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无机材料的磁学性能

第八章 无机材料的磁学性能

铁磁性
N S N S
S N 顺磁性

不论什么温度,都不能观察到反铁磁性物质任 何自发磁化现象,因此其宏观特性是顺磁性, M与H处同一方向,磁化率χ正值。温度很高时, χ极小;温度降低, χ逐渐增大。一定温度Tn 时, χ达最大值。Tn 为反铁磁性物质居里点 或尼尔点。尼尔点是:在极低温度下,相邻原 子自旋完全反向,其磁矩几乎完全抵消,磁化 率几乎为0。温度上升,自旋反向作用减弱, χ增加。温度升至尼尔点以上,热骚动影响较 大,此时反铁磁体与顺磁体有相同磁化行为。
第一节 物质磁性




1 磁性 物质磁性,来源于电子运动以及原子、电子内部永久 磁矩。 磁场中,受磁场作用呈现一定磁性现象称为磁化现象 (Magnetization)。 凡能被磁场磁化物质称为磁质。 a) 磁场强度 磁场是带电粒子运动结果。一个有N匝线圈螺旋管通 电,会产生一个磁场,磁场大小称为磁场强度,用H (A/m, 非国际单位用Oe,奥斯特)表示:H=NI/l 式中:N-线圈匝数;I-电流;l-螺旋管长度
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a) 磁化曲线 铁磁性材料,磁感应强度 B 和磁场 强度H不成正比,因材料磁化过程 与磁畴磁矩改变方向有关。在H= 0 时,磁畴取向是无规,到磁感应 强度饱和时( B = BS )再增大 H 也 不能使 B 增加,因为形成单一磁畴 方向已与H一致。

上图磁畴壁移动和磁畴磁化矢量转向及在磁化曲 线上起作用范围。无外磁场,样品在退磁状态, 具不同磁化方向磁畴磁矩大体可互相抵消,对外 不显磁性。外施磁场强度不大,畴壁发生移动, 与外磁场方向一致磁畴范围扩大,其他方向缩小。 这种效应不能进行到底,外施磁场强度继续增至 比较大,与外磁场方向不一致磁畴磁化矢量会按 外场方向转动。每个磁畴中,磁矩都向外磁场方 向排列,处饱和状态。饱和磁感强度用Bs,饱和 磁化强度用Ms,对应外磁场Hs。H再增加,B增 加极缓慢,与顺磁物质磁化过程相似。磁化强度 微小提高由外磁场克服部分热骚动能量,使磁畴 内部各电子自旋方向逐渐和外磁场方向一致。
常见材料在室温时磁化率
材料名称 磁化率 材料名称 磁化率
-1.56×10-5 2.07×10-5
氧化铝

-1.81×10-5 锌 -0.96×10-5


水银
-3.44×10-5
-2.85×10-5


3.13×10-4
8.48×10-6


-0.41×10-5
-2.38×10-5


1.81×10-4
Fe,Co,Ni,Gd,Tb,Dy,等元素及 其合金、金属间化合物。 FeSi,NiFe,CoFe,SmCo,NdF eB,CoCr等
各种铁氧体系材料 (Te,Go,Ni氧化物)Fe,Co等 与重稀土类金属形成金属间 化合物(TbFe等) O2,Pt,Rh,Pd等,第一主族 (Li,Na,K等),第二主族 (Be,Mg,Ca),NaCl,KCl的F中 心

孤立原子磁矩决定于原子结构。原子 中如有未被填满电子壳层,其电子自 旋磁矩未被抵消,原子具有“永久磁 矩”。铁原子原子序数26,共有26个 电子,在5个轨道中除有一条轨道必须 填入2个电子(自旋反平行)外,其余 4个轨道均只有一个电子,这些电子自 旋方向平行,由此总电子自旋磁矩为4 μB 。
“交换作用”

铁磁体铁磁性只在某一温度以下才表 现出来,超过这一温度,物质内部热 骚动破坏电子自旋磁矩平行取向,自 发磁化强度变为0,铁磁性消失。这一 温度为居里点。在居里点以上,材料 表现为强顺磁性,其磁化率与温度关 系服从居里一外斯定律, C

T Tc
亚铁磁性
这类磁体有些像铁磁体,
但磁化率没有铁磁体那样 大。通常所说磁铁矿 ( Fe3O4 )、铁氧体等属 于亚铁磁体。

C T
式中,C称居里常数,取决于顺磁物质 磁化强度和磁矩大小。 顺磁性物质磁化率一般很小,室温约 10-5。含奇数个电子原子或分子,电子 未填满壳层原子或离子,如过渡元素、 稀土元素、钢系元素,还有铝铂等金 属,都属于顺磁物质。

铁磁性
诸如 Fe 、 Co 、 Ni 等,在室温下磁化率 可达 103数量级,称这类物质磁性为铁 磁性。 铁磁性物质即使在较弱磁场内,也可 得到极高磁化强度,且当外磁场移去 后,仍可保留极强磁性。其磁化率为 正值,但当外场增大时,由于磁化强 度迅速达到饱和,其变小。

处于不同原子间未被填满壳层上电子发生 特殊相互作用,称“交换”作用。晶体内, 参与这种相互作用电子已不再局限于原来 原子,是“公有化”。由“交换”作用产 生“交换能”与晶格原子间距有密切关系。 距离很大时,接近于零。随距离减小,相 互作用增加,为正值,呈现铁磁性,图8.2 当原子间距与未被填满电子壳层直径之比 大于3时,交换能为正值;交换能为负值, 为反铁磁性。
反铁磁性

反铁磁性指“交换”作用为负值, 电子自旋反向平行排列。在同一子 晶格中有自发磁化强度,电子磁矩 是同向排列;不同子晶格中,电子 磁矩反向排列。两个子晶格中自发 磁化强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整 个晶体 M=0 。反铁磁性物质大都是 非金属化合物,如MnO。
N
N
S
S
完全反磁性
B= 0H+M=(0+ ) H= H
第七章 无机材料磁学性能
第一节 物质磁性 第二节 磁畴与磁滞回线 第三节 铁氧体磁性与结构 第四节 铁氧体磁性材料

概述



关于磁性材料与非磁性材料 一切物质均有磁性。所谓磁性材料是 指强磁性材料,而非磁性材料是指弱 磁性材料。前者磁化率比后者大1041012倍。 磁性材料应用 磁性材料是电工技术基础材料之一, 广泛应用于电工、电子和计算机等技 术中。

不同磁质,其 xm 值不同(表)。对于 顺磁质, xm 是一个很小正值,数量级 为 10-5 到 10-2 ,对于抗磁质, xm 是一个 很小负值,数量级为10-5。它们xm不随 外磁场强度而变化。对于铁磁质, xm 是一个较大正值,其 xm 值随外磁场强 度变化而变化。磁化率与相对磁导率 关系为:xm =μr-1
磁化强度



磁化强度( M )是磁质被磁化后其磁性强 弱一个物理量,表征物质被磁化程度。磁 质磁化过程实质是内部原子磁矩取向过程, 定义磁化强度为单位体积内原子磁矩总和。 M=∑m/⊿V,单位A/m,与磁场强度(H) 一致。 磁化过程是外磁场作用引起,磁化强度 M 随外磁场H增大而增强,故:M=xmH,xm 称为磁化率或磁化系数。 B≡μ0(H+M)=μH
例如:反铁磁性MnO
MnO 点 阵 中 Mn2+ 自 旋排列
第二节 磁畴和磁回归线


铁磁性材料所以能使磁化强度显著增大 (很弱外磁场作用下,显示出强弱性), 其中存在磁畴( Domain)结构。在未受 磁场作用时,磁畴方向无规,在整体上 净磁化强度为零。 磁畴结构形成是由于这种磁体为保持自 发磁化稳定性,必须使强磁体能量达最 低值,因而就分裂成无数微小磁畴。每 个磁畴大约为10-9cm3。
1.09×10-4
单位换算关系
高斯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 换算关系 磁场强度H 磁化强度M 磁感应强度 B 奥斯特(Oe) 安 /米 (A/m) 1A/m=4π×10-3 Oe
1A/m=10-3 Gs 高斯(Gs) 安/米 (A/m) 高斯(Gs) 特斯拉(T) 1T=104Gs
磁化率χ
磁导率μ
量纲为1
磁致伸缩
铁磁质磁化时,沿磁化方向发生长度 伸长或缩短现象称磁致伸缩效应。此 效应用磁致伸缩系数 λ 表示。若 λ>0 , 表示沿磁化方向上尺寸伸长,称正磁 致伸缩,如铁属于这种情况。若λ<0, 表示沿磁化方向上尺寸缩短,为负磁 致伸缩,如镍。 λ是各向异性物理量,即金属沿不同晶 向磁化时,其λ值不同。

磁畴结构总要保证体系能量最小,各磁畴 间取向不同,首尾相接,形成闭合磁路, 使磁体在空气中自由静磁能下降为 0 ,对 外不显现磁性。磁畴间被畴壁隔开。畴壁 实质是相邻磁畴间过渡层。为降低交换能, 在过渡层中,磁矩不是突然改变方向,是 逐渐改变,过渡层 ( 磁畴壁 ) 有一定厚度。 畴壁厚度取决于交换能和磁结晶各向异性 能平衡结果,一般为10-5cm。


b) 顺磁性 顺磁性物质不论外加磁场是否存在,原子 内部存在永久磁矩。但无外加磁场,由于 顺磁物质原子做无规则热振动,宏观看, 没有磁性;有外加磁场作用,每个原子磁 矩比较规则取向,物质显示极弱磁性。磁 化强度与外磁场方向一致,为正,且严格 与外磁场成正比。 顺磁性物质磁性还依赖温度。其磁化率与 绝对温度成反比。
磁性材料研究历史





最早磁性材料为强磁性磁铁矿(Fe3O4),2500年用 于指南针。现代磁学和磁性材料是近100年。 对弱磁性认识于18-19世纪。1845年法拉第建立对抗 磁性和顺磁性;19世纪末居里提出居里定律(抗磁磁 化率不随温度变化)。 量子力学出现使人们开始把对物质磁性认识建立在原 子及电子基础上。 40-50年代,以铁氧体为代表亚铁磁性体,改变100多 年来金属铁磁性材料独占强磁体领域局面。 20年来,各磁记录材料和磁光记录材料出现。各薄膜、 超微粒材料和纳米结构研究和应用成为热点。


铁磁性物质具有很强磁性,具很强内部交换场。 铁磁物质交换能为正值,较大,使相邻原子磁 矩平行取向(相应于稳定状态),在物质内部 形成许多小区域——磁畴。每个磁畴约1015 个 原子。这些原子磁矩沿同一方向排列,假设晶 体内部存在很强称为“分子场”内场,“分子 场”足以使每个磁畴自动磁化达饱和状态。这 种自生磁化强度叫自发磁化强度。由于它存在, 铁磁物质能在弱磁场下强烈磁化。自发磁化是 铁磁物质基本特征,也是铁磁物质和顺磁物质 区别所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