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安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化学•十一单元课题1选段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学校:陕西师范大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学科教学(化学)******指导老师:白*1 教学设计的依据 (2)教学理念 (2)教材版本 (2)教学对象 (2)2 教学内容分析 (2)《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物质的化学变化对该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要求 (2)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呈现方式分析 (3)3 教学对象分析 (4)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4)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4 教学创新点 (4)1 教学目标 (5)知识与技能 (5)过程与方法 (5)情感态度价值观 (5)2 教学重点与难点 (5)教学重点 (6)教学难点 (6)3 实验仪器和试剂 (7)4 实验安全性问题 (7)5 教学过程 (7)6 板书设计 (12)7 教学评价 (13)学生的自我评价量表 (13)教师评价 (13)1 教学设计的依据教学理念新课程重视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课堂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体会知识建构的过程。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本微课的教学设计灵感来自对复分解反应学习困难及教学建议的研究,以“问题驱动”任务为引导,步步激疑,逐步引导学生建构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再借动画模拟复分解反应发生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

再利用复分解反应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维,最终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努力实现学生从“被学”到“会学”再到“乐学”,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材版本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对象初中三年级学生2 教学内容分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物质的化学变化对该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要求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呈现方式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课题一常见的盐的内容,该节课程通过32CO Na 溶液与2)(OH Ca 溶液反应介绍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通过4CuSO 溶液与NaOH 溶液反应以及4CuSO 溶液与2l BaC 溶液反应,讨论归纳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沉淀生成;通过复习酸碱中和反应也是复分解反应,讨论归纳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水生成;通过碳酸盐和盐酸发生的复分解反应,讨论归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气体生成。

综合三个讨论问题得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最后,要求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酸碱盐溶解性表以探究实验“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反应”,深化对复分解反应条件的认识。

3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学生已通过第十单元溶液导电的实验认识酸和碱的实质,已经知道有些物质在水中会解离出离子并且通过酸碱反应认识了复分解反应的一种——中和反应,掌握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O H OH H 2=+-+;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通过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观察到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有汽包出现,生成了二氧化碳,并且通过归纳总结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以及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掌握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生的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这需要通过引导来解决;学生的归纳能力不足,在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可能出现归纳不全的问题,这需要教师通过问题驱动来逐步解决;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4 教学创新点本教学设计打破了教材编排的束缚,真正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符合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本节课以生活事例——“相互交换舞伴”为切入点导入,顺理成章的复习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特点的理解。

再以酸、碱、盐两两分类进行反应,分别归纳出酸和碱反应、酸和盐反应、盐和碱反应以及盐和盐反应的共同点,自然而然地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并且为下节课归纳学习复分解反应的规律打下基础。

最后应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两物质是否发生反应,使整节课的难点达到高峰,在本环节还通过利用动画模拟复分解反应的过程可以简单记为“两边结合,中间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熟练判断复分解反应生成物,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可以看出课程标准中对复分解反应的要求的行为动词为“认识”和“解释”,处于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的第二层级和第三层级,依据教材内容、知识结构、学情分析等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理解酸、碱、盐的溶解性;判断两物质能否发生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类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促进学生分类学习和归纳学习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独立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通过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解构与建构,促进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得到提升,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师演示的趣味现象实验,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以及化学的奥秘,增强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培养自身的科学素养;通过应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反应,让学生领会学以致用的思想。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确定依据:课程标准中规定,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这说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复分解反应的应用是本教学的重点。

难点确定依据:通常学生只能记住而不能应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特点,而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解释一些化学现象,属于认知性目标的最高层级,因此复分解反应的应用是本教学的一个难点;另外学生对实验现象中的沉淀十分熟悉,但是不能从理论上判断哪些物质在水中属于沉淀,本教学借助部分酸、碱、盐溶解性表让学生理解物质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实质区别,因此理解酸、碱、盐的溶解性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

综上,确定了复分解反应的应用和理解酸、碱、盐的溶解性为本教学的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突破方式:通过酸和碱、酸和盐、盐和碱以及盐和盐反应的典型例子及问题,步步逼近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加深学生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认识以及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反应现象的认识。

酸和碱反应——共同点是生成物中有水;酸和盐反应——以“碳酸盐和盐酸的反应”为例,共同点是生成物中有二氧碳气体和水;盐和碱及盐和盐的反应——以“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反应”为例,共同点是生成物中有沉淀。

(2)判断两物质是否发生反应突破方式:通过判断酸和碱、酸和盐、盐和碱以及盐和盐是否发生反应的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复分解反应的特点书写生成物,并运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两物质是否发生反应。

→+NaOH HNO 3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水,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二者会发生反应;→+3AgNO HCl 首先相互交换成分得硝酸,硝酸溶于水,再交换成分,得氯化银,氯化银不溶于水,为沉淀,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二者会发生反应;→+KCl OH Ba 2)(盐和碱的反应,首先判断反应物全溶于水,再判断生成物都溶于水,不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二者不发生反应;→+342BaCO SO Na 盐和盐的反应,首先判断反应物是否溶于水,查表知碳酸钡不溶于水,不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二者不发生反应。

教学难点(1)判断两物质是否发生反应 突破方式见(2)理解酸、碱、盐的溶解性通过借助部分酸、碱、盐溶解性表中典型物质氢氧化钠和氯化银对比学习溶解性不同,在水中的存在形式不同,学生从而深刻理解沉淀的含义。

3 实验仪器和试剂仪器:试管架、标有硫酸铜溶液标签的试管两支和滴瓶。

试剂: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4 实验安全性问题由于本节课实验为盐和碱以及盐和盐的定性反应,为了避免滴加试剂时漏到手上,这就要求教师实验时佩戴橡胶手套。

5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引入激发兴趣【投影】两幅动态图片“相互交换舞伴”变成另外两幅图片的过程。

【讲述】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幅图,思考:它们“相互交换舞伴”的过程可以类比哪个基本反应类型仔细观察,思考图片变化的特点。

努力回忆大脑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并进行类比,想到这幅图可以类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

创设情境,用生活类比化学,激起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大脑,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复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分类讨论初步形成认知结构【过渡】复分解反应一般发生在酸、碱、盐之间,那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进行学习。

【板书】【讨论1】酸碱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请大家想一想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点【投影】聆听老师的讲解,明确学习目标。

回忆酸碱反应的特点观察三个化学方程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是有水生成。

从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自然地过渡到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利用问题驱动学生思考,激活学生原有知识,使学生总结出酸碱反应的共同点是有水生成,自然而然地总结出复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环节【讲述】图片向大家展示的是酸碱反应的三个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共同点是有水生成。

【过渡】接下来,我们以碳酸盐为例,归纳酸和盐的反应特点。

【讨论2】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时,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点【投影】【讲述】图片向大家展示的是盐酸和碳酸盐反应的三个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它们的共同点是有二氧化碳气体和水生成。

【过渡】盐和碱以及盐和盐的反应有什么共同点呢【讨论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反应时,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点呢【过渡】接下来,老师将进行实验,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反应的实验现象以及它们的共同点。

【演示实验+讲述】取两支干燥洁净的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硫酸铜溶液,再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观察到有蓝色絮状沉淀;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可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投影】回忆盐酸与碳酸盐反应的特点。

观察三个化学方程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是有二氧化碳气体和水生成。

思考讨论,有着求知、求真相的心理准备。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两个反应的共同点是有沉淀生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