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学习方法指导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①保留原词 凡是文言文中的国名、地名、人名、 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 等,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在翻译 的时候,都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 现代汉语对译。例如: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义指一般的肚子饿。 ❖ 词义转移: 例:“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古义指祭祀时用作祭品的牲畜,是名词现在指为了某种目
的而舍去自己的生命或权利。
文言文知识纲要实词之古今异义
❖ 词义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古义表示出身低微,见识浅陋,是
一个表谦虚的中性词;今义指品质恶劣。 ❖ 有的单音节词连用,易与现在双音节词
文言句式之被动句
❖ (1)借助“见”,“于”,“见……于”来表示。 ❖ 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等。 ❖ (2)借助“为”,“为……所”来表示。 ❖ 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等。 ❖ (3)借助于“受”来表示。 ❖ 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等。 ❖ (4)从语境本身来判断,这是被动句式中最难的一种,
文言文知识纲要之虚词
❖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 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 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 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
❖ 如《鸿门宴》中"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前一个"为"是介词,义为"替","给“ ❖ 后一个“为”是动词,义为“作出”,
“制定”。 ❖ 分清词意的虚实要根据语境作具体分析。
文言文知识纲要实词之通假字
❖ 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 歧现象。“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 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 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 通假字:"具","要"——本字:"俱","邀"
文言文知识纲要实词之通假字
❖ 识别通假字的方法: ❖ ①音同形似。
混淆, ❖ 如:“率妻子邑人来些绝境” “绝境”古义指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指没
有出路的境地。
文言文知识纲要实词之一词多义
❖ 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一个词往往有好几 个义项。理解多义词,要把握它的本义,结 合上下文来判断它在句中的含义。
❖ 如: 又安敢毒焉 (怨恨)
呼嘘毒疠 (有毒的)
赋敛之毒 (毒害)
❖ 如"刘备,天下枭雄",就是个典型的判断句。 此外,文言文中还可以用"为","乃","即"," 固","诚"等词来表示判断。当然,文言文中 有时也用"是"来表示判断,如"人道是,三国 周郎赤壁"。
文言句式之判断句例句
1.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 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 3. 和氏璧,天下之所共传宝也; 4. 刘备天下枭雄; 5.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7.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文言文知识纲要之虚词
❖ 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学习时要特别注意。 ❖ (1) 兼词。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
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 例:投诸渤海之尾
诸,用在句中,相当于“之于” 王尝语暴以好乐,有诸?
诸,用在句末,相当于“之乎”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文言文知识纲要之虚词
❖ 有些虚词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 作用来确定。
❖ 如,《师说》中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 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前一个“其”是代词,代上文的“君子”;后一 个“其”是副词,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 语气。
❖ 另一种情况是词虽不同,但却都可以表示相同 的用法。如“乎”和“于”都可以有介词的用 法。
用,起主要、关键作用的是看最后一词的意义和用 法。 ❖ “若夫成功利钝,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 ❖ 若说到你成功与否的得失,你能怎么的呢?(听天 由命吧),自己多努力做好事就行了。
文言文知识纲要之虚词
❖ 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学习时要特别注 意。
❖ (3) 双音异义。文言中原为两个单音词(有的两个都 是虚词,有的一个是虚词,一个是实词),发展到 现代汉语变为一个双音虚词,而二者的意义有很 大差异。
❖ 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在这职业上。)
❖ “于是”译为“在这(件事上)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
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
文言文知识纲要之文言句式
❖ 判断句; ❖ 被动句; ❖ 倒装句; ❖ 省略句
文言句式之判断句
❖ 判断句式主要借助于“者”和“也”,也可单 独使用“者”或单独使用“也”,甚至两者全 省略,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留、删、对、换、 补、调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字字有着落,直、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 主
在具体翻译时,对文言文句子中的每个字 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 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 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 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 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达,还应该用意译作为 辅助方法,使句意尽量达到畅达、完美。
文言文学法指导
❖ 学习文言文要做到“三多”:多读、多背、 多练。
❖ 学习文言文不仅要学会听课,而且要重视 预习和复习。
❖ 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学习。 ❖ 学习文言文,关键是要重视归纳和积累。
归纳和积累
❖ 原则:每课一归纳,单元一小结 ;
❖ 方法:从特殊字词的注音、一词多义、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成语典故、重 点语句以及文化常识等个方面来进行,每个单项 都可以自行规定一种特殊的符号,以提高学习效 益。如:用“①②③”表示一词多义;用“※” 表示名词作状语;用“#”表示使动用法;用 “⊙”表示意动用法;用“≠”表示古今异义; 用“=”表示通假字;用“@”表示成语典故; 用“★”特殊句式……
❖ 如"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必须译成"向孙将 军求救",而不能说成"求救向孙将军"。
文言句式之省略句
❖ 省略句式是文言文的难点。它可以省略主 语,谓语,宾语,还可以省略介词 “以”“于”等。
பைடு நூலகம்
❖ 例: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尽死。
❖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高中文言文学习 方法指导
学习目标
1、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 2、了解考试说明对高考文言文学习
的要求; 3、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4、掌握高中文言文知识学习要点。
文言文的概念
文言文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先秦 两汉时的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如 唐宋八大家等)仿古作品中的语言;而非指 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口头语 言,即古白话,如《水浒传》等明清章回小 说中所使用的语言。
必须根据上下文来断定。 ❖ 如"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句中的"举"即表被
动,是说"函谷关被攻占了"。
文言句式之倒装句
(1)主谓倒置,一般为强调谓语,将谓语放到前边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宾语前置,有三种情况: ①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该宾语置于动词的前边,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②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该宾语也置于动词的前边, 如"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③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到动词的前边,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吞舟是
例:“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坐"通"座",意思是"座位"
文言文知识纲要实词之通假字
❖ 识别通假字的方法: ❖ ②音近形似。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意思是"嘱咐"
文言文知识纲要实词之通假字
❖ 识别通假字的方法: ③音同形异。 例:"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通"以",意思是"以后"
漏。”(《与陈伯之书》)。 ④介词宾语前置: 微斯人,吾谁与归?(疑问句) 余是以记之(强调 ) 项王\项伯东向坐.
文言句式之倒装句
❖ (3)定语后置,现代汉语一般为定语在前, 中心词在后,而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中心词 在前,定语在后的情况。
❖ 如“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五人墓碑 记》。
❖ (4)介词结构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 构在动词前边的作状语,在动词后边的作 补语;而文言文中,介词结构明明在动词的 后边,翻译的时候却必须作状语。
❖ 偏义复词是指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 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 意义 ,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做陪衬。
例: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远近”只有“远”的意思 ;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存亡”只有“亡”的意思。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异同”只有“异”的意义 。
文言文知识纲要之虚词
②删除原词 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 助、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意义,虽然 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译成现代汉语时,因 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所以不能硬译, 应该删除不译。例如: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妾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