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15分】1、沈德符对《牡丹亭》的评价:“《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出自沈德符的《顾曲杂言》2、高文秀《双献功》、石君宝《秋胡戏妻》、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马致远《孤雁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括号内为其杂剧代表作)3、明代吴江派代表人物:沈璟,临川派的的代表人物:汤显祖4、清代最出名的喜剧作家李渔5、王九思、康海的杂剧代表作分别是《曲江春》(全名:《杜子美沽酒游春记》)、《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又名《中山狼》)6、《琵琶记》的结构形式双线交错7、元代杂剧写“书生与龙女”的爱情故事作品是《柳毅传书》8、《陈抟高卧》的作者是马致远,主人公是陈抟9、《倩女离魂》的作者是郑光祖,故事的来源(出处是)唐代陈玄祐的《离魂记》10、用两句话来概括《桃花扇》的构思和结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11、明代第一曲指的作品是徐渭的《四声猿》12、昆腔是由魏良辅来改造,由梁辰鱼第一个创作成功,第一个创作成功的作品是《浣纱记》13、清代以一折短剧著称的是杨潮观,其作品集名称是《吟风阁杂剧》14、《鸣凤记》、《杀狗记》《紫钗记》《中山狼》分别是那个时代的作品:都是明代15、明代杂剧成就最高的作家是:徐渭16、元代四大悲剧指的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17、元杂剧本色派的代表人物是关汉卿,文采派的代表人物是王实甫18、中国历史上首写现实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的时事剧是明代的《鸣凤记》19、四大南戏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20、关汉卿的爱情剧从题材上可分成仕女之恋(以《救风尘》为代表)和才子佳人之恋(以《望江亭》为代表)两类21、李玉的成名作是“一人永占”(“一笠庵四种”),代表作是《清忠谱》22、被评价为“乐极哀来,垂戒后世”的作品是洪昇的《长生殿》23、《清忠谱》的作者是李玉,主人公是周昌顺24、中国戏曲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独创性理论著作是:明代王冀德的《曲律》,最早研究南戏的理论著作是徐渭的《南词叙录》25、元代爱情杂剧成就最高的作品是: 《西厢记》26、《桃花扇》正面代表人物是:名妓李香君、文人侯方域、说书艺人柳敬亭、苏昆生,反面代表人物是; 南明重臣马士英、阮大铖、田仰二、填空题【20分】1、《永乐大典》戏文3种指的是《小孙屠》、《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张协状元为现存最早达的南戏剧本)2、明初期宣扬伦理教化的传奇代表人物是丘濬、邵灿其代表作是《五伦全备记》、《香囊记》(若只写一个人则填第一个)3、宋代戏剧的典型范式是宋杂剧,包括北宋杂剧及其衍生体南宋官本杂剧和金院本4、元代四大爱情剧是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和白朴的《墙头马上》5、明初期朱权的戏曲理论著作:《太和正音谱》、朱有燉的戏剧、散曲集:《诚斋乐府》6、最早把西游记写成戏剧的故事是杨景贤的《西游记》,7、徐渭的杂剧代表作是《四声猿》8、李玉戏剧的成名作:“一人永占”(“一笠庵四种”)9、关汉卿杂剧的题材分成:社会剧、爱情风月剧和历史剧三类。
三、名词解释【15分】(南戏和诸宫调重点背一下)1.乱弹:清中叶,民间戏曲已在剧坛上占据主导地位,当时民间把这类俗戏笼统称为“乱弹”。
乱弹本来是指声腔,即“乱弹腔”;但也可以指用乱弹腔演唱的戏,即“乱弹戏”。
乱弹所属的众多声腔各有渊源,并由此形成了三大系统:高腔、梆子、皮黄。
2.吴江派:明代戏曲文学流派。
其领袖人物是吴江人沈璟。
沈璟的曲学理论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第一,强调“合律依腔”;第二,崇尚“本色”。
本色之义即传奇用语的通俗恬谈。
其代表作有《博笑记》。
3.诸宫调: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流行的说唱文学形式之一,是从变文和教坊大曲、杂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的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以说唱长篇故事,因此称为“诸宫调”。
诸宫调有说有唱,以唱为主。
它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白相间的方式,属叙事体,其中唱词接近言体的部分。
诸宫调有南、北宫调之分,其区别主要是曲调腔谱的变化。
诸宫调为后世戏曲音乐开辟了道路,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4.南戏:南戏原来是一种地方剧种,因为它流行于浙江温州(温州古名永嘉)一带,所以又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它内容多以家庭为主,曲调轻柔婉转,以管乐伴奏为主,剧中各个角色可以分唱或合唱,一部戏没有固定的场次限制,每出戏也不要求通押一韵,也不限用同一宫调中的曲牌。
与杂剧相比,它要灵活得多。
5.“临川四梦”:指的是汤显祖的四部戏曲作品。
即《紫钗记》、《牡丹亭》(亦名《还魂记》)、《邯郸记》、《南柯记》。
前两个是儿女风情剧,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
由于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而这四部作品均写有一个神灵感梦的情节,故总名为“临川四梦”。
6.三大传奇:即明中叶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无名氏的《鸣凤记》的三部传奇作品。
它们分别是忠奸剧的定型、历史剧的新篇、时事剧的发轫,三大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明代传奇创作的新时期的到来。
7.四声猿:指的是明代徐渭的杂剧作品。
《四声猿》,包括四部杂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被誉为“明曲第一”。
王骥德《曲律》称《四声猿》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
其中《狂鼓史渔阳三弄》最突出地体现了徐渭内心的悲愤。
8.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
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
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等。
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
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
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9.苏州派:明末清初,在苏州这个戏剧创作和演出的中心城市,出现了一群平民专业剧作家,较为著名的有李玉、朱佐朝、朱素臣、叶雉斐等。
他们相互往还密切,有时合作创作剧本,有时共同切磋曲律,在市民生活的土壤和文化氛围中,形成了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大致相近的戏曲流派,后人称之为苏州派。
苏州派戏曲在题材上跳出了写儿女私情的狭隘圈子,贴近世俗人生,关注时事政治;在思想上揭露黑暗现实较为有力,具有鲜明的伦理教化指向;在人物塑造上,富于平民色彩,许多下层人物以正面形象活跃在舞台上。
著作《一笠庵四种曲》。
10.四大南戏:指的是元末著名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部南戏作品。
焦循在《剧说》中称之为“剧中四大家”。
由于这四部作品在明初传演甚广,影响深远,故又有“明初四大传奇”之称。
11“.南洪北孔”:清康乾时期,昆剧演出急管繁弦,盛极一时,而曲坛却流于风花雪月、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等艳情故事的渲染,老套新翻,传奇创作千篇一律,生气索然。
这时,"南洪北孔"成为登上传奇现实主义创作艺术巅峰的两个不朽的艺术典范。
“南洪”即清初著名浙江籍的历史剧作家洪昇和他的戏曲《长生殿》。
“北孔”即山东籍的历史剧作家孔尚任和他的戏曲《桃花扇》。
二者分别被誉为清代传奇的南北高峰。
12.传奇:“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但元末明初的学者们也有人将元杂剧称为“传奇”,原因之一在于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
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四、指一下句子的出处(作品名称、作者)【16分】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王实甫《西厢记》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汤显祖《牡丹亭》3、怎将我墙头马上,偏输却沽酒当垆……白仁甫《墙头马上》4、糠和米本是两相依倚,被簸飏作两处飞……高明《琵琶记》5、呀,不思量,除是铁心肠!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马致远《孤雁汉宫秋》6、俺作个女祢衡,挝渔阳,声声骂……孔尚任《桃花扇》7、留得白头遗老在,谱将残恨说兴亡……洪昇《长生殿》8、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关汉卿《窦娥冤》9、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关汉卿《窦娥冤》10、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王实甫《西厢记》11、乱荒荒不丰稔的年岁,远迢迢不回来的夫婿……高明《琵琶记》12、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纤腰……白仁甫《唐明皇秋夜梧桐雨》13、一从鼙鼓起渔阳,宫禁俄回看蔓草荒……洪昇《长生殿》14、下红楼残腊雪浓,过紫陌早春已泥冻……孔尚任《桃花扇》15、凄怆似和半夜楚歌声;悲切似唱三叠阳关令……马致远《孤雁汉宫秋》五、简答题、1、简述“李杨”爱情故事的演变过程(二选一,根据题目是要答爱情内容的演变还是创作演变来选择)(1)[创作作品的演变方面]:最早的描写李杨爱情故事题材的文学作品是唐代白居易所作的诗歌:《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
宋人笔记小说《杨太真外传》、元人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元代白朴《梧桐雨》杂剧、明代吴世美《惊鸿记》传奇,是众多李杨题材创作中比较有影响的作品。
而《长生殿》则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2)[《长生殿》中李杨爱情故事的发展演变]:在长生殿中,李杨爱情经历了“三离四合”的曲折演变。
首先,在第二出中,唐明皇以钗盒与杨贵妃定情,为第一次合;接着在第八出中,杨玉环因妒而被谪是李杨二人的第一次离;然后在第九出唐明皇复召杨贵妃为第二次合;而在第十九出唐明皇因偷幸梅妃导致杨贵妃“絮阁”大闹,从而导致了二人爱情之中第二次离的产生;在第二十二出中,李杨长生殿“密誓”出现了李杨爱情的第三次合;第二十五出杨贵妃自缢马嵬坡是第三次离;最后第五十出李杨月宫重圆为第四合。
2、简述《西厢记》形式上的创新(1)删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使结构更完整,情节更集中。
例如,在《西厢记诸宫调》中,孙飞虎兵围普救寺一事占了相当长的篇幅,它实际上是游离于主线之外的,王实甫毅然将它压缩得很短,这样就使主线更为分明突出。
(2)使主要人物的立场更鲜明,从而加强了戏剧冲突。
在《西厢记》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阵营,一以张生、崔莺莺、红娘为代表,一以老夫人为代表。
王实甫将这两个阵营的人写得泾渭分明,态度毫不含糊,并以此来展开矛盾冲突。
(3)在情节安排、艺术手法的运用上,更为精致完美,并增加了一些喜剧色彩。
例如,利用景物来表现情感是《西厢记诸宫调》的一大特点,王实甫在《西厢记》中也大量运用了这一手法,但比较一下两部作品的“长亭送别”就可以看出,王实甫写得更细腻,更优美。
3、简述元杂剧的体制特征(一)在剧本结构上:(1)元杂剧剧本包括唱词、宾白和科介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