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兰亭集序》教师版

《兰亭集序》教师版

《兰亭集序》教师版第一课时阳江市刘小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梳理文言文知识点,掌握重点实词“毕、咸、修、映、列、次、幽情、是、所以、极、信”等,积累文中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本的节奏、语气和韵味,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培养学生系统的归纳文言知识的能力3.情态与价值: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品味作者之“乐“。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梳理文言文知识点,积累文中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培养学生系统的归纳文言知识的能力难点:反复诵读,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品味作者之“乐”。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琅玡(今山东临沂)人。

他是古代著名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了楷书、行书成熟时期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他书写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的散文也是简净疏朗、俊美飘逸,显示了高度的艺术素养。

因做过右军将军,所以世人称之为“王右军”。

2、文体“序”:序也写做“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癸.(guǐ)丑会.(kuài)稽修楔.(xì) 激湍.(tuān)流觞.(shāng) 管弦.(xián)游目骋.(chěng)怀齐彭殇.(shāng)4、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第一、二段文意,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并加以理解。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二、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文章的语气、停顿、字音2、学生齐读三、梳理一、二段的字、词、句(小组竞赛形式)1、句式①状语后置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省略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列坐其次引以为流觞曲水③定语后置句: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字词①词类活用:形容词做名词:贤、少、长名词作动词:带、殇使动用法:流、游、骋②一词多义:盛、修③其它重要词语毕、咸、修、映、列、次、幽情、是、所以、极、信3、翻译下列句子(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文: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饮酒一杯,赋诗一首,也足以酣畅淋漓地表达幽深内敛的情感。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译文:抬头饱览广阔的天地,低头审察繁多的万物。

四、课文赏析1、第一、二段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心情如何?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心情的一个句子。

参考:记叙了兰亭宴会的盛况,表现了自己快乐的心情。

“信可乐也”2、作者为何而乐? 结合文中的语句来分析一下。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人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美景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乐事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良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赏心南朝诗人谢灵运说:“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兰亭之会,四者并具,怎不可乐?明确: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板书)3、在这样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王羲之等人游目骋怀,尽享耳听和眼观的乐趣,最后作者把心情归结为一个“乐”,如果让你们再一次朗读这一部分,你会怎样来读呢?明确:舒缓—稍快—舒展曼婉,语调要清新。

学生齐读,并尝试背诵。

五、课堂小结孔子曾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凡大人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净化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尘埃蒙蔽的双眼明亮如初,使原本浮躁不安的心回复平静,使原本堆积的烦恼渐渐融化。

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

王羲之从这次兰亭盛会中悟到了什么呢?他想通过这篇许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这些留待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

六、堂上检测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虚诞.(dàn) 癸.丑(kuí) 万殊.(shú) 峻.岭(jùn)B.殇.子(shāng) 会稽.(jī) 形骸.(hái) 会晤.(wù)C.悼.念(dǎo) 修禊.(xì) 骋.怀(chěng) 符契.(qì)D.嗟.悼(jiē) 流觞.(shāng) 激湍.(tuān) 曲.水(qǔ)答案:B。

A项,“癸”应读“guǐ”,“殊”应读“shū”;C项,“悼”应读“dào”;D项,“曲”应读“qū”。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C.①夫人之相与..怀抱(从……中取得)..,俯仰一世(交往)②或取诸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答案: D.致,思想情趣。

3、阅读第一、二自然段,下面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4分)A 本文是一篇记游抒怀之作,本段描写兰亭景物抓住特征,用粗线条勾勒,格调淡雅。

B 本段写盛会的时间、地点、缘由、与会人物、周围环境和流觞情景。

C 本段写天气好,人心乐,盛会难得,段尾突出一个“乐”字。

D 本段叙事写景后落在“乐”字上,是为后文述说世事流逝的感慨,转出“痛”字,联系古今事,引出了“悲”字作铺垫。

【答案】D(不应是铺垫。

)七、课后作业1、背诵全文2、预习三、四段,想一想,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兰亭集序》学生版第一课时阳江市刘小敏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序文的文体特点梳理文言文知识点,积累文中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本的节奏、语气和韵味,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培养学生系统的归纳文言知识的能力3.情态与价值: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品味作者之“乐“。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梳理文言文知识点,积累文中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培养学生系统的归纳文言知识的能力难点:反复诵读,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品味作者之“乐”。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王羲之(303—361),字,东晋琅玡(今山东临沂)人。

他是古代著名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

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了楷书、行书成熟时期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他书写的《兰亭集序》被誉为“”。

王羲之的散文也是简净疏朗、俊美飘逸,显示了高度的艺术素养。

因做过右军将军,所以世人称之为“”。

2、文体“序”:序也写做“”或称“”,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或“”。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癸.( )丑会.()稽修楔.( ) 激湍.()流觞.( ) 管弦.()游目骋.( )怀齐彭殇.()4、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第一、二段文意,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并加以理解。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二、朗读课文三、梳理一、二段的字、词、句(小组竞赛形式)1、句式①、状语后置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省略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列坐其次引以为流觞曲水③、定语后置句: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字词①、词类活用:形容词做名词:贤、少、长名词作动词:带、殇使动用法:流、游、骋②、一词多义:盛、修③、其它重要词语毕、咸、修、映、列、次、幽情、是、所以、极、信3、翻译下列句子(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文:(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译文:四、课文赏析1、第一、二段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心情如何?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心情的一个句子。

2、作者为何而乐? 结合文中的语句来分析一下。

五、课堂小结六、堂上检测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虚诞.(dàn) 癸.丑(kuí) 万殊.(shú) 峻.岭(jùn)B.殇.子(shāng) 会稽.(jī) 形骸.(hái) 会晤.(wù)C.悼.念(dǎo) 修禊.(xì) 骋.怀(chěng) 符契.(qì)D.嗟.悼(jiē) 流觞.(shāng) 激湍.(tuān) 曲.水(qǔ)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C.①夫人之相与..怀抱(从……中取得)..,俯仰一世(交往)②或取诸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3、阅读第一、二自然段,下面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4分)A 本文是一篇记游抒怀之作,本段描写兰亭景物抓住特征,用粗线条勾勒,格调淡雅。

B 本段写盛会的时间、地点、缘由、与会人物、周围环境和流觞情景。

C 本段写天气好,人心乐,盛会难得,段尾突出一个“乐”字。

D 本段叙事写景后落在“乐”字上,是为后文述说世事流逝的感慨,转出“痛”字,联系古今事,引出了“悲”字作铺垫。

七、课后作业1、背诵全文2、预习三、四段,想一想,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