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安成长(1)

平安成长(1)

平安成长,健康教育
—如何把幼儿安全教育融入家庭和学校
关键词:安全教育,意识,成长,生活习惯
近些年来有关幼儿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如交通事故,走失,冒领,高处跌落,器官异物,食物中毒,过渡体罚等一系列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事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也给学校和家庭教育敲鸣警钟:幼儿的安全才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幼儿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

所以,对学校和家庭来说,对幼儿实施安全教育,增强孩子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才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而安全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植入孩子们的大脑,它需要长期的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

这不仅需要家庭的各个成员的言传身教,更需幼儿园的大环境中,建立的安全机制,提供的安全呵护和老师们的精心培育。

因此,只有将家庭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我就从“如何想”和“如何做”两方面,针对幼儿安全教育中,家庭和学习各自的不同职责义务及两者间的紧密联系展开浅显论述。

一,正确认识安全教育在儿童成长期的重要意义
<一>通过安全教育,能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学校在教学内容上设计自我保护的课程,配合角色演习和师生参与,让幼儿明白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游戏内容上,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比如《老鹰捉小鸡》和《喜羊羊与灰太狼》、《小小消防员》的游戏,能让孩子学会辨识好坏善恶,懂得保护自己。

还有“认识安全标志”、观看安全录像等,使幼儿在他们感兴趣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家庭中,父母作为第一启蒙老师,为孩子开启懵懂。

在日常的具体生活中,父母应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一系列的模范带头,让孩子的行为远离安全隐患。

和孩子的日常交往中,可告诉一些基本安全常识,让幼儿记住自己、父母、老师的姓名。

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及所在幼儿园的名称。

懂得保护身体各部分器官不受伤害,掌握一些简单的安全技巧。

<二>安全教育能提高幼儿园老师的法制教育安全观念
幼儿园老师是孩子知识的教授人和成长的监护人,不仅要求每个幼师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专业技能,而且也要求每位老师必须还有爱心,耐心。

通过创建平安幼儿园,培养具有高度安全责任感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从思想上贯彻幼儿园安全的重要性。

平时的加强安全学习与宣传,组织教师学习省市县等有关文件精神,提升教师安全责任感和对孩子负责的责任心。

通过讨论会,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事故演练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

<三>安全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
幼儿的安全牵动着老师和家长的心,孩子终究是要成长的,应采取积极措施,取疏导之法,既不违幼儿的天性,又符合素质教育的原则,只有合理、科学的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和减少意外伤亡的发生。

安全教育涉及幼儿的常规习惯、成长心理、自我特征,思想、幼儿行为等方面。

一是让幼儿明确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以及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自己的活动范围,怎样做是正确的。

二是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引导幼儿学习榜样,消除负面影响,在幼儿出现冲突和不安全因素时,不失时机的进行教育,使其接受教训。

多让幼儿接受安全教育,增强其观察力、判断力和应变能力。

三是通过对幼儿思想方面的安全教育,可让幼儿从童话世界中走出来,真实的感知现实生活的问题,例如不再相信人会飞的事实,减少意外伤忙。

四是学习怎
样帮助有困难的同伴,怎么救起落水的小朋友等,不断积累一些保护自己的同伴的帮助他人的经验方法。

五是告诉幼儿社会很复杂,有许多坏人,要提高警惕。

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告诉孩子,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坏人:小偷、杀人犯、纵火犯,器官移植者等,增强幼儿的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又敏锐的鉴别能力,在社会的每个角落都能机智地判断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虚,什么是诚。

从源头上真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怎样把安全教育贯穿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始终
<一>、家园共育,为孩子提供平安的成长环境
幼儿安全教育工作迫切需要家园的密切配合,以幼儿园为平台,不定期地向家长进行安全知识和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知识的专题讲座,与家长共同探讨、交流安全自护的知识。

同时,幼儿园成立了家长学校专兼职授课教师队伍,定时定量坚持家长授课,每次开课前,充分了解家长的需求和困惑,使授课内容更具时代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举办一些公开游戏活动,鼓励学生家长参加。

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嘱咐家长该注意哪些提醒事项:比如赛跑的时候要系紧鞋带,下楼梯时不能推挤,玩玩具时不能拿玩具打其他幼儿等。

校方以活动的形式向孩子和家长讲解校方安全知识,自救知识,交通安全知识,必要时幼儿园应聘请专业人士进行讲解和演示。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观察幼儿园的教学设施有无安全隐患,如教具有无破损,容易早成孩子身体伤害,校车接送是否规范,教工是否存在恶意行为和过失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反映,从而使家园教育更趋和谐。

<二>家校联手,形成安全教育合力。

学校教育是一个系统的体系。

老师施教,主要看孩子如何受教。

对家长而言要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

比如学校制定的作息制度、接送制度、校园安全制度等,家长要督促孩子不折不扣地执行,一方面保证了制度的严肃性,另一方面能很好地教育孩子遵章守纪的良好品德。

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网络、家园联系册、致家长一封信、电话随访、家访等形式对家长进行不同时期相关安全培训,并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汇报孩子在校在家里的信息,掌握孩子的学习,交友情况,尽早发现孩子心理上的波动,正确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老师与家长沟通不仅要及时,也要准备充分,注重实效,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可选择各种沟通方式,沟通技巧,既要把问题事实讲清楚,也要客观评价,考虑家长感受,再适当给予建议要求。

在与家长沟通时,多向家长征求意见,了解家长的需求,以及幼儿园在教育方面的不足之处。

而且要多给家长讲一些教育的知识和方法,不但能让家长佩服老师的专业素养,对老师增加信任感,还能让家长多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最终更好的配合老师的工作。

总之,幼儿的安全教育是每位幼师时刻关注和探讨深思的课题,不仅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当中,能恰当的灌输孩子安全教育的知识技能,也要求每位孩子家长能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做好带头模范,重视安全教育,让孩子平安成长。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共同参与下,幼儿的安全教育问题将会越来越趋近成熟,幼儿的成长环境将会更加安全、健康、快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