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的发展历程

网络的发展历程


互联网
到了九十年代,随着电脑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迅速地
商业化,以其独有的魅力和爆炸式的传播速度成为当今的热点。 商业利用是互联网前进的发动机,一方面,网点的增加以及众多 企业商家的参与使互联网的规模急剧扩大,信息量也成倍增加; 另一方面,更刺激了网络服务的发展。 互联网从硬件角度讲是世 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它连接了全球不计其数的网络与电 脑,也是世界上最为开放的系统。但这并不确切, 它也是一个实 用而且有趣的巨大信息资源,允许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人们进行通 讯和共享信息。互联网仍在迅猛发展,并于发展中不断得到更新 并被重新定义。
详细描述,只是指出主机必须使用某种协议与网络相连。 互联网层(Internet Layer)是整个体系结构的关键部分,其功能是 使主机可以把分组发往任何网络,并使分组独立地传向目标。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使源端和目的端机器上的对等实体可以 进行会话。在这一层定义了两个端到端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局域网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指在某一区域内 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一般是方圆几千米以内。 局域网可以实现文件管理、应用软件共享、打印机共享、 工作组内的日程安排、电子邮件和传真通信服务等功能。 局域网是封闭型的,可以由办公室内的两台计算机组成, 也可以由一个公司内的上千台计算机组成。
互联网

互联网发展历程
互联网产生于1969年初,它的前身是阿帕网 (ARPA网),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为准 军事目的而建立的,开始时只连接了4台主机,这便是 只有四个网点的“网络之父”; 到了 1972年公开展示时,由于学术研究机构及政府机 构的加入,这个系统已经连接了50所大学和研究 机构 的主机; 1982年ARPA网又实现了与其他多个网络的互联,从而 形成了以ARPANET为主干网的互联网。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包含所有的高层协议,包括:虚拟终端协议
(TELNET,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电子邮件传输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域名服务(DNS,Domain Name Service)、网上新闻传输协议 (NNTP,Net News Transfer Protocol)和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等。
TCP/IP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是首先由ARPANET所使用的网络体系结构。 这个体系结构在它的两个主要协议出现以后被称为TCP/IP参 考模型(TCP/IP Reference Model)。这一网络协议共分为四 层:
网络访问层(Network Access Layer)在TCP/IP参考模型中并没有
互联网

技术创新
2012年,Nike + Fuel Band和Jawbone等传感器式腕带走进人们
的生活,用来衡量人们每天走了多少路、睡眠质量如何等等。我 认 为,这种趋势在2013年还将继续,而传感器的形式会有所改进, 功能也将更强大。例如配备了传感器的手表Basis,可以测量心率。 所有这些设备都会与移 动应用或Web应用相整合,跟踪用户状况 并提供建议。 2013年人们将看到的另一个趋势是,应用与设备的进一步整合, 允许人们无线控制许多日常操作,如灯泡和家用电器等。2013年, 我们将看到更多这样的智能设备。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既保持自 身的相对独立性,又将成为物联网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 层的主体技术。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网络的发展历程)
一、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是指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它为网络 硬件、软件、协议、存取控制和拓扑提供标准,定 义了计算机设备和其他设备如何连接在一起以形成 一个允许用户共享信息和资源的通信系统。
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是ISO的建议,它是为了使各层上的协议国 际标准化而发展起来的。OSI参考模型全称是开放系统互 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这一参考模型共分为七层:
1G→4G

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也称IMT 2000,是正在全力开发的系 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将成为 基本功能模块,支持话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它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 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例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 等。如WCDMA的传输速率在用户静止时最大为2Mbps,在用户高速 移动是最大支持144Kbps,说占频带宽度5MHz左右。但是,第三代 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共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 三大分支,共同组成一个IMT 2000家庭,成员间存在相互兼容的问 题,因此已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和全球通信; 再者,3G的频谱利用率还比较低,不能充分地利用宝贵的频谱资源; 第三,3G支持的速率还不够高,如单载波只支持最大2~fDps的业务, 等等。这些不足点远远不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需要,因此寻求 一种既能解决现有问题,又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的新技术(即 新一代移动通信: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是必要的。
四、3G网络应用的现实意义

为用户实施各种新的应用,提供更为宽广的平台
极大地增加系统容量、提高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 利用在不同网络间的无缝漫游技术,可将无线通信系统和
Internet连接起来,从而可对移动终端用户提供更多更高级的 服务。 可实现全球漫游,使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人之间的交流 成为可能
OSI与TCP/IP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
OSI与TCP/IP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
二、固定网络

互联网是指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 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 一巨大国际网络。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 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 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 连接一起的网络结构。

互联网
198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提供巨资,建造了全美五大超
级计算中心。为使全国的科学家、工程师能共享超级计算机的设 施,又建立了基于IP协议的计算机通信网络NFSNET。 最初的 NFS使用传输速率为56Kbps的电话线通信,但根本不能满足需要。 于是NFS便在全国按地区划分的计算机广域网,并将他们与超级 计算中心相连,最后又将各超级计算中心互连起来,通过连接各 区域网的高速数据专线,而连接成为NSFNET的主干网。 1986年,NFSNET建成后取代了ARPA 网而成为互联网的主干网。 期以ARPANET为主干网的互联网只对少数的专家以及政府要员 开放, 则而以NFSNET为主干网的互联网向社会开放。
1G→4G

2G: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90年代初期。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 1996年提出了GSM Phase 2+,目的在于扩展和改进GSM Phase 1 及Phase 2中原定的业务和性能。它主要包括CMAEL(客户化应用移 动网络增强逻辑),S0(支持最佳路由)、立即计费,GSM 900/1800双 频段工作等内容,也包含了与全速率完全兼容的增强型话音编解码技 术,使得话音质量得到了质的改进;半速率编解码器可使GSM系统 的容量提近一倍。在GSM Phase2+阶段中,采用更密集的频率复用、 多复用、多重复用结构技术,引入智能天线技术、双频段等技术,有 效地克服了随着业务量剧增所引发的GSM系统容量不足的缺陷;自 适应语音编码(AMR)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系统通话质量; GPRS/EDGE技术的引入,使GSM与计算机通信/Internet有机相结合, 数据传送速率可达115/384kbit/s,从而使GSM功能得到不断增强, 初步具备了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
OSI参考模型
会话层(Session Layer)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会话关系,
既可以进行类似传输层的普通数据传输,也可以被用于远程登录 到分时系统或在两台机器间传递文件。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用于完成一些特定的功能,这些功能 由于经常被请求,因此人们希望有通用的解决办法,而不是由每 个用户各自实现。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中包含了大量人们普遍需要的协议。不 同的文件系统有不同的文件命名原则不同的文本行表示方法等, 不同的系统之间传输文件还有各种不兼容问题,这些都将由应用 层来处理。此外,应用层还有虚拟终端、电子邮件和新闻组等各 种通用和专用的功能。
物理层(Physical Layer)主要是处理机械的、电气的和过程的接口,
以及物理层下的物理传输介质等。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的任务是加强物理层的功能,使其 对网络层显示为一条无错的线路。 网络层(Network Layer)确定分组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路由选择。路 由可以选用网络中固定的静态路由表,也可以在每一次会话时决 定,还可以根据当前的网络负载状况,灵活地为每一个分组分别 决定。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从会话层接收数据,并传输给网络层, 同时确保到达目的端的各段信息正确无误,且使会话层不受硬件 变化的影响。
三、移动网络
1G→4G

1G:第一代 移动通信系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 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如NMT和AMPS,NMT于1981 年投入运营。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 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安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 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 传输速率约2.4kbit/s。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工作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