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文学观念重点提示:1、文学观念的嬗变2、文学的文化意义3、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4、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结考核要求识记:1、文学四要素2、文学活动三过程3、历史上的六种文学观念4、文学的定义5、文化的定义6、审美7、审美活动理解:1、文学嬗变的原因2、本教材对文化观念的概括3、文学的文化意义4、文学作为文化载体的内容5、价值阅读的意义6、文学与科学文化、历史文化、其他艺术文化的共同点与差别。
7、审美的涵义及实现审美的条件。
8、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
9、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内涵。
10经验与体验的区别。
11作家体验的特征。
12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
运用:1、举例论述文化的意义2、举例说明文学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的内容。
3、举例说明作家体验的特征。
一、单项选择题1.艾布拉姆斯所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2.“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说这句话的是()。
A.黑格尔 B.谢林 C.马克思 D.高尔基3.客观存在与审美对象()。
A.直接等同 B.不直接等同 C.小部分等同 D.大部分等同4.说“凡触于目,入于耳,会于心,宣之于口而为言”这句话的是()。
A.荆浩 B.叶燮 C.谢赫 D.石涛5.在西方文艺史上首倡“寓教于乐”的人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贺拉斯6.文学是()。
A.独立自足,不需借助外力而存在的主体 B.除自身外别无任何目的的存在C一种社会性的实践,根植于社会文化之中 D.孤立绝缘的自生物7.人类的文学艺术自身演变的总趋向是()A.由再现到表现,由表现到装饰 B.由表现到再现,由再现到形式C.由表现到抒情,由抒情到装饰 D.由再现到装饰。
由装饰到表现8.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是()。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 D,全部文化9.首先提出“人是文化的动物”这一观点的人是()。
A.亚里士多德 B.狄德罗 C.卡西尔 D.伏尔泰10.“价值阅读,钓意义在于()。
A.发现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B.评价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C.在发现作品中文化内涵的同时给予评价 D.以评价为主、发现为辅11.发现文学所负载的文化意义的基本途径是()。
A.品质阅读, B.价值阅读C.品质阅读为主,辅以价值阅读 D.价值阅读可有可无12.区别了诗与画的界限的名著《拉奥孔》的作者是()。
A.谢林 B.莱辛 C.温克尔曼 D.泰纳13.各类艺术之间是()。
A.相通而不互动的 B.互动而不相通的一C.既不相通又不互动的 D.既相通而又互动的14.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
A.主要源泉 B.重要源泉 C.首要源泉 D.惟一源泉-15.古代的、外国的文学艺术作品对于今天的创作来说,是()。
A.源泉 B.流脉 C.根本 D.依托16.文学是对于社会生活的()。
A.反应 B.反映 C.摹仿 D.镜映17.“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说这句话的是()。
A.黑格尔 B. 康德 C.马克思 D. 恩格斯18.文学艺术的基本功能是()。
A.认识功能 B.宣泄功能 C.补偿功能 D.审美功能19.文学审美活动的第一个层面是()。
A.主体心理层 B.客观对象层 C.心理时空层 D.历史文化层20.文学审美活动的第二个层面是()。
A.客观对象层 B.心理时空层 C.主体心理层 D.历史文化层21.文学审美活动的第三个层面是()。
A.心理时空层 B.主体心理层 C.历史文化层 D.客观对象层22.文学审美活动的第四个层面是()。
A.主体心理层 B.心理时空层 C.历史文文化层 D. 客观对象层、23.审美活动的形成()。
A.是无条件的 B.是有条件的 C.有时有条件 D.有时无条件24.“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就是()。
A.文学的意识形态性 B.文学的审美特性C.文学意识形态性加文学审美特性 D.文学意识形态性与文学审美特性的有机结合25.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性()。
A.只包括社会阶层倾向性 B.只包括人类共通性C.主要包括集团倾向性 D.是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通性的统一26.文学中的认识因素是指()。
A.感性认识 B.理性认识C.渗透于感性认识中的理性认识 D.渗透于理性认识中的感性认识27.文学反映生活的形式()A.是假定性的 B.不是假定性的C.有时是假定性的 D.有时不是假定性的28.作家体验过的对象是他的()。
A.可见物 B.可触物 C.可听物 D.情感物29.中国古代“出人说”的提倡者是()。
A.叶燮 B.王夫之 C.王国维 D.梁启超二、多项选择题1.作品()。
A.等于文本 B.不等于文本 C.是经过接受的文本 D.是实现了功能的文本2.文学观念擅变的过程是()。
A.从再现说到表现说 B.从表现说到客观说C.从客观说到体验说 D.从体验说到实用说3.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物质文化是指()。
A.原本的自然 B.人创造的“第二自然”C.“人化”的自然 D.人的对象化的劳动结果4.文学的文化意义在于()。
A.揭示人的生存境遇与状况 B.叩问人的生存意义C.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D.憧憬人类的未来5.文学与各门艺术之间是()。
A.相通而不互动的 B. 互动而不相通的 C.既相通又互动的 D.既互动又相通的6.文学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所以它描写的对象()。
A.只能是美的对象 B.既可能是美的,也可能是丑的C.不可能是丑的对象 D.可以是美丑混杂的对象7.文学审美活动所以能具有思想的深刻性,是因为()。
A.文学是所有艺术中最富思想性的艺术B.文学能给人最强烈、深刻的理性认识C.诗最能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D.文学审美中能引发更多的审美追求和审美判断8.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性()。
A.只包括社会阶层性 B.只包括人类共通性C.既包括集团倾向性,又包括人类共通性 D.是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通性的统一9.文学中认识和情感结合的形态是()。
A.情致 B.诗的思想.C.某些抽象的言辞 D.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10.文学的功利性是()。
A.直接的物质功利性 B.间接的精神功利性C.是“无用之用” D.是融于物质功利中的精神功利性11.文学的真实是()。
A.假定的真实 B.真实的假想 C.庄严的谎话 D.更高的真实12.在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中()。
A.只有假定性,没有真实性 B.只有真实性,没有假定性C.假定性中有真实性 D.真实性中有假定性13.艺术的真实性在于()。
A.合情合理 B.理重于情 C.情重于理 D.情理相等14.艺术真实性是客观的真实和主观的感情的统一,因此,艺术描写必须()。
A.情理结合 B.合情合理 C.牵情就理 D.牵理就情。
15.经过作家体验过的世界是()。
A.物质世界 B.现实世界 C.心灵世界 D.情感世界16.作家经过体验所获得的对对象本身的超越,是()。
A.对对象的物理属性的超越 B.从对象本身获得心灵感悟的超越C.对对象的日常情感的超越 D.诗意的超越17.经过体验获得“童心”,对作家来说是()。
A.“健康的儿童性” B.不健康的儿童性C.有利于感受生活的 D.不利于感受生活的18.“价值阅读”对于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来说()。
A.只发现,不评价 B.又发现,又评价 C.只评价,不描述 D.又发现,又描述三、填空题1.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提出了作品存在的层次论,认为作品是由语言层、意义层、、意向性状态中的“世界”层和形而上学层等五个层面构成的。
2.文学活动是由作品、作家、和等四要素构成的活动过程和整体。
3.文学活动是以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
4.文学是由体验、创作、三个过程构成的完整活动。
5.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是: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和。
6.在中国古代与西方再现说相似的说法是五代大画家荆浩的“度物象而取”说。
7.清代思想家说“文章者,所以表地天万物之情状也。
”8.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看,文学是意识形态。
9.从作家的角度看,文学是作家个体的体验的。
10.从读者角度看,文学是作者与读者的渠道。
11.从作品角度看,文学是的艺术。
12.根据塑造艺术形象的和的不同,一般把艺术分为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
13.文化的界说可以分为广义的文化概念、狭义的文化概念和三种。
14.广义的文化概念分为三个层面,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15.狭义的文化概念是从知识修养方面而说的,是“指运用的能力及一般”。
16.卡西尔认为与其说人是政治的动物或理性的动物,不如说人是。
17.18世纪德国著名学者在《拉奥孔》一书中区别了诗与画的界限。
18.实现审美需要四个层面的配合:即主体心理层、客观对象层、心理时空层和。
19.文学作为一种审美其第一层面是。
20.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其第二层面是。
21.文学作为一种审美其第三层面是。
22.文学作为一种审美其第四层面是。
23.审美是在瞬间的实现,是苦难人生的。
24.文学审美活动有两个特点,即和。
25.艺术形象要合情合理。
“合理”指艺术形象符合生活发展的。
“合情”指艺术形象表现了人的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感情和真诚的。
26.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完整体,是集团倾向性与的统一、认识与情感的统一、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四、名词解释题1.文学四要素 2.文学活动的三过程 3.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4.再现说 5.表现说, 6.实用说7.客观说 8.体验说 9.文学10、语言艺术 11.品质阅读 12.价值阅读13.物理境与心理场 14.审美 15.审美活动16.虚静说 17.艺术真实性 18.移情19.距离论五、判断题(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标出√或×,并说明理由。
)1.文本可能是一个蕴含情感、意义和诗意的存在,但是这只是一种“可能”而已。
()2.“存在”就是“对象”。
()3.作家以诗意的情感去拥抱生活。
()4.动物也有符号,因此动物也是有文化的生物。
()5.人与符号与文化是三位一体的。
()6.对于作家来说,对客观事物的把握就是创造。
()7.审美是无条件的。
()8.孤立的事物无所谓美或不美。
()9.文学的真实性是在假定性中透露出来的。
()10.“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11.在创作中如果遇到情与理的矛盾,应该“牵情就理”。
()12.艺术的真实性要求合情合理,但合理更为重要。
()13.文学的首要特征是形象性,所以文学审美活动很难达到“思想的深刻性”。
()六、简答题1.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人的对象性精神活动?2.文学活动是怎样形成的?3.简述表现说的基本倾向。
4.文学观念的演变与文学自身的演变是什么关系?5.在我们所理解的文学观念中应包含哪五个命题?6.为什么理解文学观念时必须把视界融汇到更大的文化形态中?7.广义文化概念的三个层面是指什么?8.狭义的文化概念是指什么?9. 符号论的文化概念的基本要点是什么?10.广义的文化概念和符号论的文化概念有何异同?11.为什么应以符号论的文化概念审视文学?12.为什么文学作品会负载着不同的文化意义?13.如何去发现文学所负载的文化意义呢?14.简述文学与科学文化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