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C 1. 下列哪项不属于电路交换结点的组成部分。
(A)数字交换机(B)网络接口(C)控制单元(D)用户环路C 2. 下列哪项不属于纵横交换机的局限性。
(A)交叉点的数量以相连站点数量的平方数上升(B)一个交叉点的损坏使得在该交叉点上相交的线路所属的设备之间无法连接(C)交叉点利用率很低(D)金属交叉点采用半导体门电路,造价高。
B 3. 下列哪项不属于分组交换的优点。
(A)线路的效率较高(B)以恒定的数据率进行交换(C)网络中通信量拥挤时,分组仍可能被接收(D)能够使用优先级C 4. 下列哪项不属于数据报优点。
(A)省掉了呼叫建立过程(B)如果网络的某一部分发生了拥塞,结点可以为数据报选择一条绕过拥塞区域的路由(C)一个结点出现故障,其后的分组可以找一条替换路由绕过该结点(D)没有必要为在每个结点上为每个分组选择路由,分组在网络中传送速度更快D 5. 下列哪项不属于分布式路由选择的特点。
(A)路由选择的判决可能是由各结点完成的(B)每个结点可能从相邻(直接连接的)的结点上搜集到一些信息(C)结点从它感兴趣的任何一条潜在路由上的所有结点中获取信息(D)存在一个中心结点,它从所有结点上获取信息B 6. 下列哪项不属于洪泛法路由选择的特点。
(A)在源点和终点之间所有可能的路由都被尝试过。
(B)发送到分组中,至少有一个副本是使用最小跳数路由到达终点。
(C)所有直接或间接地与源结点相连的结点全部都被访问到。
(D)网络中的通信量负荷不高。
B 7. 在结点和结点之间交换有关网络状态的信息,路由选择的判决随网络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该路由选择策略为(A)固定式(B)洪泛式(C)随机式(D)自适应式A 8. 下列哪项不属于自适应路由选择的缺点。
(A)路由选择的判决复杂,增加了网络结点的处理负担(B)交换信息多,交换频率快会增加网络负荷,导致性能下降。
(C)网络发送故障或者拥塞时,无法避免故障和拥塞区域。
(D)自适应策略可能反应得太快,导致阻塞产生振荡。
A 9. ARPANET中第三代路由选择算法的代价函数是以()而不是以时延为中心。
(A)时延(B)利用率(C)容量(D)吞吐量B 10. 在局域网中,当帧经过所有其他站点时,终点站在帧流经自己时识别出其他地址并将其复制到一个本地缓存中。
而这个帧还要继续沿链路传播下去,直到它回到源点为止,并在回到源点时被删除。
此拓扑结构为:(A)总线(B)树形(C)环形(D)星形B 11. 对于星形拓扑结构,最常用的传输媒体为:(A)屏蔽双绞线(B)基带同轴电缆(C)高性能非屏蔽双绞线(D)光纤D 12. 下列哪个不属于网桥的功能。
(A)网桥不更改收到的帧的内容和格式,也不在帧的外部添加额外的首部。
(B)有足够的缓存空间满足峰值需要(C)具有寻址能力和路由选择智能(D)只能连接两个局域网。
B 13. 在802体系结构里,网桥工作在(A)物理层(B)MAC层(C)LLC层(D)网际层D 14. 使用集线器的局域网物理上是星形的,但是逻辑上看是。
(A)总线(B)树形(C)环形(D)星形D 15. 下列哪些是逻辑链路控制(LLC)层的功能。
(A)传输时将数据和地址及差错检测字段组装成帧(B)接收时,分解帧,并执行地址识别和差错检测(C)监管局域网传输媒体的接入(D)向高层提供接口并执行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A 16. 使用LLC的网络设备要求确认所发送的数据报,但不事先建立逻辑连接。
这属于哪种服务模式。
(A)不确认的无连接服务(B)连接模式服务(C)确认的无连接服务(D)全双工连接服务A 17. 在数据交换之前在两个LLC服务访问点之间建立一条数据链路连接,这属于LLC的第几类操作。
(A)1类操作(B)2类操作(C)3类操作(D)4类操作C 18. 下列哪个不属于媒体接入控制技术中集中式机制的优点.(A)通过提供如优先级、取代以及保证容量的功能,可以支持更好的对接入的控制(B)能够让各站点使用相对简单的接入逻辑(C)避免在对等实体之间分布式合作的问题(D)能够避免产生单点故障问题C 19. CSMA某个算法的信道原则如下:1. 如果媒体空闲,传输;否则,转到步骤22. 如果媒体忙,持续监听,直至发现信道空闲,然后立即传输则该算法为:(A)非持续CSMA(B)1持续CSMA(C)P持续CSMA(D)CSMA/CDD 20. 下列哪项不属于IEEE 802.3 帧格式。
(A)目的MAC地址(B)序列号(C)帧检测序列(D)长度/类型二、判断题1. 空分交换的纵横交换机是无阻塞的。
对2. 多级交换与单级纵横矩阵相比,具有多条通路可连接两个端点,提高了可靠性。
对3. 两个站点希望在很长的时间内交换数据,使用虚电路较好。
对4. 在分组交换中,分组大小与传输时间相关,使用越小的分组,总的传输时间就越小。
对5. 最小代价路由选择所寻找的是任意一对与网络连接的站点之间经过网络的累积代价最少的路由。
对6. 网络中有用信息越多,更新频率越快,网络就能做出良好的路由选择判决。
但信息的传输会消耗网络资源。
对7. 对于固定式路由选择,虚电路和数据报的路由选择无差别,所有分组都沿相同的路由前进。
错8. 洪泛法路由选择中,各结点把收到的分组再次被传输到除分组到达时所经过的链路外的所有其余输出链路。
对9. 自适应路由选择分布式情况下,每个结点都要与其他结点交换时延的信息,结点试图根据收到的信息估算整个网络的时延情形,并运行路由选择算法。
对10. ARPANET中第二代路由选择算法是分布式的自适应算法,以直接测量到的时延作为性能标准。
对11. 分组交换网中两种常用的最小代价路由选择算法,均可以在拓扑和链路代价稳定的状态下收敛,但收敛到不同的解。
对12. 在树形拓扑中,来自任意站点的传输将传遍整个树,并被所有其他站点接收。
对13. 环形拓扑结构中,链路是单向的,即数据只按同一个方向传输,其结果是数据在环中沿一个方向循环。
对14. 对于环形拓扑结构,一条链路或一个转发器的故障会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错15. 对于第二层交换机,每个连接设备都有相当于原来整个局域网的容量的专用容量。
对16. 分组无线网和局域网共有的一个重要性质:帧在站点之间的传播时延远远小于帧的传输时间。
对17. IEEE标准的CSMA/CD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帧必须足够长,能在传输结束之前检测到冲突。
错18.因为P持续是折中的方法,一方面它像非持续CSMA试图减少冲突,另一方面它又像1持续CSMA试图减少空闲时间。
因此IEEE802.3标准中CSMA采用的是P持续CSMA。
错19. 为了保证退避机制能够维护稳定性,IEEE 802 .3 和以太网都使用了二进制指数退避技术。
对20. 传统的以太网是半双工的:站点可以传输帧,也可以接收帧,但不能同时传输和接收。
错三、填空题1. 在通信网络中,需要通信的终接设备称为站点,提供通信功能的交换设备称为__路由_。
2. 广域交换网使用两种交换技术,为电路交换和_分组交换_。
3. 电路交换的通信有三个步骤,分别为__电路建立___、数据传送和电路断连。
4. 在电路交换网中,_交换局_负责用户和用户之间以及用户和其他交换局之间的通信量交换。
5. 对于电路交换设备,允许所有站点同时建立连接(成对),只要被叫方空闲,所有可能的连接请求都能够被接受,被称为__阻塞的__。
(选择“阻塞的”/“无阻塞的”)6. 将低速率的比特流分割成许多小块,与其他比特流一起共享速率较高的容量的技术称为__时分交换_。
(选择“空分交换”/“时分交换”)7. 软交换从物理上将呼叫处理功能与硬件交换功能分离,物理交换功能由媒体网关MG执行,呼叫处理逻辑位于_______________中。
8. 分组交换中,根据网络如何处理这个分组流,可分为两种技术:__数据报_和___虚电路__。
9. 分组交换网络设计的一个最复杂也最关键的内容是_路由的选择_,即试图为每一对正在通信的端结点设计穿过网络的路由,以有效地利用网络。
10. 分组交换网络的主要功能为___数据通信__。
11. 对于下图所示网络拓扑,结点1到结点6的最小跳数路由为__________,最小代价路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路由选择“判决地点”指的是应当由网络中的哪一个或哪一些结点来负责路由选择的判决。
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源路由选择。
13. 路由选择策略有固定式、_洪泛法_、随机式和___自适应路由______。
14. 自适应路由选择集中式情况下,每个结点向_________汇报自己的链路时延状态,它根据这些收到的信息设计路由,并将路由选择信息返回给所有结点。
15. ARPANET中的路由选择,第一代为__分布式网络__路由选择,第二代为___ARPA 网_ ___路由选择。
16. 分组交换网中两种常用的最小代价路由选择算法为__ Dijkstra算法__和Bellman-Ford 算法。
17. 局域网常见拓扑结构有总线、树形、__星型___和___环形____。
18. 对总线性和树形拓扑结构来说,无须采取将帧从媒体中删除的特殊操作,当传输信号到达媒体尽头时就被__吸收____。
19. 星形拓扑结构中,中心结点的操作有两种选择,分别为__信元交换设备__和帧交换设备。
20. 网络需要打破一个局域网的限制,需要提供到其他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互连,常用的设备有__交换机_和路由器。
21. 网桥路由选择算法最常用的两种算法为固定路由选择算法和_动态路由选择算法_。
22. 局域网互连设备有集线器和__交换机__。
23. 第二层交换机有两种类型,分别为存储转发交换机和___直接转发交换机___。
24. 网络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按照IEEE802规范可分为两个子层:_逻辑链路控制层_和媒体接入控制层。
25. 媒体接入控制技术可分为同步和异步方式,异步方法可划分为三类:循环、预约和_竞争_。
26. IEEE802.3以太网采取的媒体接入控制是___CSMA/CD__。
27. 使用CSMA需要一个算法,指定如果站点发现信道忙时该怎么办。
三种方法分别为非持续CSMA、__时隙非坚持CSMA__和P持续CSMA。
28. IEEE 802.3 帧格式中,为保证帧足够长以适于冲突检测操作而填充的一些八位组,该域称为_________。
29. IEEE802.31000 Mbps规约利用与10Mbps及100Mbps版本中相同的CSMA/CD帧格式结构和MAC协议。
就共享媒体集线器操作而言,它在基本的CSMA/CD机制上做了两大改进:载波扩充和________。
30. 100Gbps 以太网标准IEEE 802.3ba使用了___100base-FX__的技术来获得需要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