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为贯彻教育部教指委提出的以计算机思维为切入点的教学改革精神和按照我们历来实施的小步伐快节奏改革思路,实施了分类分层的改革举措,将该课程教学对象分为两种层次或类别,分别有配套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对应:(1)“大学计算机基础B”以“网络、多媒体、数据库三大核心”为主线,适合于一般院校或偏文类教学需要,对应于大学计算机基础(第5版)教材。
(2)“大学计算机基础A”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和能力培养相融合,适合于重点院校或理工类学生需要,对应于大学计算机(第6版)教材。
考虑到共享资源课程建设框架的限制,是以“大学计算机基础B”为蓝本建立的;在后面新增了第十章“计算思维和程序设计”,这是“大学计算机基础A”主要增加的内容,学时为0(实际为12学时理论教学),其余内容是在第5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梳理和精简,删除了Flash动画制作,淡化了办公软件的课堂教学,重点在自主学习、实践应用上;腾出6周时间学习新增内容。
《大学计算机基础B》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48,其中:32(理论教学)+16(实验课内)+16(实验课外)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为全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涉及计算机各领域概念和知识层面的内容和大学生必不可少的计算机基本能力培养。
它对原计算机文化课程的提升,是在原技能为主向能力为主教育转变;主要增加了“网络、多媒体、数据库”三大核心内容,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意识,应用计算机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在后继课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和方法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面向专业一般院校或偏文类学生。
三、课程基本要求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拓宽知识面-提高应用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即:1.拓宽学生的计算机的基础知识面: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引入计算机新技术和了解计算机发展趋势;2.掌握计算机基本使用技能:常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使用;3.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重点是网络、多媒体、数据库等的基本知识和应用;理解信息安全和程序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
4.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各专业领域中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实验基本要求1.掌握计算机基本使用技能: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2.掌握提高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网络技术基础实验、数据库基础实验、多媒体基础实验;五、课程基本内容1.计算机与信息社会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应用。
主要内容:计算机的发展、分代;未来新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主要应用。
2.计算机系统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构成,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常用的系统软件、硬件系统。
主要内容: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和工作原理;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等系统软件和常用的应用软件;了解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件:主机系统、总线与接口、输入与输出设备;对自己购买计算机的各项性能指标有所了解。
3.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教学目标:掌握计算机中不同的转换,掌握计算机中不同类型的数据表示和存放。
主要内容:进位计数制、二、八、十、十六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放,包括数值数据、字符数据。
4.操作系统基础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常用操作系统,并能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
主要内容:操作系统的作用、分类;常用操作系统简介;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等四大管理,理解Windows在上述功能中的实现和基本操作。
5.办公软件教学目标: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办公软件的操作。
主要内容:文字处理软件概述和Word基本操作,包括文档的输入、编辑和排版,表格和图形;电子表格概述和Excel基本操作,包括单元格的输入、公式和函数的编辑,数据图表化,数据管理等;PowerPoint演示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演示文档建立,格式化,动画,超链,放映等。
6.计算机网络基础和应用教学目标: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局域网的组成,了解Internet相关知识,了解HTML语言;掌握简单的网页制作。
主要内容:网络的发展史、组成与功能、分类、拓扑结构、体系结构;网络的硬件与软件组成;局域网的组成、体系结构、构建;网络互联技术。
Internet基础;Internet基本服务功能;Web服务器的构建;Dreamweaver网页制作,包括网页建立、网页布局、表单、超连接、发布等。
7.数据库技术基础教学目标:了解数据库基础知识,掌握数据库的常用4条SQL命令的基本操作。
主要内容: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包括Insert、Delete、Update和Select的基本操作命令。
8.多媒体技术基础教学目标: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多媒体信息的数字化和压缩技术,掌握Flash 动画制作。
主要内容:多媒体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多媒体系统组成;多媒体信息的数字化和压缩技术,包括声音、图形和图像的数字化,数据压缩概念和常用软件;录音机、画图软件的基本操作;Flash软件的使用,制作逐帧动画、过渡动画、遮罩层动画、引导层动画、添加声音等基本设计功能。
9.信息安全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系统安全方面的一些相关概念,增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
主要内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分类与防治;网络安全基础;黑客、网络防火墙、数据加密与数字签名。
六、实验基本内容1.操作系统实验实验目的:掌握典型操作系统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
实验项目:安排了两个实验,即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和程序管理;文件和磁盘管理。
2.字处理软件实验目的:掌握利用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的编辑、排版和图文混排的技能和方法。
实验项目:安排了三个实验,即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和排版;表格和图文混排;3.电子表格实验目的:掌握利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项目:安排了三个实验,即公式和函数;数据图表化;数据管理。
4.演示软件实验目的:掌握利用演示软件对电子文档以各种方式进行展示。
实验项目:安排了两个实验,即演示文稿的建立和美化;动画和超链接。
5.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实验目的:了解网络配置情况、熟悉典型搜索引擎软件的使用和文献检索的方法、掌握简单网页的设计和发布。
实验项目:安排了四个实验,即局域网基础;信息浏览和电子邮件;网页设计;Web 服务器的配置和使用。
6. 数据库技术基础实验目的:熟悉Access数据库表的建立、维护,掌握基本SQL命令的应用。
实验内容:安排了两个实验,即表的建立和维护;数据库查询。
7. 多媒体技术基础实验目的:了解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和处理,掌握利用Flash制作动画的方法。
实验内容:安排了两个实验,即多媒体基本操作;Flash动画制作。
七、实验内容和主要仪器设备与器材配置学校公共机房上机。
八、能力培养与人格养成教育本课程主要培养大学生的三个层次的能力:1. 通过学习操作系统、办公软件以及许多实用程序,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基本使用技能;2. 通过学习信息浏览和发布、数据库等技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3. 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大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方法,在各专业领域中初步地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程是大学生入学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课程内容多,学时少,各章之间紧密联系少,讲课的次序以实践为主线;关键要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加强实践,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勇于探索和培养创新意识。
九、前修课程要求无十、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的要求、评价与考核实施面向过程的考核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具体由下面4部分组成:1.平时基本和综合实验。
2.期中机考。
3.期末机考。
4.创新作品加分。
十一、学时分配总学时48:其中32(教学)+16(实验课内)+16(实验课外)十二、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大学计算机基础(第5版)》,龚沛曾杨志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实验指导与测试(第5版)》,龚沛曾杨志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大学计算机基础A》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48:其中32(理论教学)+16(实验课内)+16(实验课外)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为全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涉及计算机各领域概念和知识层面的内容和大学生必不可少的计算机基本能力培养。
它对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进行了梳理、精简和提升,既要不弱化“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能和应用能力;又要提升到“计算思维”培养,理解计算思维和算法的基本概念,掌握程序设计的三种控制结构和简单程序的编写。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在后继课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和方法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面向专业理工类学生。
三、课程基本要求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拓宽知识面-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应用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即:1.拓宽学生的计算机的基础知识面: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引入计算机新技术和了解计算机发展趋势;2.掌握计算机基本使用技能:常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使用;3.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重点是数据库技术基础和网络技术基础等方面的知识和应用;4.了解计算机思维概念,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并能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5.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各专业领域中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实验基本要求1.掌握计算机基本使用技能: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2.掌握提高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网络技术基础实验、数据库基础实验;3.掌握利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简单程序能力。
五、课程基本内容1.计算机文化与计算思维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计算机的发展、分代、分类和应用、计算机文化含义;计算思维的概念、计算思维内涵、计算思维的应用。
2.计算机系统教学目标:了解计算环境的发展,了解大型机、微型机和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主要内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主机系统、总线与接口、输入与输出设备;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局域网的组成等。
3.操作系统基础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常用操作系统,并能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
主要内容:操作系统的作用、分类;常用操作系统简介;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等四大管理,理解Windows 7在上述功能中的实现和基本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