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二中高一语文闫丽华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晋.陶渊明<<杂诗>>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师:这写诗句都是劝勉鼓励人们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板书文题)
二、荀子简介
学生读注释①,教师补充(PPT显示,学生朗读,标记重点):
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荀子》共32篇,内容异常丰富。
他一生“序列着述数万言”,后人编为《荀子》.《荀子》一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成为有标题的论文,他的文章,善于分析问题,论题鲜明,说理透辟,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有很强的逻辑性。
笔力浑厚,音节整齐,语言质朴、精炼。
三、解题。
《劝学》的“劝”是“劝勉、鼓励”的意思。
作者在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朗读或教师范读,正音字(PPT)
中zhōng 輮róu 砺lì参cān省xíng 有yòu
知zhì暴pù生xìng 跂qì臾yú螯áo
2、学生齐读,识记。
五、再读文本,质疑问难
1、生自读全文,借助工具书和注解初步理解文意。
教师提示:用红笔标画出你不理解的重要的难解的字词句,借助工具书和手中的材料,质疑问难。
(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2、小组成果展示:(展台展示)
教后记:
这是学生进入高中以来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在把握和处理上有一些困难,所以在教学中适当降低难度,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讨,解决基础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对重点难点问题给予解答,这样更有针对性。
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提前布置下去,在预习中积累一部分。
小组成果展示中补充自己没发现的。
安排课下继续整理并积累。
朗读,仍然是学习语文的法宝。
结合本篇文章采用设喻说理和长短句的交替使用,以及排比的使用,安排学生不同层次的阅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收获。
本文虽是两千多年前的作品,但是今天读起来,仍然有很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