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精选(第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中用以强化爱国激情的一个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比拟
C.反复
D.排比
2、使《再别康桥》的诗意含蓄蕴藉的主要原因是()
A.情景交融的意象美
B.章节整齐的建筑美
C.韵律和谐的音乐美
D.婉转优雅的语言美
3、《苦恼》中写马儿挨了鞭子,姚纳挨了脖儿拐,这种表现方法是()
A.对比
B.类比
C.铺垫
D.象征
4、下列作品中,运用了倒叙方式的是()
A.《苦恼》
B.《麦琪的礼物》
C.《哦,香雪》
D.《金鲤鱼的百裥裙》
5、《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中,既暗示夫人逝世不久,又是实写坟场景象的句子是()A.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B.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C.原上草,露初唏,旧栖新垅两依依
D.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6、《哦,香雪》一文要表现的主旨是()
A.年轻人对新事物的敏感
B.现代文明对古老中国文化的冲击
C.中国古老文化的质朴美
D.中国古老文化的质朴美对现代文明的需求
7、《麦琪的礼物》作者采用虚实双线并行的结构,其最主要目的是()
A.避免重复
B.留有余地
C.制造悬念
D.强化矛盾
8、《宝黛吵架》中负气砸玉的人是()
A.宝玉
B.黛玉
C.袭人
D.紫鹃
9、徐志摩《再别康桥》节奏流畅,音节顿挫,韵律和谐,体现了诗歌体式的()A.对称美
B.绘画美
C.音乐美
D.建筑美
10、下列《鹧鸪天》中的事物含有生命短暂喻义的是()
A.梧桐半死
B.鸳鸯失伴
C.草露易唏
D.挑灯补衣
11、《麦琪的礼物》的语言特点是()
A.诙谐幽默
B.平易素朴
C.清新优美
D.雍容典雅
12、《再别康桥》章节整齐,句式匀称,体现了诗歌的()
A.建筑美
B.音乐美
C.意象美
D.情感美
13、杜牧《早雁》中,暗示逃难民众有家难归的诗句是()
A.云外惊飞四散哀
B.长门灯暗数声来
C.岂逐春风一一回
D.水多菰米岸莓苔
14、《再别康桥》中“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
B.比拟
C.借代
D.夸张
15、《婴宁》情节发展的内在脉络是()
A.狐母生狐女、埋荒山、求合葬
B.王子服遇美女、寻美女、娶美女
C.鬼母养狐女、教狐女、嫁狐女
D.婴宁隐于笑、爱笑、矢不复笑
16、“金鲤鱼”令人心碎的遭遇及其凄惨一生的最深层原因是()A.许大太太明定规矩的阻止
B.龚嫂子不动声色的反对
C.周围其他人的质疑
D.当时人们具有的身份意识和等级意识
17、杜牧《早雁》一诗,通篇运用()
A.比兴
B.对仗
C.典故
D.谐音
18、《婴宁》作者对婴宁性格转化的基本态度是()
A.由衷赞赏
B.无可奈何
C.大加鞭笞
D.极其悲痛
19、《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艺术表现的主要特点是()
A.新颖传神的意象运用
B.直抒胸臆的抒情笔法
C.古典诗词意境的化用
D.排列方式的整齐匀称
20、“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一句用的抒情方法是()
A.借事抒情
B.直接抒情
C.借象征抒情
D.借比喻抒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
21、《苦恼》中人与马的关系有()
A.类比
B.对比
C.象征
D.烘托
E.渲染
22、下列有关蒲松龄的叙述正确的有()
A.多次失意于科举考试
B.一生平步青云,贵为大吏
C.做过幕宾、塾师
D.创作了《石头记》
E.具有“孤愤”、“狂痴”的人生态度
23、《再别康桥》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感有()
A.对康桥的爱恋
B.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
C.对往昔生活的憧憬
D.对生活不如意的逃避
E.对东西方文明差异的不平
24、下列有关贺铸的说法正确的有
A.曾任文武双职
B.生性刚直
C.不肯逢迎权贵
D.他的词题材较丰富
E.他的词用韵严格
25、《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象征着新时期中国正在兴起的意象有()A.“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B.“挂着眼泪的笑涡”
C.“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D.“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
E.“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26、竟文风不动
27、登时一口一口的,把块绢子吐湿
28、不知道要闹到什么田地儿
29、此愿有何难遂
30、然竟日未尝有戚容
31、仙掌月明孤影过
32、旧栖新垅两依依
33、你只管了然无闻的,方见的是待我重
34、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35、邻人讼生,讦发婴宁妖异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阅读契诃夫《苦恼》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姚纳沉默一忽儿,接着说:“是这么回事,小母马……库司玛?姚尼奇下世了……他跟我说了再会……他一下子就无缘无故死了……哪,打个比方,你生了个小崽子,你就是那小崽子的亲妈了……突然间,比方说,那小崽子跟你告别,死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小母马嚼着干草,听着,闻闻主人的手……
姚纳讲得有了劲,就把心里的话统统讲给它听了……
A.姚纳的双重苦恼是什么?
B.这段文字与前文构成何种关系?
C.姚纳向马诉说苦恼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7、阅读《断魂枪》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谁也没看起这个老人:小干巴个儿,披着件粗蓝布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陷进去很深,嘴上几根细黄胡,肩上扛着条小黄草辫子,有筷子那么细,而绝对不像筷子那么直顺。
王三胜可是看出这老家伙有功夫,脑门亮,眼睛亮——眼眶虽深,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的闪着黑光。
A.这里主要运用了何种人物描写方法?B.为什么说这段描写具有欲扬先抑的特点?
C.作者写老人“脑门亮,眼睛亮”,在情节发展上起到何种作用?
38、阅读《麦琪的礼物》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突然她从窗口转过身来,站在镜子前面。
她的两眼晶莹明亮,但是在二十秒钟内她的脸失色了。
她很快地把头发解开,让它完全披散下来。
这时德拉的美丽的头发披散在身上,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一样,波浪起伏,金光闪闪。
头发一直垂到膝盖下,仿佛给她披上一件衣服。
她又神经质地很快地把头发梳起来。
她踌躇了一会儿,静静地站在那里,有一两滴泪水溅落在破旧的红地毯上。
A.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描述的大意。
B.最后她流下几滴眼泪,这有何表现作用?
C.这里用了什么样的心理刻画方式?
39、阅读《雨巷》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A.“默默彳亍着”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B.从这两节诗歌看,“她”与“丁香”有何相通之处?
C.简要说明这两节诗的意境美。
40、阅读《雨巷》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A.列举出诗尾押韵的字。
B.诗中“雨的哀曲”象征什么?
C.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方法?。