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9”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新年游园会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到十几减9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的内容。
教学设计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1.师:(出示宠物小精灵皮卡丘)你们认识它吗?你们喜不喜欢皮卡丘?今天皮卡丘来到课堂上和我们一起学习。
下面,皮卡丘请我们同桌的小朋友先来做个凑十的拍手游戏。
2.拍手游戏:10的组。
a.你拍1,我拍9,我们都是好朋友,你拍2,我拍8,团结起来力量大,我拍3,我拍7,我们从小爱学习,你拍4,我拍6,说话老实不吹牛,你拍5,我拍5,两数凑十不马虎。
b.师:两个数凑十的时候,我们看到9,想到几?看到8,想到几?看到7,想到几?看到6,想到几?看到5,想到几?3.复习十几的组成。
师:我们再来比一比看谁抢答得最快。
17可以分成10和几?12可以分成10和几?19可以分成10和几?[数的组成和分解是学生口算的基础,而口算又是笔算的基础,为了把基础打牢,教师一开课就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拍手游戏、抢答竞赛,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更熟练地掌握十和十几的数的组成、分解。
既复习旧知,又为学生探索新知,在知识和心理上做了积极准备,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4.创设情境。
师:皮卡丘夸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它决定带大家一起去参加新年游园会。
大家快来看看,游园会上有什么好玩的?你能选一个你喜欢的活动提个数学问题吗?设难置疑,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1.引出课题。
a.课件演示新年游园会的活动。
b.师: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你会解答吗?(学生从游园活动中选出自己喜欢的活动提问题。
有说套圈的。
本来有16个圈,小朋友套中9个,有几个没有套中?有说买气球的。
阿姨原来有15个气球,被小朋友买走了9个,还剩多少个?还有说猜谜的。
原来有14个谜语,猜中了9个,那有多少个没猜中?)我想请××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6-9=7 15-9=6 14-9=5)c.师:观察这几道算式,你能发现什么?d.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十几减9。
(板书课题。
)[在这里,教师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情景──游园会,让学生从生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愿望。
] 2.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探索。
a.分组探究。
◆师:这三道算式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请你们四人小组任选一道来研究一下,也可以用学具来帮助研究。
◆四人小组学习研究。
b.汇报探索成果。
◆师:哪个组能第一个派代表上来说说你们组算哪道题,怎么算的?◆师:有不同的方法吗?◆师:皮卡丘夸大家真是棒极了,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它想问问大家你喜欢哪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算。
[学生是有差异的,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种差异,实施有效的因材施教,是使生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重要保证。
这里,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生可以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游园活动提出数学问题,任选一道题进行研究、进行计算,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强化算法。
a.师:十几减九的算式除了这几道,你知道还有哪些吗?(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b.师:你会算吗?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想算哪道就算哪道,并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算法。
c.师:你算哪道?怎么算的?自主练习,巩固方法,体验成功1.计算精灵算式。
a.师:皮卡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精灵算式,你想上来摘哪道就摘哪道。
b.拿到算式的学生进行计算。
c.师:皮卡丘发现有些小朋友算得很快,你能把算得这么快的秘诀告诉大家吗?2.走迷宫。
a.师:比一比,看谁能最快帮助皮卡丘找到回家的路。
b.展示学生作品。
c.师:□+9=□还有不同的填法吗?把你想到的填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3.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九,你发现十几减九里藏有什么小秘密吗?教学设计说明十几减9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教学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激发兴趣,复习铺垫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一开始就引入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宠物小精灵皮卡丘作为学习伙伴。
通过皮卡丘请学生做凑十的拍手游戏,抢答十几的组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多种算法做了知识、能力、心理上的准备。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又通过皮卡丘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是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顺利的引入新课。
3.讨论交流探究算法由于很多学生都已经会算十几减九,因此我提出这样的要求:“四人小组任选一道题来研究一下你们是怎样算的。
”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再让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
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4.巩固算法,强化训练在上一阶段学习成功的基础,教师提出:“十几减9的算式除这几道还有吗?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去算你喜欢的算式,并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再通过摘小精灵算式进行十几减9的强化训练。
这是一个进一步巩固知识和熟练掌握技能的过程。
让学生自己选择算式,将游戏形式引入课堂,一方面让较落后的学生也有机会说我能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激发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发散思维,培养创新算法形成后,让学生走迷宫为皮卡丘找回家的路,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算式,如□-9=□,填法多种,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营造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
最后再通过让学生寻找十几减9的秘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课题价值分析:语言表达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经过不断训练才能达到。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
现实存在的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往往是用几个字或一、两话,干巴巴的回答,缺乏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在教学中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比较多,但表达的不够完整。
还有的学生不好意思说,有的学生不敢说,他们是缺少自信,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
他们还缺少表达的机会,口语表达不规范。
这是我确立课题的主要原因。
小课题报告:课题研究目标:1、学生会用自己的话把问题说清楚学生。
2、教师的示范指导与评价。
研究内容:根据“我校的课堂观察情况记录单”中‘观察视点’确定我的研究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研究方法: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对比法、评比法、示范法。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一、亲近学生,多和学生沟通严师未必出高徒,作为小学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的不应该是严师的形象,而应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师长。
这样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心扉,慢慢接受这个老师。
在课堂之外,老师可以多和学生沟通,长此以往,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师益友的关系,学生自然会喜欢这个老师,在老师面前也不再拘谨了,课堂表达潜力得到激发,想说的话也多了。
在课堂上有强烈表达自己思想的意愿,就会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所以四年组全体教师励志做一个亲近学生的老师,打开学生表达欲望的大门,等于成功了一半!二、课堂上加强语言表达训练多鼓励少批评小学生的年龄小,语言表达基础相对较弱,因此教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任重道远。
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训练应该在字音、声调,重点关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流利的进行语言交流。
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该多进行分析性评价,再给出褒贬评价,对于表现好的同学采用激励性评语,给予一定奖励,有利于增大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表现欠缺的则要注重引导,之后通过多提问该学生来加强其口语锻炼,评语随着学生的进步也要有所变化,让学生认识到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的进步。
这也要求我们教师要准备大量的评语,我曾让学生们列出自己最喜欢听到的表扬语言,学生们集思广益,“赞!”、“漂亮”、“perfect !”“你真厉害!”“你最好!”等词语最受欢迎!三、适当的组织课外主题活动小学生课余时间相对较多,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来举办一些趣味性课外主题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学习、生活中,小学生与他人的交流都是相对散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好的锻炼。
对此,学校举办了“宣讲团”,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其实班级里也可以定期的举办一些类似的实践活动,例如“朗诵大赛”、“演讲比赛”和故事会等,让学生进行课下准备,给每个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风采的机会,学生在这样的比赛中,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渐渐适应与他人的竞争关系,对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起到铺垫作用。
研究结果: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堂四十分钟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何行之有效地把握好课堂。
达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呢?我们认为最好是反复的课堂实践练习,方法的落实,示范课的观摩是最为直接的途径。
我们也真正的进行了课堂实践,通过本次组内研究课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更加清晰的认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真正的转变了教学观念,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认识到课题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流利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让学生会读、会写、会说、同时为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提供平台。
特别是在语文、数学教学中,我们狠抓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对于我们的学生学习语文在于课前预习,收集资料,激励表扬,同时不忘给予足够说的时间,另外以评价为动力,激发学生说的兴趣,由被动变成主动,评价的语言很重要,例如:你的声音很洪亮,你越来越大方了,你的语言越来越流利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也可以对学生评价,让学生感受到不仅老师在关注他的进步,同学们也在关注他的进步,这样来激发学生想表达的欲望,通过这些鼓励和支持,我们发现很多孩子敢于发言,而且说的越来越好,同时,在课堂上,还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边听边想,说话声音洪亮,不要随意打乱别人说话,神情大方,不卑不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