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光学专题复习《光学》一、知识结构:照相机利用物距 ,成 、 的 像的原理制成的。
投影仪利用物距 ,成 、 的 像的原理制成的。
放大镜利用物距 ,成 、 的 像的原理制成的。
二、典型例题:考点1:光源和光速例1、太阳到地球之间的距离是 1.5×10 8 km ,则太阳发出的光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刻为 。
例2、 以下物体是光源的有( )①太阳 ②月亮 ③燃烧着的蜡烛 ④镜子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①考点2:光的直线传播例3、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浓密的树荫下的太阳光斑B. 教室屏幕上的投影C. 你看到自己镜中之影D. 树在水中的倒影1、眼睛的作用相当于 透镜,眼球看起来一架 ,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 、 的 像。
2、近视眼矫正前将光会聚在视网膜 (前或后),矫正时需要在眼睛前面放一个 透镜。
3、远视眼矫正前将光会聚在视网膜 (前或后),矫正时需要在眼睛前面放一个 透镜。
考点3:光的反射例4、如图2-11所示,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是()A.40° 40°B. 40°50°C. 50°40°D. 50°50°例5、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60。
角射到一深井口,现用一块平面镜反射使太阳光竖直向下射入深井中,则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所成的夹角()A 75°B 60°。
C 15°。
D 45°。
例6、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不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而使平面镜绕入射点转动45。
,则反射光线改变的角度是()A 45°。
B 90°。
C 60°。
D 30°。
考点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例7、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迎着月亮走,地上处是水,背着月亮走,地上处是水。
(填“亮”或“暗”)例8、关于光的反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发生镜面反射时,每一条反射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B黑板“反光”是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C反射面粗糙时,反射光线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D牙科大夫用小平面镜观看患者牙齿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考点4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例9、某人身高1.8m,站在平面镜前1.2m处,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m,他的像距他。
当向远离平面镜方向移动0.3m后,则他的像距平面镜有。
在他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他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例10、.一人站在安静的湖岸边看到水中有鱼在“云”中游动,他所看到的()A云是光反射成的虚像,鱼是光折射成的实像B云是光折射成的实像,鱼是光折射成的实像C云是光反射成的虚像,鱼是光折射成的虚像D云是光折射成的虚像,鱼是光折射成的实像例11、假如一人以5米每秒的速度向平面镜走来,则他所成的像相关于他的速度是()A.0.5m/sB.5m/sC.10m/sD.0考点6: 反射光路图作图或应用例12、潜水艇上的潜望镜是利用光的现象工作的,它的镜片是。
例13、如图2-9所示,光线在空气和玻璃界面MM’上发生折射,则入射角为界面的方是空气,方是玻璃。
例14、如图2-17发光点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A点,完成此光路图考点7:光的折射现象例15、在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
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现象形成的,“疑水浅”是光的现象形成的。
例16、清亮见底的游泳池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因为从射向的光线,从水面处发生的缘故。
考点8:光学器具及对光线的作用辨识例17、如图3-13所示的6块光学元件。
要使下面的光路图成立,虚线框内应单独放入的镜是()A1或3B2或4C1或2D5或6例18、假如要用来配制近视眼镜,则应选用上题答案中的()例19、如图3-5所示,眼睛像一架奇异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的实像。
(选填“正立”或“倒立”)考点9 凸透镜成像的条件及应用例20、晓羽用焦距为8cm的放大镜观看蝴蝶标本,他想看清晰的细微之处,这时放大镜与蝴蝶间的距离应为()A、等于8cmB、小于8cmC、大于8cmD、在8cm与16cm之间例21、有一次小明参加集体照,但惊奇的是,他明明参加了,结果却小明不在集体照中,依照你所学的知识,拍照时照相的人不记得了()A.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拉长暗箱B.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拉长暗箱C.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缩短暗箱D.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缩短暗箱例22、一物体AB通过透镜成的像为A,B,,3-15图中能正确反映这种情形的是()例23、一个物体经凸透镜成像于光屏上,若用一小圆纸片遮住该凸透镜的中心部分,结果应是()A像的中心部分消逝,其余部分则储存B仍能成完整的像,但像比原先变暗了C与原先的像完全一样,无任何变化D中心部分变暗,其余部分无任何变化考点10 红外线、紫外线相关知识辨析例24、下面哪种光能够被用来制作夜视装置()A紫外光B红外光C绿光D黄光例25、.适当的什么光照耀,对人吸取维生素D有关心()A紫外光B红外光C绿光D黄光考点11:光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例26、用放大镜观看彩色电视机画面,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A、红、绿、蓝B、红、黄、蓝C、红、黄、紫D、黄、绿、紫例27、大千世界,五彩缤纷、五光十色。
关于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B. 白光是单色光C. 太阳光可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D. 光是一种电磁波例28、洁白的投影屏幕上能够出现出五光十色,是因为它;而玫瑰花在阳光下出现十分鲜艳的红色,是因为它。
考点11:反射、折射及所成像的辨析例29、.若水中的人能看到岸上的树,则他看到的实际上是()A 变高了的树的实像B 变矮了的树的虚像C 变矮了的树的实像D 变高了的树的虚像例30、“立竿见影”中的影是由于光的形成的;“水中倒影”是物体通过水面形成的像(填“实”或“虚”);电影中的影是光的形成的像。
大气层密度是不平均的,越到高空越稀薄。
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要发生,因此,早晨我们看到初升的太阳是在它实际位置的。
傍晚我们看到的西下的落日是在它实际位置的(填“高”或“低”),透过厚玻璃看压在其下面的画片,发觉画片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填“高”或“低”),这是由于现象造成的,我们所看到的是画片的像(填“实”或“虚”)例31、如图2-9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能够观看到两条,一条的位置变浅了,另一条鱼变大了。
前者是由于形成的像(填“实”或“虚”)。
考点12:光学作图例32、(1)画出图2-17中的入射光线,标出入射角、反射角及其大小。
(2)依照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图2-18中ABC在平面镜中的像。
(3)在图2-19中大致作出入射光线A0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r。
(4)画出图2-20中眼睛看到发光点A的光路图。
(5)画出图2-21中从B点入射,反射光经A点的光路图。
(6)画2-22中,F为凸透镜的焦点,L1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L2为通过光心O 的入射线,请在图中画出L1、L2经凸透镜后的反射光线L1/、L2/。
例33、小华设计了2个光学暗箱,如图2-23所示,请分别在暗箱内画出相应的光学元件(每个暗箱只画一个元件)。
例34、自行车尾灯结构式意图如图2-4所示。
试在图中方框内画出其中一条入射光线的完整的反射光路图。
三、习题精选(一)1、小张同学在观看安静的湖里的鱼,同时他看到湖水映出了岸旁的大楼,他看到的像是()A大楼是实像,鱼是虚像B大楼是虚像,鱼是实像C大楼和鱼差不多上虚像D大楼和鱼差不多上实像2、一物体位于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前,从距离透镜25厘米处逐步靠近距离透镜10厘米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的变化情形是()A逐步变大,而且始终比物大B逐步变小,但始终比物大C不管如何样变化,始终比物大D逐步变大,但始终比物小3、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则应该()A、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剂B、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剂C、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剂D、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剂4、平面镜的厚度为2厘米,当用手指贴在镜面上时,手指与像的距离是A2厘米B4厘米()C1厘米D6厘米5、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一时钟的指针位置如图2-11所示,则现在的实际时刻是A 4点20分B 3点40分()C 4点40分D 10点20分6、假如你要认真观看一片树叶的内部结构,最好使用()A、平面镜B凹透镜C、放大镜D、显微镜7、小汽车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缘故是为了()A、造型美观B、减少外界噪声干扰C、增大采光面积D排除因平面镜成像所造成的不安全因素8、晓羽用放大镜观看蚂蚁时,透过放大镜看到的是蚂蚁的虚像。
有时他把电视机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地面、墙壁发射,也能操纵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现象。
9、一束阳光照耀到安静的水面发生了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30°,则反射角是度。
10、如图3-17所示,在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木棒,A端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B端在二倍焦距之外,则下列判定正确的是()A、B端变大,A端变小B、B端变小,A端变大C、两端都变大D、两端都变小、11、.我们把红、橙、黄等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按顺序排列起来,这确实是我们通常说的,在红光之外有能量辐射的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有能量辐射的是,这差不多上人眼看不见的。
12、如下图3-22所示,在“研究凸透镜的成像”实验中,若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a、b、c、d四处,其中蜡烛放在处得到的实像离凸透镜最远,放在得到的实像最小。
13、小明的爷爷和爸爸差不多上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是近视眼。
他们的三幅眼镜都放在报纸上。
如图3-10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选图3-10中的()A 甲B 乙C 丙D 任意一个(二)实验、探究14次数直径/cm 凸起程度凸透镜焦距f/cm1 5 较小92 5 较大 53 5 专门大 3(2)对光的折射能力最大的是。
15、如图2-24,晓谕用两个相同的棋子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移动甲棋子,都使乙棋子与甲棋子的像完全重合。
好进一步测量两棋子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如下。
依照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你能够得出的结论有:(1),。
(2)物体逐步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填“变大”、“变小”、“不变”)。
(3)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如此做的好处是:。
甲到玻璃板的距离/cm 乙到玻璃板的距离/cm1 3 32 5 53 7 7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第1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