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质课《劝学》教案

优质课《劝学》教案

劝学》【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 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过程和方法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感1.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2. 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1. 积累文言词语。

2. 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让学生熟读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翻译全文,理解文意。

本节为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知识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劝学》这篇课文中一些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翻译全文,理解了文意。

1. 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1)劝学中“劝”为何意(2)荀子“人性恶”主张明确:孟子提出“性本善”,荀子特别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劝学》就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3)教师提问几个重、难点的语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齐读课文。

注意一些通假字和其他一些易写错读错的字。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1.(1) 读课文,根据标题, 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 本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已, 停止.(2) 第一自然段中“君子”一词应怎样理解“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2.研习第2段(1)点名让学生读第2 段(2)把握观点:这一节主要谈了学习的哪个方面用什么方法来论述的明确:学习的意义;比喻.(3)要求学生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在已归纳的段落提纲的基础上扩展增附词语提纲。

明确:青青于蓝冰寒于水(以青青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变化会进一步提高、发展。

作者又以“直木为轮”为喻,说明什么道理呢说明客观事物可以后天改造,改变“木受绳”“金就砺”两个比喻引出什么结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上面提到的五个比喻都论述了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在于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 它们是平行并列的,还是依次排列的请分析说明明确:从论证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层:①人只要不断学习,就能得到发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学,即达到“知明而行无过”这两层不是平行并列的,而是延伸。

(5)学生齐读第2段,以词语提纲为线索背诵第2 段。

3. 研习第3段。

(1)学生齐读第3 段(2)要求学生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要求模仿第2 段思维推理模式,分组讨论分析本段的推理过程。

明确:客观事物通过善假于物可以弥补自身不足引申出人通过善假于物可以弥补自身不足,“善假于物的”“物”暗指什么学习(4)小结本段谈的是学习的作用, 说明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

用几组比喻句来说明,本段再次采用比喻论证。

(5)学生齐读第3 段,对照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教师强调应重点掌握的词语:①跂②致③绝④假)四、师生共同研习第4 段1. 请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2. 本段主要论述什么问题可分几个层次,各说明什么道理明确:主要论述学习态度与方法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开头至“无以成江海”,说明知识在于积累。

②“骐骥一跃”至“金石可镂”,说明学习贵在坚持。

③“蚓无爪牙之利”至段末,从正反两方面强调说明用心、专心的重要性。

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论述问题的明确:比喻、对比4本段的三层内容都用对比设喻的方法阐述。

这样的写法什么好处明确:使中心论点更生动更鲜明,即道理明白、具体生动。

5 学生齐背第4 段。

(教师提示应重点掌握的词语:①跬②镂③一④焉⑤ 至。

)五、总结全文。

1. 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明确:本文中心论点是: 学不可以已。

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方面进行论述。

2. 齐读全文, 体会本文善用比喻、正反对比论证、说理透彻的特点。

六、布置作业背诵本文。

七、板书设计劝学(荀子)1)学比可以已——中心论点2)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3)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4)学习的态度、方法积累坚持专一劝学》说课稿、说教材。

《劝学》文质兼美,在写法上非常独特,比兴写法、比喻论证的方法,都是值得学习的,作者较系统的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其中不少观点对今人仍有教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文言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情感教育,劝勉学生勤奋学习的好材料。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相关知识,掌握说理性文言文的论证方法,领会古代学者的思想精髓等。

《劝学》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无论从知识上还是从方法上,对学习下面《师说》等课都有很大帮助。

二、说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标针对文言文教学提出要求: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而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故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做到举一反三。

基于此,将本文的基础目标确定为三个方面:(一)知识和能力1.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过程和方法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感1.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2. 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1. 积累文言词语。

2. 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四、说教法:具体的教学设想如下:1.通过提问、讨论、学生质疑学生答疑、教师点拨的方式授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文字障碍,并掌握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在自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每段中找出比喻句,并引导学生得出比喻的含义和他们的内在关系。

3.在授课的同时注意提醒学生背诵课文的技巧。

五、说学法指导: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设定:1.课堂上,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领悟作者思想内涵。

2.借助小组讨论,体会比喻论证的妙处。

六、说教学程序:(一)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为劝勉,“学”即学习。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同时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二)学生读(五步阅读法之第三步、第四步)1.三读质疑解疑。

(梳理知识,突破重点)针对文言基础知识,学生先根据初中所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质疑解疑;运用幻灯片,出示测试题,以小组自主推荐回答的方式来检验效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对于重点实词、虚词,教师点拨讲析;此外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四读研究性学习。

(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突破难点)第一:找观点①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文章已明确指出,可直接指明学生回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②分论点:1)齐读第二段,找出文中的五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

3.仿照第二段的分析方法,尝试以相同的方法分析第三、四段的比喻句的含义和内在联系即: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

这样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三个分论点,以及与之相关的比喻句,并以此为线索能更快地背诵全文。

也为下一步归纳论证方法夯实基础。

第二:讨论归纳论证方法。

1. 提问: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明确): 设喻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即通常所说的“比喻论证”。

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寓言也是设喻的一种,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同样也有深入浅出的效果。

七、布置作业评课稿整堂课有教学目标,有学生活动。

让学生先自行翻译,然后点出重难点,语段大意学生已理解。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

但是,只是常规教学,缺乏设计。

1.课堂上以老师讲解为主,没有很好的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问题的设计虽是重点知识点,但是问题与问题之间衔接不是很好,所以引导起来有点吃力,学生回答问题也不能切中要害,究其原因,还是老师引导的缺乏技巧和设计,老师整体思路清楚,但是细节上不够细致。

2. “比喻论证”是一个难点,应该先引导学生分析出这些句子是比喻句,然后在引导分析论证法法,且要环环相扣,巧妙引导。

这一部分学生完全没有弄清楚。

后来老师讲解是也有点着急,没有将内容完全讲透,比喻句与全文的关系也没有在引导的过程中突出,所以这一部分是本节课最大的遗憾。

3. 每一段分别分别讲的是关于“学习”的什么这一部分的概括有难度,特别是二三两段,学生很难辨别两端的不同侧重点,也不明白“假舆马者”“假舟楫者”分别与学习有什么关系,所以要多加以引导。

总体来说,这节课的内容量有点大,且问题较难,老师有点紧张,使得这节课不是很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