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华西村调查报告

江苏华西村调查报告

走进华西村——毛概社会实践报告
前言:
2010年11月6日,我跟随学校组织的毛概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进行社会实践。

说实在的,对于能参与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感到既激动又幸运,因为每个班级只能报上3个名额上去,恰巧我抽签时被抽中了。

在活动之前,我从各个渠道深入的了解了华西村的背景以及资料。

众所周知,华西村是全国著名的先进典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华西村的社会进步是全国都有目共睹的,也因此华西村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村”。

我经过前期调查得知: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区东,华士镇西。

华西于1961年建村,最初面积0.96平方公里,人口1500多人。

40多年来,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华西人努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归口,服务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建设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

近年来,华西村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工业园”等殊荣。

并被国内外各界人士,赞誉为“天下第一村”!华西金塔是它的标志性建筑,七级十七层,高98米。

经过实践奋斗,华西村走出了自己独特的华西新农村之路。

经过前期的资料整理,我们的华西村社会实践之旅也由此展开了。

关键词:华西模式实事求是共同富裕
实践小组成员:XX
正文:
11月6日凌晨5点20分,我跟调研团队的其他组员一早就来到东院门口,等待学校组织出发。

上车之后,经过路途中3个小时左右的颠簸,华西村村貌完整的展现在我们眼前——整齐的小洋房,以及参差不齐的红塔。

这一幅幅画面,一点都不像农村的景象。

而此次实践活动,我们是进行实地考察走访、听讲座、感受华西村的氛围、拍照记录等形式展开的。

此次实践之旅,我感触颇深。

华西村“中华第一村”的美誉决不是图有虚名的,因为他们在经济上真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最大的特点是这些成绩打上了深刻集体经济的烙印,这一直都是华西村人所津津乐道的。

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而华西村,就是这条路线的亲身实践者。

冯治(江苏小康与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曾说过:“人无精神难成大事,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精神内核外化裂变的成果。

我认为实事求是当之无愧为华西精神的内核!”
实事求是,多数人都已耳熟能详,但在华西村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和震撼力,华西用毕生的努力和心血,都在为它做实践、探索、诠释。

华西村坚持走实事求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踏出了一条成功的农民的道路。

华西村书记吴仁宝带领其他党员干部在困惑中磨砺出一把思想之剑——“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
难,只要实事求是,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这是华西的名言,也是华西探索建设道路的心路与思想历程,充分体现了华西的智慧、胆识和人格魅力,具有极为深刻丰富的内涵。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走华西特色的道路,这是华西青春常驻、华西村红旗不倒的成功秘诀之一,是“华西精神”具有普适性的“精髓中的精髓”,也是最可值得学习的成功经验之一。

(此资料摘自2010年9月7日《新华日报》,有所改编)
到华西的第一站,我们就去听了华西村书记吴仁宝的演讲报告。

吴仁宝书记用农民兄弟听得懂、学的会的语言,把“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等这些道路讲得深入浅出,明明白白,引得场下观众纷纷拍手叫好。

他是中国农村最基层的实践者,对现实的许多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与看法。

吴仁宝在报告中提到:讲实事求是,就要做到听领导的不走样,听国外的不走神,听百姓的不走偏。

多少年来,做决策、搞转型,吴仁宝始终跟着民意走,做到了“听民众的不走偏”。

他还提到华西村的“图腾”是一头“拓荒牛”,这代表了华西人渗入骨髓的与时俱进精神。

不仅如此,他还提到人民幸福是“本”。

“华西村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的地是社会主义的地。

”这句华西村歌的歌词深深的感染了我,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那就是相信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

华西村是"亦土亦洋,亦城亦乡",此话已经将华西村的村貌都概况进去了。

听完报告后,我们兴奋的走出报告厅,迎面而来的是远处华西增地空中大楼,这个与首都北京最高大楼拥有相同高度的大楼,也静静地阐释着“与时俱进”的精神。

华西第二站,我们来到华西村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华西公园。

据我了解,华西村近几年来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三次产业互动发展的生动局面。

并且目标设定为实现“新三化”,即农业现代化、工业国际化、环境生态化。

建设“新三园”,即生态园、幸福园、健康园。

一路欣赏着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种种植物、蔬菜、花木、畜禽等优良品种,我感受到华西村正在向农村现代化目标迈进,大力发展着现代旅游观光农业。

华西第三站,我们来到村民家中进行实地考察。

我们考察的是两户居民的家中。

一路走来,穿过彩绘画栋的万米长廊,眼中满是一幢幢的小别墅,而且目测大概占地400平方米。

走进农民家中,电子家电一应俱全,家里大概都有1~3辆小轿车,村民基本上都已经达到中产阶级的程度了。

据导游所说,上次华西村为了奖励华西股东居民,给每位华西居民无偿添置一辆别克轿车。

由此可知,华西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较为完善了。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时在华西铜钟景点处进行了合影留念,活动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华西村模式也因此引发了我诸多的思考。

结束语:
千百年来,从中国农村里只走出去过零星的暴发户,一个区域的整体富裕则是从未有过的事。

华西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组建的,它冲破单一农业经济,走上了农副工综合发展之路。

1995年,该村为中国乡镇企业最大经营规模第三名,最高利税总额第一名。

在2009年,华西集团更是名列全国500强第110名。

村民收入来源有基本工资、超产增效奖金和公共福利。

村里没有一个暴发户,也没有一个贫困户。

党支部和村委会是华西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者,村里保持着"
一套班子、几块牌子"的组织结构,下属"精神文明开发公司"负责具体策划实施。

华西村党支部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由来已久。

一路调查走来,见过华西的特色地方:展现创业历程的华西之路农民公园;贯通全村、彩绘画栋的万米长廊;作为华西村象征建筑的华西金塔;功能齐全的体育,天下第一村"的气势,又兼顾了教育与实用的功能。

例如华西之路农民公园既是村史教育基地,同时也是休憩场所;多少年来在农民心目中视为神圣之物的宝塔,现在成了华西人接待亲朋、饮食购物娱乐的宾馆;而汇集了各国代表性建筑的世界公园,则不仅是只供观赏的建筑模型,还是可以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华西人讲求实际、不务浮华的农民的智慧。

总结华西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概括地说,是体现在他们重实质不重模式,较好地做到了四个方面的结合:1.新与旧的结合。

2.物质鼓励与精神激励的结合。

3.宣教内容与村民水平的结合。

4.严肃紧张与生动活泼的结合。

而我们又要学习华西村哪些新经验呢?
(1)我认为,学习华西村经验,就是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发展新阶段确立更高目标追求;
(2)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推动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
(3)坚持“两手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和谐社会;
(4)坚持以人为本、人才优先,高度重视人的素质建设,努力做到人尽其才,不浪费人才;
(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诚实守信。

诚信也是生产力,只有诚实守信,才能最终赢得市场;
(6)以人为本,重视人才。

吴仁宝说过:“小才大用,基本有用;大材小用,基本没用;外才我用,关键在用。

”足以见其华西村对人才的重视程度
了;
(7)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8)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幸福的新农村提供坚强保证。

我相信,只要像华西村那样,具有“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幸福人民”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幸福为己任,有敢闯、敢拼、踏实肯干的精神,就能走出一条新路,干出一番新事业,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从一个华西村,再发展为许许多多的“华西村”,相信中国最终能走向共同富裕之路,走向全面和谐社会之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