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一)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1分)A:小说B:戏剧文学C:电影文学D:电视文学2、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1分)A:文学产品B:文学结构C:文学语言D:文学情节3、“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提出这一论断的我国文论家是()(1分)A:王昌龄B:司空图C:王国维D:王夫之4、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小说是()(1分)A:《红楼梦》B:《金瓶梅》C:《三国演义》D:《水浒传》5、在西方,最早把文学的风格分为“崇高的”、“平庸的”和“低下的”三种的人是()(1分)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安提西尼6、我国最早对文学风格进行分类,正式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以气分清、浊二体的人是()(1分)A:曹操B:曹丕C:曹植D:陈琳7、“每一个真直觉或表象同时也是表现。
没有在表现中对象化了的东西就不是直觉或表象,就还只是感受和自然的事实。
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
”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1分)A:布洛克B:克罗齐C:科林伍德D:卡西尔8、“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提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1分)A:马克思B:列宁C:恩格斯D:毛泽东9、“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提出这一论断的人是()(1分)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普列汉诺夫10、审美的“心理距离说”的提出者是()(1分)A:布洛B:尼采C:叔本华D:黑格尔11、“召唤结构”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1分)A:伊瑟尔B:姚斯C:福柯D:德里达12、提出“小说界革命”的文论家是()(1分)A:康有为B:刘熙载C:王国维D:梁启超13、18世纪末19世纪初取代古典主义成为欧洲文学主潮的是()(1分)A:现实主义B:象征主义C:浪漫主义D:表现主义14、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论著《文赋》的作者是()(1分)A:曹丕B:刘勰C:陆机D:钟嵘15、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1分)A:总是表现为对等的作用关系B:总是表现为不对等的作用关系C:并不总是表现为对等的作用关系D:总是表现为完全对等的作用关系16、认为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的理论家是()(1分)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普列汉诺夫17、“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
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说明了艺术起源与劳动有密切关系,这段话出自()(1分)A:《论语》B:《老子》C:《庄子》D:《淮南子》18、在西方,第一部全面研究叙事艺术理论的专著《诗学》的作者是()(1分)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德谟克里特D:贺拉斯19、“艺术起源于劳动”理论的有力提倡者是()(1分)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普列汉诺夫20、明确直接提出“意境”概念的我国古代文论家是()(1分)A:王昌龄B:皎然C:司空图D:刘禹锡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21、关于抒情本质的说法有()(2分)A:抒发感情即表现感情B:抒发感情即宣泄感情C:抒发感情即传达感情D:抒发感情即投射感情E:抒发感情即转移感情22、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主要有()(2分)A:印象式批评B:诠释式批评C:评点式批评D:形式主义批评E:本体论批评23、西方提倡文学作品三分法的理论家有()(2分)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黑格尔D:歌德E:雨果24、叙述视角有()(2分)A:第三人称叙述B:第一人称叙述C:第二人称叙述D:叙述视角和人称的变换E:全知全能式叙述25、叙述时间主要包括的关系有()(2分)A:故事时间B:文本时间C:时距D:次序E:频率三、文字题(共11题,共70分)26、名词解释:文学理论(4分)27、名词解释:文学风格(4分)28、名词解释:文学形象(4分)29、名词解释:文学流派(4分)30、名词解释:内指性(4分)31、文学批评的主要方式有哪些?(7分)32、艺术灵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7分)33、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有什么区别?(7分)34、怎样理解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7分)35、结合文学作品分析典型为什么具有艺术魅力。
(10分)36、联系具体的文学作品论述文学的文化意义。
(12分)0901-全国-文学概论(一)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考点】叙事作品答案:A解析: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就是小说,从作品容量和规模上看,包括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三种基本类型,此外还有系列小说、微型小说以及叙事诗等特殊形态。
2、【考点】文学消费在文学活动链中的作用答案:A解析: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文学产品。
文学消费区别于物质产品消费的一个根本性特征,就在于它不仅是对产品单纯的享用,同时也是对产品价值与意义的再生产、再创造。
3、【考点】情景交融答案:C解析: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4、【考点】认识空间的拓展答案:A解析:《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5、【考点】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答案:D解析:西方古代倾向于“三分法”,可以追溯到安提西尼,他把文学的风格分为“崇高的”、“平庸的”和“低下的”三种。
6、【考点】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答案:B解析:曹丕始论风格,提出了“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以气分清、浊二体。
7、【考点】抒发情感即表现情感答案:B解析:“每一个真直觉或表象同时也是表现。
没有在表现中对象化了的东西就不是直觉或表象,就还只是感受和自然的事实。
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
”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克罗齐。
8、【考点】文学源于社会生活答案:D解析:根据“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的基本观点指出“意识对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这就是说,包含复杂社会关系的社会生活是客观的真实存在,毛泽东正是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考察了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然后鲜明地提出:“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9、【考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答案:A解析:文学的特质在于审美,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虽然融合着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多种社会因素和历史内容,但其中的审美因素是基本的主要的因素,如马克思所说的“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结果,因而应该用美学的观点加以审视与评价、检验作品。
10、【考点】接受者的审美心态答案:A解析:布洛在20世纪初又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距离说”。
布洛认为,只有心理上有了“距离”,对眼前的对象才能做出审美反应。
11、【考点】召唤结构答案:A解析:“召唤结构”这一概念是由接受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伊瑟尔首先提出的。
12、【考点】传统叙事理论答案:D解析:19世纪以后,梁启超在《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等论著中阐述的小说理论强调了叙事艺术与国民性格的关系,进而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倡导了一种与社会改造目的直接相关的叙事理论。
13、【考点】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答案:C解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取代古典主义,成为欧洲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4、【考点】中国古代传统的文艺论著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传统文论也非常丰富,而且具有本民族的特点和长处。
从先秦时期出现的诸子的文艺散论、汉代的《毛诗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
15、【考点】文学发展中对其他民族文学的借鉴和吸收答案:C解析: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不总是表现为对等的作用关系。
也就是说,由于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一民族对其他民族文学的影响往往比自己受到对方的影响要大些。
16、【考点】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答案:B解析:恩格斯在谈到巴尔扎克时也说:“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17、【考点】劳动说答案:D解析:我国古代也有类似的说法,如《淮南子·道应训》里记载着: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
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这里强调了艺术与劳动交织在一起,甚至是劳动的一部分。
18、【考点】传统叙事理论答案:A解析:亚理士多德的《诗学》已经是全面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专著。
19、【考点】劳动说答案:D解析:普列汉诺夫是“艺术起源于劳动”理论的有力提倡者。
20、【考点】意境论的形成答案:A解析:王昌龄所做的《诗格》中,直接出现了“意境”这个概念。
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21、【考点】抒情的本质答案:ACD解析:抒情的本质有三种:第一,抒发感情即表现感情;第二,抒发感情即传达感情;第三,抒发感情即投射感情。
22、【考点】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答案:ABC解析: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主要有印象式批评、诠释式批评、评点式批评。
23、【考点】抒情作品答案:BCE解析:西方提倡文学作品三分法的理论家有亚里士多德、黑格尔、雨果。
24、【考点】叙述视角答案:ABCD解析:叙述视角有三种情形: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
同时还应注意到的是,在具体的叙述中有时会采取人称或视角变换的叙述方式。
25、【考点】次序和频率答案:CDE解析:叙述时间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关系:时距、次序、频率。
三、文字题(共11题,共70分)26、【考点】文艺学的三个分支及其关系答案:文学理论是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美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27、【考点】风格的定义答案: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28、【考点】文学形象答案:文学形象是指文本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的审美理想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
29、【考点】文学流派的界定答案:文学流派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具有相近或相同的文学观念、创作倾向、艺术追求和审美风格的作家群体。
30、【考点】内指性答案:内指性,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一个普遍的和基本的特征,是文学语言的毋须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
31、【主考点】审美体验【副考点1】价值判断【副考点2】理性分析答案:文学批评的方式:①审美体验,批评家首先要成为接受者,就必须要对作品产生审美体验。
②理性分析,即批评家要跳出一般的接受过程而以冷静的审视目光对待作品。
③价值判断,即批评家须对作品做出高下优劣的主观评价。
32、【考点】艺术灵感的特征答案:艺术灵感的基本特征:(1)突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