凤, 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 就是生动的描写。
•
夏、商、周三代的陶器品种,大致可分为灰陶 、白陶、印纹陶、红陶、原始陶等。其中在日常 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灰陶,有素面,也人施以简 单的绳纹或篮纹,或者彩绘各种复杂图案的;还 有在制作胎体过程中用拍、印、刻、堆、划等手 法留取肌理效果。这一时期的器体造型功能依然 以饮食器皿为主,有豆、鼎、釜、鬲、觚、 等等 。白陶在新石器晚期就已出现,这一时期又有了 进一步发展。白陶所使用的原材料为瓷土,质地 较细密,烧成温度也比其他陶器品种要高。其造 型与装饰直接受到同时期青铜礼器的影响,艺术 价值不在青铜器之下。
粤 绣
粤绣,以广绣为代表,全国四大 名绣之一,历史上指广州、佛山、南海、 番禺、顺德等地的刺绣品,即专指广府 地区的刺绣工艺品,包括刺绣字画、刺 绣戏服、珠绣等。粤绣的题材广泛,多 为百鸟朝阳、龙凤等图案。引以广东省 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的总 称。 在艺术上,粤绣构图繁密热闹,色 彩富丽夺目,施针简约,绣线较粗且松, 针脚长短参差,针纹重叠微凸。常以凤 凰、牡丹、松鹤、猿、鹿以及鸡、鹅为 题材。粤绣的另一类名品是用织金缎或 钉金衬地,也就是著名的钉金绣,尤其 是加衬高浮垫的金绒绣,更是金碧辉煌, 气魄浑厚,多用作戏衣、舞台陈设品和 寺院庙宇的陈设绣品,宜于渲染热烈欢 庆的气氛。
微 雕
典也所累微殷中 之是周黍型商国 作中知*雕时微 。国的印刻期雕 历王文。的历 史叔却战甲史 上远有国骨源 微的朱时文远 雕《白的中流 艺刻之玺*长 术舟分印就。 的》。小出远 经*众如现在
•
微 雕 历 史 的 发 展
“微刻”、“微画”与“微雕”
“微雕”不同于“微刻”最主要的 特点是有立体空间的呈现,“核雕”、 “骨雕”、“象牙雕”和“微画雕” 等都应属于“微雕”范畴。微雕雕刻 出的是精微细小的立体画面,是一种 富有立体感的阳雕微观雕刻艺术。 “微刻”是凹进去的,有装饰性, 少 立体感; “微画”则是用笔或刀线描来微刻画 面,或称线描画微刻,是一种精微细小 的画种 。
粤绣作品“甜蜜蜜”
蜀 绣
•
蜀绣作品大熊猫
古代川西平原盛产蚕, 故称“蜀国”。蜀绣又称 川绣,起源于川西民间, 因地缘关系而得名,与江 苏苏州的苏绣、湖南长沙 的湘绣和广东的粤绣一起, 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绣。 其产地主要集中于成都、 重庆、温江、郫县等地。 蜀绣具有悠久的历史,与 蜀锦一起被称为“蜀中之 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